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离型河湖排污口水质生态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45401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3 12: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隔离型河湖排污口水质生态处理系统,包含用于净化污水的中心岛式浮台池和用于连通河湖排污口到中心岛式浮台池的隔离生态排污渠;中心岛式浮台池为上端开口的池状容器;中心岛式浮台池的侧壁与底部无缝可拆卸连接;中心岛式浮台池中设有漂浮种植块;隔离生态排污渠为上端开口的槽状容器;隔离生态排污渠的侧壁和底部都不透水,且侧壁与底部无缝可拆卸连接;隔离生态排污渠的进水口与河湖排污口连通,且与河湖排污口周围的堤坝无缝可拆卸连接;隔离生态排污渠的出水口与中心岛式浮台池的进水口连通且无缝可拆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降低成本,方便运输、拆卸和安装;建设过程简单,标准化,通用性高;解决了水逃逸的问题。题。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隔离型河湖排污口水质生态处理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河湖排污口水质处理
,具体地涉及隔离型河湖排污口水质生态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河湖排污口是排污管道的终点,建设在河边或湖边的堤坝上;污水经由河湖排污口排入河、湖水体中;显然直接将污水排入自然水体是会造成污染的;因此需要对河湖排污口排出的污水经过一定处理,使其达到排放标准,再才能
[000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有很多,但大致分为两大类:永久性净水工程或水生植物净化法;具体来说:
[0004]对于第一种所谓永久性净水工程,简单来看就是在河湖排污口建设各种永久性的净化工程或装置,使污水先进入净化工程或装置,再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等方式进行净化,直至水质达标后再排放至自然水体中;
[0005]永久性净水工程的优点在于:净化效果好,吞吐量大,适用于长期排污或出水量大的河湖排污口,也适用于污水成分复杂、危险的应用场景;
[0006]永久性净水工程的缺陷在于:
[0007]1.由于永久性净水工程需要根据河湖排污口所在位置进行单独的设计、施工,从而使得每个永久性净水工程都依赖于特定的应用场景,通用性很低;
[0008]2.由于永久性净水工程涉及到土木工程,从而使得其施工周期长、建设成本非常高;
[0009]3.由于永久性净水工程在建设设计阶段即考虑的是长期稳定的运行,从而使得其并不适合临时性排污的净化工作,也不适合排污量小的河湖排污口,会造成相当大的资源浪费;
[0010]针对永久性净水工程的上述缺陷,第二种现有技术,即所谓的水生植物净化法,则是在河湖排污口固定种植各种水生植物,利用水生植物的根系来减速污水,并沉淀、吸附污水中的污染物,使最终经过水生植物群落的污水达到排放标准后再进入自然水体;
[0011]水生植物净化法的优点在于:成本低、建设周期短、易于实现,适用于排污量小或临时性排污的河湖排污口;此外种植的水生植物还可以形成一定的自然景观;
[0012]水生植物净化法的缺陷在于:
[0013]1.由于水生植物净化法都是依靠水生植物的根系进行过滤、吸附,从而使得污水有相当大的逃逸概率,即未来得及净化达标的污水也有一定概率进入自然水体,造成污染;
[0014]2.由于水生植物根系的吸附速率始终无法与机械设备、化学药品相比,从而当发生河湖排污口排水量不稳定上升,并超过种植的植物的设计处理能力后,就会直接排入自然水体,从而造成污染;即使很多现有技术采用了诸如土工布网之类的设施对水生植物进行隔离,但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污水逃逸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15]本技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隔离型河湖排污口水质生态处理系统,其目的在于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也非常方便于运输、拆卸和安装;使建设过程非常简单且标准化,通用性高,适应各种不同的应用场景;解决污水逃逸的问题。
[0016]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0017]一种隔离型河湖排污口水质生态处理系统,包含用于净化污水的中心岛式浮台池和用于连通河湖排污口到所述中心岛式浮台池的隔离生态排污渠;其中:
[0018]所述中心岛式浮台池为上端开口的水池,设有用于引入污水的进水口和排出达标水的出水口;所述中心岛式浮台池的湖上占用面积不小于700m2;所述中心岛式浮台池的侧壁和底部都不透水;所述中心岛式浮台池的侧壁的上端高于自然水体的水面;所述中心岛式浮台池中设有多个用于种植水生植物或高杆植物的漂浮种植块;
[0019]所述隔离生态排污渠为上端开口的长条形槽状水渠;所述隔离生态排污渠的侧壁和底部都不透水;所述隔离生态排污渠的进水口到出水口之间的污水流经长度不低于20m;所述隔离生态排污渠的侧壁的上端高于自然水体的水面;所述隔离生态排污渠的进水口与河湖排污口连通,且与河湖排污口周围的堤坝无缝可拆卸连接;所述隔离生态排污渠的出水口与所述中心岛式浮台池的进水口连通且无缝可拆卸连接。
[0020]优选地,所述中心岛式浮台池的湖上占用形状为圆形,直径范围为30m~40m;所述隔离生态排污渠的出水口与所述中心岛式浮台池的出水口的连接线经过所述隔离生态排污渠的圆心;
