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印刷品覆膜后起泡的胶印油墨用的胶印油墨连接料、胶印油墨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45328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3 12: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油墨印刷技术领域,首先,提供了一种防止印刷品覆膜后起泡的胶印油墨用的胶印油墨连接料,包括以下重量组份的物料:植物油45~60份、树脂35~50份、矿物油5~15份、凝胶剂0.5~2份。其次,提供了所述胶印油墨连接料的制备方法。再次,提供一种防止印刷品覆膜后起泡的胶印油墨及其制备方法,该胶印油墨关键是用到了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胶印油墨连接料。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胶印油墨连接料所用原物料的具体成分是搭配使用且缺一不可的,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胶印油墨连接料和胶印油墨的制备方法,操作简单,适合大规模生产。该胶印油墨连接料制成的胶印油墨能够有效防止印刷品覆膜后起泡现象。墨能够有效防止印刷品覆膜后起泡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止印刷品覆膜后起泡的胶印油墨用的胶印油墨连接料、胶印油墨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油墨印刷
,具体涉及一种防止印刷品覆膜后起泡的胶印油墨用的胶印油墨连接料、胶印油墨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单张纸胶印印刷
的迅速发展、各式各样精美的印刷品应时而生,印刷品后加工工艺多样化诞生,如覆膜工艺,目前常见的覆膜包装产品有纸箱、纸盒、手提袋、化肥袋、种子袋、不干胶标签等。经过覆膜的印刷品,由于表面多了一层薄而透明的塑料薄膜,表面更加平滑,不但提高了印刷品的牢度,延长了印刷品的使用寿命,同时塑料薄膜又起到防水、防污、耐磨、耐折、耐化学腐蚀等保护作用。目前印刷品经过覆膜后在分切、压痕、存放、包书、瓦楞裱糊、书籍堆放期间,在印刷多色版叠印的暗调位置,墨层厚实的部位,容易出现砂粒状条纹状、蠕虫状、龟纹状的膜凸起空虚的起泡现象。给油墨厂商及印刷厂商带来及大的困扰。
[0003]油墨印刷过程中起泡的原因有很多,以下是油墨印刷起泡的主要原因:
[0004](1)产生气泡的外在原因:承印物表面附着灰尘以及油迹等物质;印刷时油墨本身有气泡或粘度不均匀;印刷速度过快或印刷速度不均匀。
[0005](2)产生气泡内在因素:由于油墨粘度较高,油墨表面张力大,油墨中的汽油等溶剂难于从油墨皮膜中逸出而滞留在墨层中。如果油墨粘度低油墨表面张力小,气泡就会自行消失,因而也不会出现印刷品墨迹起气泡的现象,但耗时长。
[0006]通常来说,外在的起泡原因可以通过生成工艺上的一般消泡的方法,比如:由于搅拌原因,容易产生气泡,需要过三辊机研磨消泡;但是更多情况下是胶印油墨本身的内在原因,采用疏水性溶剂、加入适量消泡剂等方法也能达到防治气泡产生,但是一般来讲,所加入的溶剂会残留在油墨中有难闻的气味,所加入的消泡剂会难以降解且污染环境。因此,从胶印油墨本身所使用的原物料出发,达到防止胶印油墨在印刷品覆膜生产过程中产生起泡的现象,既不会污染环境、可生物降解、无气味难闻的毒害溶剂,安全环保是人们的殷切希望。

技术实现思路

[0007]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防止印刷品覆膜后起泡的胶印油墨用的胶印油墨连接料,所用的原料易得,在各种原物料的相互搭配作用的时候,所制得的胶印油墨具有有效防止印刷品覆膜后起泡的现象。
[0008]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防止印刷品覆膜后起泡的胶印油墨用的胶印油墨连接料的制备方法。
[0009]本专利技术目的之三在于,提供一种防止印刷品覆膜后起泡的胶印油墨,该胶印油墨用到了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防止印刷品覆膜后起泡的胶印油墨用的胶印油墨连接料,从而在
使用中达到防止印刷品覆膜后起泡的效果。
[0010]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四在于,提供该防止印刷品覆膜后起泡的胶印油墨的制备方法,该方法简单,生产周期短、效率高,适合大规模生产。
[0011]为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12]一种防止印刷品覆膜后起泡的胶印油墨用的胶印油墨连接料,包括以下重量组份的物料:植物油45~60份、树脂35~50份、矿物油5~15份、凝胶剂0.5~2份。
[0013]其中,所述植物油为桐油与环氧大豆油的复配物;
[0014]其中,所述树脂为松香甘油酯与松香改性酚醛树脂的复配物;
[0015]其中,所述矿物油为轻质工业白油;
[0016]其中,所述凝胶剂为双硬脂酸铝。
[0017]优选地,所述植物油中桐油与环氧大豆油的质量比为3:1~2;当两者的配比符合上述限定时,覆膜后防止印刷品起泡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0018]优选地,所述树脂中的松香甘油酯与松香改性酚醛树脂的质量比为1:4~5;当两者的配比符合上述限定时,覆膜后防止印刷品起泡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0019]进一步地,所述环氧大豆油是以大豆油、双氧水、乙酸、离子交换树脂、氢氧化钠、氯化钠、水为原料,经过离子交换树脂催化法反应制得;环氧大豆油的性能参数为:色泽(铂

