新能源车辆充电装置用耐弯曲低烟无卤电力电缆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46519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5 16: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线电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新能源车辆充电装置用耐弯曲低烟无卤电力电缆,包括电力线芯、控制线芯、信号线芯、接地线芯、填充层、屏蔽层、阻火层和外护套,所述外护套包括由内至外依次挤包在所述阻火层外侧的第一护套层和第二护套层,所述第一护套层的内侧设有第一抗压带,所述第二护套层的内侧设有第二抗压带;通过设置双层的外护套,每层外护套的内侧均设置钢丝疏绕形成的抗压带,其外层的抗压带可以对外层的护套起到耐磨作用,避免内层护套发生磨损,保障护套的绝缘性,内外层的抗压带共同作用,可以对内侧的缆芯起到固形作用,避免缆芯被碾压的情况下松散变形,使电缆整体呈现耐磨抗压的效果。使电缆整体呈现耐磨抗压的效果。使电缆整体呈现耐磨抗压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能源车辆充电装置用耐弯曲低烟无卤电力电缆


[0001]本技术涉及电线电缆
,具体而言涉及新能源车辆充电装置用耐弯曲低烟无卤电力电缆。

技术介绍

[0002]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用电缆用于电动汽车与电源的充电连接,是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的关键设备之一,传导电缆的优劣对电动汽车的安全可靠运行将产生直接的影响,尤其是在当前快充、超充逐渐成为主流充电系统的前提下,65KW、200KW甚至350KW以上的直流快充,对充电电缆的安全性、寿命和重量都提出新的要求。
[0003]由于电动汽车充电桩大规模设置在地面停车场、充电站或者高速沿线,充电桩电缆跟随充电桩设置在露天环境、地面上,电缆在长时间使用后,收到反复拖拽、车辆碾压等枪口下,外部护套会发生老化,并且在护套长时间与地面拖拽摩擦或者车辆碾压的情况,导致的护套的绝缘性能下降或局部损坏,容易引发漏电的危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出一种新能源车辆充电装置用耐弯曲低烟无卤电力电缆,包括:
[0005]两两相切且相互绞合的电力线芯、控制线芯和信号线芯,所述电力线芯的外部均挤包绝缘层,所述控制线芯、信号线芯的外部挤包绝缘屏蔽层,所述电力线芯和信号线芯的外侧绕包有单根接地线芯;
[0006]填充层,填充在所述电力线芯、控制线芯、信号线芯和接地线芯之间,并被绕包层一同绕包固形呈圆形截面;
[0007]屏蔽层,包覆在所述绕包层的外侧;
[0008]阻火层,绕包在所述屏蔽层的外侧;
[0009]外护套,挤包在所述阻火层的外侧;
[0010]其中,所述外护套包括由内至外依次挤包在所述阻火层外侧的第一护套层和第二护套层,所述第一护套层的内侧设有疏绕在所述阻火层外侧的第一抗压带,所述第一护套层挤包在所述阻火层和第一抗压带的外侧,所述第二护套层的内侧设有疏绕在第一护套层外侧的第二抗压带,所述第二护套层挤包在所述第一护套层、第二抗压带的外侧。
[0011]优选的,所述第一抗压带包括绕包在所述阻火层外侧的一组以上的第一钢丝,所述第二抗压带包括绕包在所述第一护套层外侧的一组以上的第二钢丝,且所述第一钢丝的直径大于第二钢丝的直径。
[0012]优选的,每组所述第一钢丝设置为5~7根。
[0013]优选的,每组所述第二钢丝设置为5~7根。
[0014]优选的,所述第一抗压带包括三组绕包在所述阻火层外侧的第一钢丝,所述第二抗压带包括十二组绕包在所述第一护套层外侧的第二钢丝。
[0015]优选的,所述第一抗压带的绕包方向与所述第二抗压带的绕包方向相反。
[0016]优选的,所述第一抗压带、第二抗压带的绕包角度均设置为45
°
~60
°