[0021]所述中心岛式浮台池的侧壁与底部无缝可拆卸连接;。
[0022]优选地,所述隔离生态排污渠的横截面为矩形;
[0023]所述隔离生态排污渠的侧壁与底部无缝可拆卸连接;。
[0024]优选地,所述中心岛式浮台池的侧壁和所述隔离生态排污渠的侧壁都由橡胶生态水袋可拆卸拼接而成;所述橡胶生态水袋的高度范围为1.5m~2.5m,宽度范围为2.0m~3.0m;制成所述橡胶生态水袋的袋壁的橡胶皮的厚度范围为15cm~20cm。
[0025]优选地,所述隔离生态排污渠的两个侧壁的上端沿侧壁的延伸方向,各可拆卸安装有一根轻型支架;所述轻型支架上可拆卸安装有用于为所述隔离生态排污渠提供浮力且种植水生植物或高杆植物的浮台,和提供浮力的塑料浮块;所述浮台的范围为1.0m~2.0m;所述浮台上开设有用于种植水生植物或高杆植物的种植孔。
[0026]优选地,所述隔离生态排污渠还包含多根凸型支架;所述凸型支架为中间上拱,两端下探的弓状杆;所述凸型支架的两端分别与一对布设于两根不同的所述隔离生态排污渠的轻型支架上的两个浮台中的一个可拆卸连接;每个所述凸型支架上也可拆卸连接有多个所述漂浮种植块。
[0027]优选地,所述中心岛式浮台池中的所述漂浮种植块呈正方形网格布置。
[0028]优选地,所述中心岛式浮台池的出水口上可拆卸安装有用于进一步进化达标水的清水渠;
[0029]所述清水渠为上端开口的长条形槽状水渠;所述清水渠的侧壁和底部都不透水,且侧壁与底部无缝可拆卸连接;所述清水渠的侧壁的上端高于自然水体的水面;所述清水渠的进水口与所述中心岛式浮台池的出水口连通且无缝可拆卸连接;所述清水渠的出水口
上可拆卸安装有用于阻隔湖中鱼类进入本生态处理系统的土工织物网。
[0030]优选地,所述清水渠的横截面为矩形;所述清水渠的侧壁都由所述橡胶生态水袋可拆卸拼接而成。
[0031]优选地,所述清水渠的两个侧壁的上端沿侧壁的延伸方向,各可拆卸安装有一根所述轻型支架;所述轻型支架上可拆卸安装有用于为所述清水渠提供浮力的所述浮台;
[0032]所述清水渠还包含多根所述凸型支架;所述凸型支架的两端分别与一对布设于两根不同的所述清水渠的轻型支架上的两个浮台中的一个可拆卸连接;每个所述凸型支架上也可拆卸连接有多个所述漂浮种植块。
[0033]本技术与现有技术对比,具有以下优点:
[0034]1.由于本技术采用了不透水的隔离生态排污渠、清水渠和中心岛式浮台池的结构,直接兜住了河湖排污口,从而使得污水没有机会逃逸至自然水体中;
[0035]2.由于本技术采用了采购的成品橡胶生态水袋来可拆卸式拼接隔离生态排污渠、清水渠和中心岛式浮台池的结构,从而使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隔离型河湖排污口水质生态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用于净化污水的中心岛式浮台池(2)和用于连通河湖排污口(1)到所述中心岛式浮台池(2)的隔离生态排污渠(3);其中:所述中心岛式浮台池(2)为上端开口的水池,设有用于引入污水的进水口和排出达标水的出水口;所述中心岛式浮台池(2)的湖上占用面积不小于700m2;所述中心岛式浮台池(2)的侧壁和底部都不透水;所述中心岛式浮台池(2)的侧壁的上端高于自然水体的水面;所述中心岛式浮台池(2)中设有多个用于种植水生植物或高杆植物(11)的漂浮种植块(4);所述隔离生态排污渠(3)为上端开口的长条形槽状水渠;所述隔离生态排污渠(3)的侧壁和底部都不透水;所述隔离生态排污渠(3)的进水口到出水口之间的污水流经长度不低于20m;所述隔离生态排污渠(3)的侧壁的上端高于自然水体的水面;所述隔离生态排污渠(3)的进水口与河湖排污口(1)连通,且与河湖排污口(1)周围的堤坝无缝可拆卸连接;所述隔离生态排污渠(3)的出水口与所述中心岛式浮台池(2)的进水口连通且无缝可拆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离型河湖排污口水质生态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岛式浮台池(2)的湖上占用形状为圆形,直径范围为30m~40m;所述隔离生态排污渠(3)的出水口与所述中心岛式浮台池(2)的出水口的连接线经过所述隔离生态排污渠(3)的圆心;所述中心岛式浮台池(2)的侧壁与底部无缝可拆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离型河湖排污口水质生态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生态排污渠(3)的横截面为矩形;所述隔离生态排污渠(3)的侧壁与底部无缝可拆卸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或3任一所述的隔离型河湖排污口水质生态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岛式浮台池(2)的侧壁和所述隔离生态排污渠(3)的侧壁都由橡胶生态水袋(5)可拆卸拼接而成;所述橡胶生态水袋(5)的高度范围为1.5m~2.5m,宽度范围为2.0m~3.0m;制成所述橡胶生态水袋(5)的袋壁的橡胶皮的厚度范围为15cm~20cm。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隔离型河湖排污口水质生态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生态排污渠(3)的两个侧壁的上端沿侧壁的延伸方向,各可拆卸安装有一根轻型支架(6);所述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香东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省水利水电规划勘测设计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