钴比色)≤170,环氧值≥6%,碘值≤5%,酸值0.6mg/g,闪点(开口杯法)≥280℃。
[0020]进一步地,所述松香甘油酯是由松香、甘油、氧化锌混合物在反应釜里加热升温至220
±
10℃后开动搅拌,并继续升温至270
±
10℃后在2小时内缓慢升温至290
±
10℃(酯化阶段),最后继续升温至305
±
10℃后取样测试,测试标准为:色号(加氏法)8,软化点(环球法)85℃,酸值20mgKOH/g。取样测试合格后冷却出料,得到透明固体物质即为所述松香甘油酯。
[0021]进一步地,所述松香改性酚醛树脂,其性能测试参数:软化点(环球法)为172~182℃,正庚烷容纳度(25℃ml/2g)为3~6mL/g,酸值为≤22mgKOH/g,色泽(加纳色号)≤13,粘度(mpa.s/25℃)为10000

15000。
[0022]进一步地,所述矿物油为无色、无荧光、透明的轻质工业白油,其运动黏度(40℃)为3~5mm2/s,密度(20℃)为820kg/m3,倾点为

8℃,闪点(开口)为110℃;具有链长不等的碳氢化合物,能够较好溶解树脂,使树脂得到充分润湿后与植物油及凝胶剂的协同作用下制作出来的连接料是印刷承印物与塑料薄膜启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0023]进一步地,所述胶印油墨连接料在粘性仪转数为400rpm/min下测试的粘性为12~14,按GB/T 18723

2002测试得到;所述油墨连接料在25℃条件下测试的黏度为100000~200000mpa.s,按GB/T

2013测试得到;所述油墨连接料的正庚烷容纳度为5~6ml/g。
[0024]为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二,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25]一种所述防止印刷品覆膜后起泡的胶印油墨用的胶印油墨连接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方法步骤:
[0026]S1、先将配方量的植物油搅拌升温至160~180℃,分批投入配方量的松香改性酚醛树脂搅拌混合均匀后,升温至200~210℃,保温50~80分钟,得到均匀的混合物;
[0027]S2、在所述步骤S1制得的混合物中,加入配方量的矿物油混合均匀后降温至100~110℃,加入配方量的松香甘油酯和凝胶剂,搅拌均匀后再升温至140~150℃,保温30~60
分钟后制得油墨连接料即本专利技术所述防止印刷品覆膜后起泡的胶印油墨用的胶印油墨连接料。
[0028]为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三,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29]一种防止印刷品覆膜后起泡的胶印油墨,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物料:胶印油墨连接料60~80份、矿物油1~10份、颜料15~30份、助剂0.5~5份。
[0030]其中,所述胶印油墨接料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防止印刷品覆膜后起泡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止印刷品覆膜后起泡的胶印油墨用的胶印油墨连接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组份的物料:植物油45~60份、树脂35~50份、矿物油5~15份、凝胶剂0.5~2份;其中,所述植物油为桐油与环氧大豆油的复配物;其中,所述树脂为松香甘油酯与松香改性酚醛树脂的复配物;其中,所述矿物油为轻质工业白油;其中,所述凝胶剂为双硬脂酸铝。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印刷品覆膜后起泡的胶印油墨用的胶印油墨连接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油中桐油与环氧大豆油的质量比为3:1~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印刷品覆膜后起泡的胶印油墨用的胶印油墨连接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树脂中的松香甘油酯与松香改性酚醛树脂的质量比为1:4~5。4.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防止印刷品覆膜后起泡的胶印油墨用的胶印油墨连接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方法步骤:S1、先将配方量的植物油搅拌升温至160~180℃,分批投入配方量的松香改性酚醛树脂搅拌混合均匀后,升温至200~210℃,保温50~80分钟,得到均匀的混合物;S2、在所述步骤S1制得的混合物中,加入配方量的矿物油混合均匀后降温至100~110℃,加入配方量的松香甘油酯和凝胶剂,搅拌均匀后再升温至140~150℃,保温30~60分钟后,制得胶印油墨连接料即本发明所述防止印刷品覆膜后起泡的胶印油墨用的胶印油墨连接料。5.一种防止印刷品覆膜后起泡的胶印油墨,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物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锡藩李善保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帝天印刷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