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微生物有机肥的微生物菌发酵培养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46349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5 16: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微生物有机肥的微生物菌发酵培养罐,属于培养罐技术领域。包括外壳、呈球状的培养罐本体、进料管、出料管、搅拌棒、供氧组件、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培养罐本体包括上罐和下罐,上罐的底部与下罐的顶部活动连接且相互连通;上罐固定于外壳的内壁,下罐的底部与出料管的上端固定连接且相互连通,出料管的下端活动连接于外壳的底部并贯穿外壳的底部;搅拌棒位于下罐内并套设于进料管的下端;搅拌棒内嵌有电热元件;供氧组件包括气泵和第一导管;气泵固定于外壳的顶部,气泵通过第一导管与上罐的顶部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促进培养液与微生物菌体混合,为微生物菌体提供有氧条件,结构简单,方便维修和更换。更换。更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微生物有机肥的微生物菌发酵培养罐


[0001]本技术涉及培养罐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微生物有机肥的微生物菌发酵培养罐。

技术介绍

[0002]发酵培养罐,指工业上用来进行微生物发酵的装置,发酵罐广泛应用于乳制品、饮料、生物工程、制药、精细化工等行业,罐体设有夹层、保温层、可加热、冷却、保温,全封闭设计确保物料始终处一无污染的状态下混合、发酵,好氧菌消耗氧气,经过细胞代谢产生二氧化碳和水等其他物质。
[0003]现有技术中的发酵罐,发酵不均匀,时间长,微生物菌种可能会因为缺氧而失活,影响微生物菌的发酵。
[0004]现有的培养罐存在以下缺陷:
[0005](1)培养液与微生物菌体混合不均匀。
[0006](2)结构复杂,不易维修和更换,投入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微生物有机肥的微生物菌发酵培养罐,本技术可促进培养液与微生物菌体混合,为微生物菌体提供有氧条件,结构简单,方便维修和更换。
[0008]本技术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用于微生物有机肥的微生物菌发酵培养罐,包括外壳、呈球状的培养罐本体、进料管、出料管、搅拌棒、供氧组件、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
[0009]所述培养罐本体设置于所述外壳内,所述培养罐本体包括上罐和下罐,所述上罐的底部与所述下罐的顶部活动连接且相互连通;所述上罐固定于所述外壳的内壁,所述下罐的底部与所述出料管的上端固定连接且相互连通,所述出料管的下端活动连接于所述外壳的底部并贯穿所述外壳的底部;所述进料管活动连接于所述外壳的顶部,所述进料管的下端贯穿于所述上罐并延伸至所述下罐内;所述搅拌棒位于所述下罐内并套设于所述进料管的下端;所述搅拌棒内嵌有电热元件;
[0010]所述供氧组件包括气泵和第一导管;所述气泵固定于所述外壳的顶部,所述气泵通过第一导管与所述上罐的顶部连通;
[0011]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皮带和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固定于所述外壳的顶部,所述第一皮带套设于所述第一电机的动力输出端和所述进料管的上端;
[0012]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第二皮带和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固定于所述外壳的底部,所述第二皮带套设于所述第二电机的动力输出端和所述出料管的下端。
[0013]进一步地,所述外壳与所述培养罐本体之间设置有导热件,所述导热件内设置有导热腔,所述导热件的顶部设置有进水口,所述导热件的底部设置有出水口,所述进水口和
所述出水口均与所述导热腔连通。
[0014]进一步地,所述上罐与所述下罐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环,所述密封环套设所述上罐的底部和所述下罐的顶部。
[0015]进一步地,所述外壳的左右两侧壁嵌有保温层。
[001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管设置有过滤网。
[0017]进一步地,还包括有维修窗门,所述维修窗门铰接于所述外壳的前端面,所述维修窗门与所述上罐的前端面连通。
[0018]进一步地,还包括有吸收罐,所述吸收罐设置于所述外壳的右侧壁,所述吸收罐通过第二导管与所述上罐的顶部连通,所述吸收罐容纳有吸收液,所述第二导管远离所述上罐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吸收罐的底部。
[0019]进一步地,所述进料管和所述出料管均设置有密封塞。
[0020]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1](1)本技术的培养罐本体由上罐和下罐活动连接而成,下罐通过第二驱动组件驱动旋转,进料管由第一驱动组件驱动旋转,此外,还设置有气泵通过第一导管对培养液进行吹起供氧,使得培养液和微生物菌充分混合。