[0017]优选的,所述第一抗压带的直径设置为所述第一护套层厚度的1/2,所述第二抗压带的直径设置为所述第二护套层厚度的1/4~1/3。
[0018]优选的,所述第一护套层的厚度与所述第二护套层的厚度相等。
[0019]优选的,所述第一护套层和第二护套层均包括交联聚乙烯护套。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耐弯曲低烟无卤电力电缆的显著的优点在于:
[0021]本技术的耐弯曲低烟无卤电力电缆通过设置双层的外护套,每层外护套的内侧均设置钢丝疏绕形成的抗压带,其外层的抗压带可以对外层的护套起到耐磨作用,避免内层护套发生磨损,保障护套的绝缘性,内外层的抗压带共同作用,可以对内侧的缆芯起到固形作用,避免缆芯被碾压的情况下松散变形,使电缆整体呈现耐磨抗压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22]附图不意在按比例绘制。在附图中,在各个图中示出的每个相同或近似相同的组成部分可以用相同的标号表示。为了清晰起见,在每个图中,并非每个组成部分均被标记。现在,将通过例子并参考附图来描述本技术的各个方面的实施例。
[0023]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所示新能源车辆充电装置用耐弯曲低烟无卤电力电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所示新能源车辆充电装置用耐弯曲低烟无卤电力电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5]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所示新能源车辆充电装置用耐弯曲低烟无卤电力电缆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所示新能源车辆充电装置用耐弯曲低烟无卤电力电缆的层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了更了解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举具体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说明如下。
[0028]针对目前充电桩在使用过程中经常在地面上拖拽摩擦以及汽车碾压的情况,长时间使用后,外护套会出现磨损、局部破裂或松散的情况,并且由于充电桩电缆经常暴露在阳光下加速护套老化,在浸水或潮湿天气下,水汽通过护套表面的缺陷部位渗透到缆体内,给电缆带来安全风险,由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适合在户外使用,并在频繁拖拽、碾压的情况下,仍保持护套具有较好的绝缘性和电缆的紧固性,提高电缆长时间使用的安全性。
[0029]结合图1和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充电桩电缆,包括两两相切且相互绞合的电力线芯1、控制线芯2和信号线芯3,其中,电力线芯1的导体部分采用多根退火铜导线绞合形成,导体的外部均挤包绝缘层,提供电力输送作用,控制线芯2、信号线芯3的线芯部分均采用对绞的带绝缘导体绞合形成,外部采用双层共挤的方式挤包绝缘、屏蔽层,电力线芯1和信号线芯3的外侧绕包有单根接地线芯4,接地线芯4设置为单根导体外部包覆绝缘层,主要起到接地作用。
[0030]进一步的,填充层5采用低烟无卤阻燃绳或玻璃纤维绳,填充在电力线芯1、控制线芯2、信号线芯3和接地线芯4之间,并被绕包层6一同绕包固形呈圆形截面,其中绕包层6采
用无纺布或玻纤布,主要用于将缆芯固形,使成缆后的电缆整体更圆整。
[0031]进一步的,屏蔽层7包覆在绕包层6的外侧,阻火层8绕包在屏蔽层7的外侧。
[0032]具体的,屏蔽层7采用铜网或镀锡铜网,以编织的方式包覆在绕包层6的外侧,主要起到电磁屏蔽的作用,避免外部的电磁信号影响内部控制线芯2、信号线芯3的信号传输,阻火层8采用云母带,具有优良的耐高温性能和耐燃烧性能,避免电缆在短路情况下起火。
[0033]结合图1

图3所示,外护套9挤包在阻火层8的外侧。
[0034]其中,外护套9包括由内至外依次挤包在阻火层8外侧的第一护套层91和第二护套层92,第一护套层91的内侧设有疏绕在阻火层8外侧的第一抗压带93,第一护套层91挤包在阻火层8和第一抗压带93的外侧,第二护套层92的内侧设有疏绕在第一护套层91外侧的第二抗压带94,第二护套层92挤包在第一护套层91、第二抗压带94的外侧。
[0035]在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护套层91的厚度与第二护套层92的厚度相等,且第一护套层91和第二护套层92均采用交联聚乙烯护套,交联聚乙烯护套经过了交联处理,使护套的耐热性、耐油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车辆充电装置用耐弯曲低烟无卤电力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两相切且相互绞合的电力线芯(1)、控制线芯(2)和信号线芯(3),所述电力线芯(1)和信号线芯(3)的外侧绕包有单根接地线芯(4);填充层(5),填充在所述电力线芯(1)、控制线芯(2)、信号线芯(3)和接地线芯(4)之间,并被绕包层(6)绕包固形呈圆形截面;屏蔽层(7),包覆在所述绕包层(6)的外侧;阻火层(8),绕包在所述屏蔽层(7)的外侧;外护套(9),挤包在所述阻火层(8)的外侧;其中,所述外护套(9)包括由内至外依次挤包在所述阻火层(8)外侧的第一护套层(91)和第二护套层(92),所述第一护套层(91)的内侧设有疏绕在所述阻火层(8)外侧的第一抗压带(93),所述第一护套层(91)挤包在所述阻火层(8)和第一抗压带(93)的外侧,所述第二护套层(92)的内侧设有疏绕在第一护套层(91)外侧的第二抗压带(94),所述第二护套层(92)挤包在所述第一护套层(91)、第二抗压带(94)的外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车辆充电装置用耐弯曲低烟无卤电力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抗压带(93)包括绕包在所述阻火层(8)外侧的一组以上的第一钢丝,所述第二抗压带(94)包括绕包在所述第一护套层(91)外侧的一组以上的第二钢丝,且所述第一钢丝的直径大于第二钢丝的直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能源车辆充电装置用耐弯曲低烟无卤电力电缆,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第一钢丝设置为5~7根。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杏芬何泽球何宇勋张斌刘喜周君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林德电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