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局部晚期食管鳞癌放疗疗效预测的标志物及其应用与试剂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45492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3 12: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局部晚期食管鳞癌放疗疗效预测的标志物及其应用与试剂盒,所述标志物包括mi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局部晚期食管鳞癌放疗疗效预测的标志物及其应用与试剂盒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基因工程及肿瘤学
,具体来说,涉及一种用于局部晚期食管鳞癌放疗疗效预测的标志物及其应用与试剂盒。

技术介绍

[0002]GLOBPCAN2018数据显示,2018年有57.2万人新诊断为食管癌,50.9万人死于食管癌,在所有肿瘤中分别排在第七位和第六位。在我国,食管癌是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位居前四位的肿瘤。中国的食管癌有其特有的疾病谱,西方国家十几年来腺癌的发病率不断提高,而中国仍以鳞癌为主要的病理类型,占90%以上。
[0003]食管癌起病隐匿,且由于筛查普及性不足,65%的食管癌在诊断时往往已经发展到局部晚期(T3,T4/N+)甚至晚期。放射治疗在食管癌的综合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局部晚期不可手术食管癌,标准治疗是RTOG

8501确立的50.4Gy的同步放化疗,患者5年生存率仅为26%,随着三维适形调强放疗的应用,其5年生存提高到34%

45.6%。然而RTOG

8501的长期随访结果显示,同步放化疗/放疗的失败模式均以局部失败为主(原发肿瘤:25

37%,区域淋巴结13

16%),这说明50.4Gy的放疗剂量并不可以使所有患者获得满意的局部区域控制率,在不增加副反应的情况下,原发灶可能需要接受更高的放疗剂量。因此,对于不同食管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患者可能存在不同的放疗敏感性,在治疗开始前或治疗中获得可以预测放疗疗效的指标,将有助于将ESCC分为不同的敏感类型,优化临床治疗决策。
[0004]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前提是对不同预后的患者作出区分。对于接受新辅助治疗的食管癌患者,术后病理获得病理完全反应(pCR)或降期的患者无病生存及总生存率高于无治疗反应或大体肿瘤残留的患者,因此术前同步放化疗后如果临床完全缓解,非手术治疗也可作为一种选择,可减少手术创伤,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然而目前仍缺乏足够准确的方法定义“放化疗后完全缓解”,给临床治疗决策带来了困难。由于食管是软组织构成的空腔脏器,临床现有的主要手段中,CT受限于软组织分辨率不佳,MRI受限于食管自身蠕动和心脏大血管搏动的影响,而食管镜对壁外病变观察不佳,食管造影在测量上精度不足,如何在放疗后准确判定临床完全缓解仍然面临巨大的挑战。虽然可以通过食管镜下“多点活检”的方式获得病理诊断,但其因预测效果灵敏度较差及有创操作的原因,在临床中难以得到广泛应用,因此患者往往需要接受创伤较大的手术,通过术后病理才能证实pCR。至少两项随机研究的结果显示同步放化疗后做或不做手术两种方式患者生存无差异,表明手术尽管提高了局部控制,并未提高患者生存。在功能影像方面,PET

CT尽管在肺癌、淋巴瘤的疗效评价中显示出较好的预测作用,但一项纳入了697例食管癌患者的系统性综述认为现有研究结果十分矛盾,不能将PET

CT作为食管癌疗效评价的标准方法。因此,临床上急需更加精准、便捷的放疗疗效判断“工具”,对患者的放疗疗效进行判断,为患者提供更加适合的治疗手段。
[0005]另一方面,对于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ESCC,同步放化疗是标准治疗方式。对于这部分患者,大部分通过放化疗都无法获得R0手术的机会,而且,即使后续进行手术,两项前瞻性随机研究也显示根治性同步放化疗与同步放化疗加手术治疗在疗效和生活质量方面没有显著差异。但是,对于能够获得长期生存的患者,胸部放疗剂量过高容易带来心肺损伤,少数患者可能出现食管狭窄,远期治疗相关并发症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因此,如何提高放疗的个体化治疗水平,根据患者对放疗的敏感程度制定合理的剂量,使得这部分患者在取得长期生存的前提下,维持更好的生活质量,是临床上关注的热点。食管癌根治性放疗的剂量目前存在很大的争议,国际指南往往依据既往的INT 0123研究将50.4Gy设定为标准剂量,该研究在同步放化疗的治疗模式下开展,结果显示50.4Gy与64.8Gy相比,局部控制或总生存均无显著差异,2022年发表的一项前瞻性III期研究也表明,同步放化疗60Gy的放疗剂量与50Gy相比,不可以改善疾病控制。但在其它类型的肿瘤中,有大量研究显示剂量提高有利于肿瘤控制并改善生存,而且针对ESCC也有大量回顾性研究显示提高剂量可以提高疗效。
[0006]综上,在ESCC的综合治疗中,寻找更为有效的放疗疗效评价和预测标志物是解决放疗剂量个体化问题的关键所在。食管癌镜下活检取材量有限,且临床上反复进行难度较大,而液体活检技术在标本获取便捷、创伤性小方面有巨大优势,目前已在直肠癌、肺癌等瘤种中显示出良好的疗效评价和预测作用,是临床转化研究的热点。
[0007]miRNA是一类长度很短的非编码单链小分子RNA,由一段具有发夹环结构的长度为70

80nt的单链RNA前体(pre

miRNA)剪切后生成。它通过与其目标mRNA分子的3

端非编码区域(3
’‑
untranslated region,3

UTR)互补匹配导致该mRNA分子的翻译受到抑制。超过50%的人类miRNA基因定位在染色体的脆性位点,而这些区域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容易扩增、缺失、或转位,这提示miRNA的异常和肿瘤相关,miRNA表达谱对肿瘤的诊断和预后有很好的应用价值。此外,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miRNA在许多人类癌症中表达失调,并作为肿瘤抑制因子或促肿瘤因子参与肿瘤调节作用,这可能为癌症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机会。

技术实现思路

[0008]针对相关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用于局部晚期食管鳞癌放疗疗效预测的标志物及其应用与试剂盒,能够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
[0009]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10]一种用于局部晚期食管鳞癌放疗疗效预测的标志物,包括miR

143

3p和miR

223

3p。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局部晚期食管鳞癌放疗疗效预测的试剂盒,包括miR

143

3p的引物和miR

223

3p的引物。
[0012]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所述标志物在制备用于局部晚期食管鳞癌放疗疗效预测的试剂盒中的应用。
[0013]进一步的,所述应用包括:
[0014](1)提取待测样品的RNA,进行逆转录反应,得到cDNA;
[0015](2)加入miR

143

3p、miR

223

3p及内参的引物,将步骤(1)得到的cDNA分别进行
实时定量PCR反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局部晚期食管鳞癌放疗疗效预测的标志物,其特征在于,包括miR

143

3p和miR

223

3p。2.一种用于局部晚期食管鳞癌放疗疗效预测的试剂盒,其特征在于,包括miR

143

3p的引物和miR

223

3p的引物。3.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志物在制备用于局部晚期食管鳞癌放疗疗效预测的试剂盒中的应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提取待测样品的RNA,进行逆转录反应,得到cDNA...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梅高麟芮肖泽芬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