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行走式应急救援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44685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3 12: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行走式应急救援机器人,涉及救援技术领域,该行走式应急救援机器人包括车身和设置在车身上端用于提供躲避空间的救生舱,所述车身头部设有用于前方影像的摄像头和用于探测是否有人在前方的红外人体探测仪,所述车身内部还设有与工作部件电性连接的控制面板,申请针对现有救援装置的弊端进行设计,通过模仿节肢动物爬行的方式替代传统的履带和轮式,提高了救援在复杂环境下的应急能力,还可以利用无人机获取高空影像,便于快速掌握救援现场信息,提供了救生舱,可以将人或物进行躲藏,提高了救援效率。提高了救援效率。提高了救援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行走式应急救援机器人


[0001]本技术涉及救援
,具体是一种行走式应急救援机器人。

技术介绍

[0002]消防即是消除隐患,预防灾患(即预防和解决人们在生活、工作、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人为与自然、偶然灾害的总称),当然狭义的意思在人们认识初期是:(扑灭)火灾的意思,在火灾的时候需要进行救援,以往救援设备都是轮式或者履带式,很难克服救援现场复杂的路况,影响救援工作。如果救援人员进入,又很难保障自身的安全
[0003]基于此,现在提供一种行走式应急救援机器人,可以消除现有行走式应急救援机器人存在的弊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行走式应急救援机器人,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行走式应急救援机器人,包括车身和设置在车身上端用于提供躲避空间的救生舱,所述车身头部设有用于获取前方影像的摄像头和用于探测是否有人在前方的红外人体探测仪,所述车身内部还设有与工作部件电性连接的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电性连接设置在车身内部的蓄电池,蓄电池外侧包裹有隔热层。
[0007]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提供以下可选技术方案:
[0008]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车身前端还设有用于进行照明的照明灯,以便在夜间或者光线不好的位置获取影像信息,照明灯一侧设有用于与现场人员进行沟通的通话器。
[0009]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救生舱一侧设有用于存放无人机的无人机仓。
[0010]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车身头部还设有用于将目标物体或障碍物清理的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包括转动设置在车身上的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下端连接用于带动其转动的第一转动电机,所述第一转动轴上端转动设有一个第二转动轴,第二转动轴下端通过固定轴二与第一转动轴转动连接,所述固定轴二连接用于带动其转动的第二转动电机,所述第二转动轴端部通过销轴三转动设有一个第三转动轴,销轴三连接用于带动其转动的第三转动电机,第三转动轴端部设有用于抓取物体的机械爪。
[0011]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车身外侧还设有用于提供行走动力的行走组件,行走组件包括两组对称设置在车身两侧的主臂,每组主臂的数量至少为三个,每个主臂端部转动设有一个次臂,所述主臂通过转动件与车身转动连接,所述主臂上设有一个第二驱动液压杆和第三驱动液压杆,所述第二驱动液压杆的输出端与转动件转动连接,第二驱动液压杆用于带动主臂上下摆动,第三驱动液压杆的输出端与次臂上端转动连接,第三驱动液压杆用于带动次臂围绕主臂顶部转动,所述车身上还转动设有一个用于带动主臂水平转动的第一驱动液压杆。
[0012]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次臂下端设有用于缓冲的平衡脚垫。
[0013]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转动件包括一个U型块,所述U型块与车身外侧的侧块转动连接,U型块上设有与侧块转动连接的中心孔,所述转动件侧面设有一个与第一驱动液压杆输出端转动连接的第一连接块,所述U型块外侧设有一个与主臂下端转动连接的第二连接块,所述U型块上端设有与第二驱动液压杆输出端转动连接的第三连接块。
[0014]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5]本申请针对现有救援装置的弊端进行设计,通过模仿节肢动物爬行的方式替代传统的履带和轮式,提高了救援在复杂环境下的应急能力,还可以利用无人机获取高空影像,便于快速掌握救援现场信息,提供了救生舱,可以将人或物进行躲藏,提高了救援效率。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俯视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的停放无人机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头部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技术中转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1]附图标记注释:车身1、救生舱2、无人机仓3、无人机4、转动件5、主臂6、次臂7、平衡脚垫8、第一驱动液压杆9、第二驱动液压杆10、第三驱动液压杆11、第一转动轴12、第二转动轴13、第三转动轴14、机械爪16、照明灯17、红外人体探测仪18、摄像头19、通话器20;
[0022]中心孔501、第一连接块502、第二连接块503、第三连接块504。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4]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