[0022](2)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均采用皮带传动方式,结构简单,方便更换和维修,投入成本低。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用于微生物有机肥的微生物菌发酵培养罐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用于微生物有机肥的微生物菌发酵培养罐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培养罐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中:1、外壳;2、上罐;3、下罐;4、进料管;5、出料管;6、搅拌棒;7、气泵;8、第一导管;9、第一电机;10、第一皮带;11、第二电机;12、第二皮带;13、电热元件;14、导热件;141、进水口;142、出水口;15、密封环;16、保温层;17、维修窗门;18、吸收罐;181、第二导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8]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用于微生物有机肥的微生物菌发酵培养罐,包括外壳1、呈球状的培养罐本体、进料管4、出料管5、搅拌棒6、供氧组件、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培养罐本体设置于外壳1内,培养罐本体包括上罐2和下罐3,上罐2的底部与下罐3的顶部活
动连接且相互连通;上罐2固定于外壳1的内壁,下罐3的底部与出料管5的上端固定连接且相互连通,出料管5的下端活动连接于外壳1的底部并贯穿外壳1的底部;进料管4活动连接于外壳1的顶部,进料管4的下端贯穿于上罐2并延伸至下罐3内;搅拌棒6位于下罐3内并套设于进料管4的下端;搅拌棒6内嵌有电热元件13;供氧组件包括气泵7和第一导管8;气泵7固定于外壳1的顶部,气泵7通过第一导管8与上罐2的顶部连通;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皮带10和第一电机9,第一电机9固定于外壳1的顶部,第一皮带10套设于第一电机9的动力输出端和进料管4的上端;第二驱动组件包括第二皮带12和第二电机11,第二电机11固定于外壳1的底部,第二皮带12套设于第二电机11的动力输出端和出料管5的下端。
[0029]本技术的培养罐本体由上罐2和下罐3活动连接而成,本实施例中下罐3的顶部套设于上罐2的底部,下罐3通过第二驱动组件驱动旋转,即第二电机11的动力输出端通过第二皮带12带动出料管5转动,出料管5与下罐3一体成型或焊接,进料管4由第一驱动组件驱动旋转,进料管4贯穿上罐2,第一电机9的动力输出端通过第一皮带10带动进料管4旋转,进料管4的顶部枢接于上罐2的顶部,进料管4带动搅拌棒6旋转,搅拌棒6的外壁设置有圆角,避免旋转棱角对微生物菌等进行切碎,此外,还设置有气泵7通过第一导管8对培养液进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微生物有机肥的微生物菌发酵培养罐,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呈球状的培养罐本体、进料管、出料管、搅拌棒、供氧组件、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所述培养罐本体设置于所述外壳内,所述培养罐本体包括上罐和下罐,所述上罐的底部与所述下罐的顶部活动连接且相互连通;所述上罐固定于所述外壳的内壁,所述下罐的底部与所述出料管的上端固定连接且相互连通,所述出料管的下端活动连接于所述外壳的底部并贯穿所述外壳的底部;所述进料管活动连接于所述外壳的顶部,所述进料管的下端贯穿于所述上罐并延伸至所述下罐内;所述搅拌棒位于所述下罐内并套设于所述进料管的下端;所述搅拌棒内嵌有电热元件;所述供氧组件包括气泵和第一导管;所述气泵固定于所述外壳的顶部,所述气泵通过第一导管与所述上罐的顶部连通;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皮带和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固定于所述外壳的顶部,所述第一皮带套设于所述第一电机的动力输出端和所述进料管的上端;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第二皮带和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固定于所述外壳的底部,所述第二皮带套设于所述第二电机的动力输出端和所述出料管的下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微生物有机肥的微生物菌发酵培养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与所述培养罐本体之间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干锋熊成程毛中伟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森度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