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颈前路椎间盘摘除术通道带光源内镜下器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46207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5 16: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颈前路椎间盘摘除术通道带光源内镜下器械,包括通道支撑管,通道支撑管对半切割为第一弧形支撑管及第二弧形支撑管,第一弧形支撑管向外设置有第一连接臂,第二弧形支撑管向外设置有第二连接臂,第一连接臂转动连接有螺纹调节杆,螺纹调节杆的一侧安装有驱动螺纹调节杆转动的驱动马达,第一连接臂连接有限位杆,第二连接臂开设有螺纹孔及限位孔;第一弧形支撑管及第二弧形支撑管的内壁均向下设置有安装通道,每一安装通道均连接有内透镜管,每一内透镜管均向下设置有探照头,每一探照头均设置有摄像头及照明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达到通道下自动撑开,带光照及可视视频系统,更便于医生进行手术,且有效减少食道及气管损伤几率。道及气管损伤几率。道及气管损伤几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颈前路椎间盘摘除术通道带光源内镜下器械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涉及一种颈前路椎间盘摘除术通道带光源内镜下器械。

技术介绍

[0002]颈椎前路手术,是颈椎退变,椎间盘突出、增生骨赘压迫脊髓或者神经根严重,导致神经的变性和水肿的,神经功能损害,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的,需要从颈椎的前部切口进行手术,解除来自脊髓前方的压迫。
[0003]颈椎前路椎间盘摘除术是骨科脊柱外科医师的常见手术,一般是经肌间隙进入,通过自动拉钩会甲状腺拉钩等暴露需要摘除的椎间盘术野,但手术入路过深,有时候暴露困难,手术视野不足,不利于手术进行,且拉钩等容易损伤食道气管等组织,并发症多。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颈前路椎间盘摘除术通道带光源内镜下器械,能达到通道下自动撑开,带光照及可视视频系统,更便于医生进行手术,且有效减少食道及气管损伤几率。
[0005]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6]一种颈前路椎间盘摘除术通道带光源内镜下器械,包括通道支撑管,所述通道支撑管对半切割为第一弧形支撑管及第二弧形支撑管,所述第一弧形支撑管的上端向外设置有第一连接臂,所述第二弧形支撑管的上端向外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连接臂呈相对设置的第二连接臂,所述第一连接臂转动连接有呈水平设置且不可相对其左右移动的螺纹调节杆,所述螺纹调节杆远离所述第二连接臂的一侧安装有驱动所述螺纹调节杆转动的驱动马达,所述第一连接臂连接有与所述螺纹调节杆相平行的限位杆,所述第二连接臂开设有与所述螺纹调节杆螺纹连接的螺纹孔及与所述限位杆滑动连接的限位孔;
[0007]所述第一弧形支撑管及所述第二弧形支撑管的内壁均向下设置有安装通道,每一安装通道均连接有内透镜管,每一内透镜管均设置有向下穿出对应安装通道的探照头,每一探照头均设置有摄像头及照明灯,每一安装通道的尾端向上穿出对应的安装通道。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马达带动螺纹调节杆转动,使第一连接臂于第二连接臂相互远离或靠近,便可将手术通道撑开,将内透镜管与显示器连接后,摄像头捕捉手术通道内的视频信息通过显示器显示,便于医生进行手术。
[0009]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连接臂通过连接轴与所述第一弧形支撑管连接,所述第二连接臂通过连接轴与所述第二弧形支撑管连接,所述第一连接臂及所述第二连接臂的后端均连接有与对应连接轴转动连接且中空的连接壳体,每一连接轴的前端均伸入对应连接壳体内设置有蜗轮,每一连接壳体内均转动连接有与对应蜗轮相啮合的蜗杆,每一蜗杆均伸出对应连接壳体连接有摇杆。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蜗杆带动蜗轮转动,使第一弧形支撑管与第二弧形
支撑管转动时下端相互远离,将通道内部撑开更大空间,有助于手术进行。
[0011]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每一蜗杆均与对应蜗轮满足自锁条件。
[0012]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透镜管通过向下伸出所述安装通道的弯曲控制段与所述探照头连接,所述弯曲控制段内设置有多条由电活性聚合物制成的通电弯曲条。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给单条或多条通电弯曲条通电,使其弯曲带动探照头移动,便于调整手术时的视角。
[0014]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连接臂的前端连接有支撑连接臂。
[0015]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照明灯是围绕所述摄像头的环形照明灯。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7]其一、本技术的器械进入通道后,启动驱动马达后能够自动使第一弧形支撑管及第二弧形支撑管分开,以达到暴露手术视野的目的,操作方便,并且不采用拉钩,不容易损伤食道气管等组织,并发症少;
[0018]其二、通过蜗轮蜗杆的连接可使第一弧形支撑管及第二弧形支撑管转动,使其下端相互远离,将通道内部撑开更大空间,有助于手术进行;
[0019]其三、在第一弧形支撑管及第二弧形支撑管内侧设置有内窥镜管,通过内窥镜管实现在可视视频下进行手术,有效解决手术入路过深导致暴露困难的问题;
[0020]其四、内窥镜管的头端可根据需要自由转动,调整手术视角,更加有助于手术进行。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2是本技术的打开示意图;
[0023]图3主要用于展示蜗轮蜗杆的连接;
[0024]图4主要用于展示内透镜管内的通电弯曲条。
[0025]图中:11、第一弧形支撑管;12、第二弧形支撑管;2、第一连接臂;21、支撑连接臂;22、螺纹调节杆;23、限位杆;3、第二连接臂;4、驱动马达;5、连接轴;51、蜗轮;6、连接壳体;61、蜗杆;62、摇杆;7、安装通道;8、内透镜管;81、探照头;82、摄像头;83、照明灯;84、弯曲控制段;85、通电弯曲条。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8]此外,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002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0]实施例,参照图1

