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框架顶升装置的智能装车料斗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44328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3 11: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框架顶升装置的智能装车料斗,包括安装于框架上部的转运料斗、框架下端的行走车轮,转运料斗的下端设有出料口,框架的下端设置框架顶升装置,行走车轮设置于框架顶升装置的下部,框架顶升装置可将转运料斗、框架整体顶升并脱离地面,行走车轮可在地面上行走,方便使用拖车等工具将整机牵引至所需要的位置,转场使用。转场到位后,框架顶升装置可将转运料斗、框架整体释放在地面上,整机通过框架立柱的底端支撑在地面上,接触面积大,行走车轮不再承重,整机稳定性好,在装卸作业时料斗不易出现晃动、抖动现象,能够保持仓门开关与检测系统、车辆定位指示人机互动系统、转运料斗物料料位检测及指示系统等工作稳定。作稳定。作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框架顶升装置的智能装车料斗


[0001]本技术涉及码头等处用于装卸转运货物的方法和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带有行走轮的装车料斗。

技术介绍

[0002]一般大宗散装物料如砂石、肥料、矿砂、水泥、煤炭等的运输方式,大都是采用承载量很大的船舶先予装入船舱内,经由远距离海洋运送至陆地上设置的港口,使用港口的装卸设备将上述物料装卸至大型的散装货物运输车(以下简称转运车辆)上,然后改由内陆运送方式将物料运送至生产工厂内作为生产原料,或者将货物暂时存放于堆场等待转运。为了压缩船舶在港时间、节省船期,提高船舶的装卸效率是核心因素,船舶的装卸效率也是衡量港口竞争力的主要标志之一。通常的卸船作业是采用码头上的门式起重机,经过船舶
‑‑‑
门机
‑‑‑
转运料斗
‑‑‑
转运车辆
‑‑‑
货物堆场的过程实现物料的转运,所使用的装车漏斗也仅仅是一个机械装置,缺乏自动化、智能化控制系统,人机不能互动、转运车辆与转运料斗、门机与转运料斗不能实现信息交换。
[0003]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人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如公告号为CN208700119U的专利文件公开的一种散装物料的卸料储运设备, 包括框架、安装于框架上部的转运料斗,转运料斗的下端设有出料口,出料口设有可开闭的仓门,转运料斗下部的空间能够通过转运车辆,转运车辆可以停放在转运料斗下部进行装料;还包括分别与控制系统相连的仓门开关与检测系统、车辆定位指示人机互动系统、转运料斗物料料位检测及指示系统。框架包括左前立柱、右前立柱、左后立柱、右后立柱4根立柱,每两根相邻的立柱的顶端之间连接有横梁,转运料斗的上端连接于横梁上,立柱的下端设有行走车轮,可使用拖车等工具将整机牵引至所需要的位置,方便进行转场使用。该技术方案实现了转运车辆自动监测及提示;在整个卸船过程中,门机无需等待转运车辆就位,可连续进行卸料作业,实现门机不间断工作;能自动显示转运料斗的存货量;仓门可自动开闭;增加了降尘装置,可以防止散状物料在装车卸料时产生的扬尘,实现无污染地转运散装物料。具有自动化程度高,装卸工艺规范、装卸效率高、劳动条件好的优点,实现了快速、连续、无污染地转运散装物料。但上述技术方案中,行走轮硬性地连接于立柱的下端,容易损坏轮胎或轴承,而且在装卸作业时料斗有晃动、抖动,易出现仓门开关与检测系统、车辆定位指示人机互动系统、转运料斗物料料位检测及指示系统等数据采集不准、信号传递不稳定等问题;原因一是料斗总重量较大,料斗自重25吨,料斗容积73立方,料斗加上物料总重超过100吨;二是门机抓料斗抓满物料后移动至料斗上方,将物料释放,使物料落入料斗时对料斗产生较大的冲击;三是整个装车料斗的重心在上部,行走轮与地面接触面积小,稳定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稳定性好,装卸作业时不易出现晃动、抖动的具有框架顶升装置的智能装车料斗。
[0005]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具有框架顶升装置的智能装车料斗,包括框架、安装于框架上部的转运料斗、框架下端的行走车轮,转运料斗的下端设有出料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的下端设置框架顶升装置,所述的行走车轮设置于框架顶升装置的下部,框架顶升装置可将转运料斗、框架整体顶升并脱离地面,或将转运料斗、框架整体释放在地面上。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框架顶升装置可将转运料斗、框架整体顶升并脱离地面,行走车轮可在地面上行走,方便使用拖车等工具将整机牵引至所需要的位置,转场使用。转场到位后,框架顶升装置可将转运料斗、框架整体释放在地面上,整机通过框架立柱的底端支撑在地面上,接触面积大,行走车轮不再承重,整机稳定性好,在装卸作业时料斗不易出现晃动、抖动现象,能够保持仓门开关与检测系统、车辆定位指示人机互动系统、转运料斗物料料位检测及指示系统等工作稳定,利于准确采集数据和信号传递。