图3所示,一种行走式应急救援机器人,包括车身1和设置在车身1上端用于提供躲避空间的救生舱2,这里的救生舱为矩形槽结构,救援人员可以在其内部进行救援操作,所述救生舱2一侧设有用于存放无人机4的无人机仓3,这样就可以通过无人机俯瞰火灾场景,从而置顶救援路径,所述车身1头部设有用于获取前方影像的摄像头19和用于探测是否有人在前方的红外人体探测仪18,通过红外探测的方式可以穿透烟雾寻找到人,所述车身1前端还设有用于进行照明的照明灯17,以便在夜间或者光线不好的位置获取影像信息,照明灯17一侧设有用于与现场人员进行沟通的通话器20,这样就可以与现场人员实施沟通,从而便于外界掌握火灾场景的状态;
[0025]所述车身1头部还设有用于将目标物体或障碍物清理的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包括转动设置在车身1上的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下端连接用于带动其转动的第一转动电机,所述第一转动轴12上端转动设有一个第二转动轴13,第二转动轴13下端通过固定轴二与第一转动轴12转动连接,所述固定轴二连接用于带动其转动的第二转动电机,所述第二转动轴13端部通过销轴三转动设有一个第三转动轴14,销轴三连接用于带动其转动的第三转动电机,第三转动轴14端部设有用于抓取物体的机械爪16,这样就可以通过第一转动轴12、第二转动轴13和第三转动轴14调整机械爪16的位置,从而完成对重物的抓取,避
免救援过程中受到重物阻碍的问题;
[0026]所述车身1外侧还设有用于提供行走动力的行走组件,行走组件包括两组对称设置在车身1两侧的主臂6,每组主臂6的数量至少为三个,每个主臂6端部转动设有一个次臂7,所述次臂7下端设有用于缓冲的平衡脚垫8,所述平衡脚垫8采用防火材料制成,所述主臂6通过转动件5与车身1转动连接,所述主臂6上设有一个第二驱动液压杆10和第三驱动液压杆11,所述第二驱动液压杆10的输出端与转动件5转动连接,第二驱动液压杆10用于带动主臂6上下摆动,第三驱动液压杆11的输出端与次臂7上端转动连接,第三驱动液压杆11用于带动次臂7围绕主臂6顶部转动,所述车身1上还转动设有一个用于带动主臂6水平转动的第一驱动液压杆9,这样三个驱动液压杆就可以模仿节肢动物多脚爬行的形态,使得救援可以应对复杂的环境,提高了救援的成功率;
[0027]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转动件5包括一个U型块,所述U型块与车身1外侧的侧块转动连接,U型块上设有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行走式应急救援机器人,包括车身(1),其特征在于,车身(1)上端设有用于提供躲避空间的救生舱(2),所述车身(1)头部设有用于获取前方影像的摄像头(19)和用于探测是否有人在前方的红外人体探测仪(18),所述车身(1)内部还设有与工作部件电性连接的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电性连接设置在车身(1)内部的蓄电池,蓄电池外侧包裹有隔热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走式应急救援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1)前端还设有用于进行照明的照明灯(17),以便在夜间或者光线不好的位置获取影像信息,照明灯(17)一侧设有用于与现场人员进行沟通的通话器(2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走式应急救援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救生舱(2)一侧设有用于存放无人机(4)的无人机仓(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走式应急救援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1)头部还设有用于将目标物体或障碍物清理的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包括转动设置在车身(1)上的第一转动轴(12),所述第一转动轴下端连接用于带动其转动的第一转动电机,所述第一转动轴(12)上端转动设有一个第二转动轴(13),第二转动轴(13)下端通过固定轴二与第一转动轴(12)转动连接,所述固定轴二连接用于带动其转动的第二转动电机,所述第二转动轴(13)端部通过销轴三转动设有一个第三转动轴(14),销轴三连接用于带动其转动的第三转动电机,第三转动轴(14)端部设有用于抓取物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惠飞黄作军刘海磾郑永巍覃仁壮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华钜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