4,一种颈前路椎间盘摘除术通道带光源内镜下器械,包括通道支撑管,通道支撑管对半切割为一半第一弧形支撑管11及一半第二弧形支撑管12,第一弧形支撑管11的上端向外设置有一根第一连接臂2,第一连接臂2的前端连接有一根支撑连接臂21,手术时通过支撑连接臂21与支撑架连接,可使通道固定更平稳,第二弧形支撑管12的上端向外设置有一根与第一连接臂2呈相对设置的第二连接臂3,第一连接臂2转动连接有一根呈水平设置且不可相对其左右移动的螺纹调节杆22,螺纹调节杆22远离第二连接臂3的一侧安装有一个驱动螺纹调节杆22转动的驱动马达4,第一连接臂2连接有一根与螺纹调节杆22相平行的限位杆23,第二连接臂3开设有与螺纹调节杆22螺纹连接的螺纹孔及与限位杆23滑动连接的限位孔(图略)。驱动马达4带动螺纹调节杆22转动,使第一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颈前路椎间盘摘除术通道带光源内镜下器械,包括通道支撑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支撑管对半切割为第一弧形支撑管(11)及第二弧形支撑管(12),所述第一弧形支撑管(11)的上端向外设置有第一连接臂(2),所述第二弧形支撑管(12)的上端向外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连接臂(2)呈相对设置的第二连接臂(3),所述第一连接臂(2)转动连接有呈水平设置且不可相对其左右移动的螺纹调节杆(22),所述螺纹调节杆(22)远离所述第二连接臂(3)的一侧安装有驱动所述螺纹调节杆(22)转动的驱动马达(4),所述第一连接臂(2)连接有与所述螺纹调节杆(22)相平行的限位杆(23),所述第二连接臂(3)开设有与所述螺纹调节杆(22)螺纹连接的螺纹孔及与所述限位杆(23)滑动连接的限位孔;所述第一弧形支撑管(11)及所述第二弧形支撑管(12)的内壁均向下设置有安装通道(7),每一安装通道(7)均连接有内透镜管(8),每一内透镜管(8)均设置有向下穿出对应安装通道(7)的探照头(81),每一探照头(81)均设置有摄像头(82)及照明灯(83),每一安装通道(7)的尾端向上穿出对应的安装通道(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颈前路椎间盘摘除术通道带光源内镜下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臂(2)通过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军秦榕杨焕芝周玉成王伟舟袁晓峰徐增辉解琴余鹏胡兴波陈自超聂邦旭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