[0008]上述的具有框架顶升装置的智能装车料斗中,所述的框架包括两个前立柱和两个后立柱,每两根相邻的立柱的顶端之间连接有横梁,所述转运料斗的上端连接于横梁上,每个立柱的下端均设置有所述的框架顶升装置;这样可以在顶升时保持四个立柱均匀受力、同时升降,每个立柱上的框架顶升装置所需的动力也较小,方便安装布置。
[0009]所述的行走车轮转动连接于车轮轴上,车轮轴连接于车轮轴座上,所述的框架顶升装置包括车轮轴座、升降油缸,升降油缸驱动立柱相对于车轮轴座升降。
[0010]上述的具有框架顶升装置的智能装车料斗中,所述车轮轴座的外侧面与立柱的内侧面具有相似的形状,立柱套设在车轮轴座上,可沿着车轮轴座的外侧面滑动;
[0011]所述的立柱内、位于车轮轴座的上部设有油缸座,所述升降油缸的尾端连接在油缸座上,升降油缸的杆端与车轮轴座的上端抵接。
[0012]进一步地,所述的立柱上与车轮轴相对应的位置设有竖向长孔,车轮轴可在竖向长孔内上下滑动。
[0013]更进一步地,两个前立柱的横截面为圆环形,车轮轴座的外侧面为圆柱面,前立柱可沿着车轮轴座的外侧面滑动或转动;升降油缸的轴线与前立柱的轴线及车轮轴座的轴线均重合;
[0014]两个前立柱上的所述竖向长孔的下端设有与竖向长孔相连通的横向长孔,车轮轴可在横向长孔内水平滑动。
[0015]更进一步地,两个前立柱上的车轮轴上连接有牵引座,牵引座可与拖车等牵引机械相连,牵引整机前行或转向,将整机移动至所需要的位置。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升降油缸将立柱顶升至上限位置后,前立柱上的横向长孔恰好位于与车轮轴平齐的位置,这时向左或向右摆动牵引座,可使车轮轴在横向长孔内水平滑动,并通过车轮轴驱动车轮轴座在轮轴内转动,实现车轮转向。
[0017]上述的具有框架顶升装置的智能装车料斗中,所述的立柱上设有至少2个左右对称的销孔,销孔内可插入安全销,销孔在竖向的位置位于:升降油缸将立柱顶升至上限位置时,安全销插入销孔后,安全销的下侧面与车轮轴座的顶部端面平齐。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升降油缸将立柱顶升至上限位置时,将安全销插入销孔,可以防止整机在转场过程中因液压站停止工作,可能出现的某一立柱上的升降油缸故障带来的安全隐患。
[0019]进一步地,所述车轮轴座的外侧面上连接有尼龙轴套;这样设置的目的是避免立柱与车轮轴座直接接触,充分利用尼龙的减磨、耐磨和自润滑性能,并能在少油或无油的状况下有效地工作,且尼龙的机械强度高,韧性好,抗冲击,抗疲劳,吸震消音作用好。
[0020]所述的车轮轴座内设有横向加强筋和竖向加强筋,位于车轮轴上部且靠近车轮轴的横向加强筋上设有竖向通孔,车轮轴上对应设有径向螺栓孔,定位螺栓穿过竖向通孔拧入螺丝孔,将车轮轴固定于车轮轴座上。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车轮轴座内设有横向加强筋和竖向加强筋,可以改善车轮轴座的受力状况;通过螺栓将车轮轴固定于车轮轴座上,可以防止车轮轴在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框架顶升装置的智能装车料斗,包括框架、安装于框架上部的转运料斗、框架下端的行走车轮,转运料斗的下端设有出料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的下端设置框架顶升装置,所述的行走车轮设置于框架顶升装置的下部,框架顶升装置可将转运料斗、框架整体顶升并脱离地面,或将转运料斗、框架整体释放在地面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框架顶升装置的智能装车料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框架包括两个前立柱和两个后立柱,每个立柱的下端均设置有所述的框架顶升装置;所述的行走车轮转动连接于车轮轴上,车轮轴连接于车轮轴座上,所述的框架顶升装置包括车轮轴座、升降油缸,升降油缸驱动立柱相对于车轮轴座升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框架顶升装置的智能装车料斗,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轮轴座的外侧面与立柱的内侧面具有相似的形状,立柱套设在车轮轴座上,可沿着车轮轴座的外侧面滑动;所述的立柱内、位于车轮轴座的上部设有油缸座,所述升降油缸的尾端连接在油缸座上,升降油缸的杆端与车轮轴座的上端抵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框架顶升装置的智能装车料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立柱上与车轮轴相对应的位置设有竖向长孔,车轮轴可在竖向长孔内上下滑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框架顶升装置的智能装车料斗,其特征在于:两个前立柱的横截面为圆环形,车轮轴座的外侧面为圆柱面,前立柱可沿着车轮轴座的外侧面滑动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庆海单志军李海明李云鹏张茂鹏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港口渤海湾港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