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雨污水管道的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44011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3 11: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雨污水管道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测量放线,先进行平面定位,然后对雨污水管道管内底标高;沟槽开挖;沟槽降、排水;管道铺设,塑钢缠绕管采用人工放管,混凝土管道及球墨铸铁管道采用机械放管;管道连接安装,HDPE塑钢缠绕管采用承插连接,钢筋混凝土承插管、企口管采用胶圈连接方式,球墨铸铁管道与检查井的连接采用橡胶密封圈的方式;检查井施工;收水井施工;雨水口连接支管;闭水试验之后进行管路回填。本发明专利技术使得管道施工方法流程规范,在施工基础上避免了后期污水管道应用时的易破损以及易渗水现象。时的易破损以及易渗水现象。时的易破损以及易渗水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雨污水管道的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雨污水管道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雨污水管道包括辅路雨水、高架雨水、匝道雨水。污水管网是城市污水排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而针对与污水管网的铺设,地下污水管网的铺设则更为重要。一般在铺设地下污水管道时,需要开挖沟槽,并将相同尺寸的管道铺设在开挖的沟槽中,随后对接相邻管道,并进行回填,即可完成地下管道的铺设。传统的地下污水管道铺设时,由于缺乏系统性的施工流程,导致在污水管网在施工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进而导致铺设的污水管网存在易损坏、易渗水等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雨污水管道的施工方法,其使得管道施工方法流程规范,在施工基础上避免了后期污水管道应用时的易破损以及易渗水现象。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雨污水管道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6](1)测量放线:先进行平面定位,然后对雨污水管道管内底标高;
[0007](2)沟槽开挖:根据沟槽开挖深度选择开挖方案,如果沟槽开挖深度为3~5m,进行分层开挖,底层深度按照2m,设置1m台阶,顶层深度2m~2.5m;如果沟槽开挖深度≤3m,则按照最陡坡度进行开挖,不进行分层开挖;
[0008](3)沟槽降、排水:在开挖深度3

5m沟槽的周围埋置深于基底的井管,使地下水通过设置在井管内的潜水电泵将地下水抽出,使地下水水位低于坑底0.5m;
[0009](4)管道铺设:塑钢缠绕管采用人工放管,混凝土管道及球墨铸铁管道采用机械放管;
[0010](5)管道连接安装:HDPE塑钢缠绕管采用承插连接,钢筋混凝土承插管、企口管采用胶圈连接方式,球墨铸铁管道与检查井的连接采用橡胶密封圈的方式;
[0011](6)检查井施工:检查井采用钢筋混凝土排水检査井,基坑开挖与管道基坑同时进行,检査井内设置防坠网,承载力不小于100kg,道路检查井踏步采用球墨铸铁踏步;
[0012](7)收水井施工:收水井采用混凝土模块砌体平箅式双箅收水井和混凝土模块砌体平箅式多箅收水井,连接管采用D300的钢筋砼Ⅱ级管,坡度为1%,纵向检查井;
[0013](8)雨水口连接支管:雨水口连接支管采用二次开挖施工方式,即在道路基层压实后再开挖敷设雨水口连接支管;
[0014](9)闭水试验之后进行管路回填。
[0015]优选地,所述步骤(2)中,沟槽开挖过程中,槽底开挖宽度要求如下,当管径不大于500mm时,管道每边净宽不小于300mm;当管径大于500mm且小于1000mm时,管道每边净宽不小于400mm,当管径大于1000mm且小于1500mm时,管道每边净宽不小于500mm;当管径大于
1500mm且小于3000mm时,管道每边净宽不小于600mm。
[0016]优选地,所述步骤(3)中,沟槽降、排水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测量放样、钻机就位、泥浆制备、钻进成孔、下管、填滤料、洗井、排水作业、降水作业。
[0017]优选地,下管采用悬吊式托盘下管法,管筒在砂层段必须用纱网包封严密,以防涌砂,在下滤水管先下长1.0m沉淀管,然后再下砼滤水管,上下管之间用竹皮铁丝绑扎连接,下管时,必须把管中心对准钻孔中心,严禁管壁与孔壁靠在一起,下泵用麻绳吊装在井内,下到设计深度,并在井口绑牢。
[0018]优选地,所述步骤(8)中,高架雨水在道路中心设置雨水管,采用埋地排水用HDPE 塑钢缠绕管,同时在支墩处设置钢筋混凝土雨水检查井,就近接入设计的雨水管道内。
[0019]优选地,所述步骤(8)中,匝道雨水在挡墙段匝道上设置收水井,雨水管串联后接入雨水管道内,连接管坡度与匝道坡度相同,管顶覆土不少于0.8米,就近接入雨水检查井坡度不小于1%;匝道支墩落水管就近接入设计的雨水管道内,检查井采用钢筋混凝土雨水检查井,连接管为雨水管,管顶覆土不小于0.8米,坡度为2%,坡向设计的雨水检查井。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1]本专利技术利用系统性的操作方法,对污水管道施工过程中的沟槽开挖、沟槽降、管道铺设、管道连接安装、检查井施工等环节均有独立的操作方法进行标定,进而使得管道施工方法流程规范,在施工基础上避免了后期污水管道应用时的易破损以及易渗水现象。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雨污水施工工艺流程图;
[0023]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3m

5m沟槽放坡开挖示意图;
[0024]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3m以下沟槽放坡开挖示意图;
[0025]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井点降水施工工艺流程图;
[0026]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现浇钢筋混凝土排水检查井施工流程图;
[0027]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排水检査井施工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9]1、施工准备
[0030](1)雨污管道工程开工前,根据设计单位提供的施工图纸、技术交底、地质勘察报告以及沿线地下构筑物和管线资料进行图纸会审、测量交桩和施工技术交底,做好现场的技术准备、劳动力准备、物资准备、机械设备准备等工作。进场后及时做好场地的临时设施的搭建工作,同时做好地下管线的调查及测量点位复测等工作。
[0031](2)进入现场后,组织技术及管理人员对施工现场范围内的建筑物、地下管线进行调查,做到心中有数,并针对性地制定保护方案和预防措施。积极配合业主单位,做好红线内建筑物的拆迁工作,包括路面上原有电线杆、路灯、树木及建筑等,对已经了解的地下管
线挖设探坑以便最终确定管径、深度等具体情况,组织力量进行现况管线调查,绘制现况管线分布图,与各管线所属单位共同制定管线的保护、改移方案,实施管线改移,保证管线运行安全,为全面开工创造条件,由于管线等拆迁进度不能满足工程的工期要求时,施工中主动与有关管理单位联系,对地下管线设施采取悬吊或加固保护措施。
[0032](3)组织技术及测量人员检查验收控制桩,并做好控制桩保护工作。
[0033](4)配备齐全有效的施工规范、规程、验收标准,划分分部分项工程,编制试验检测计划,制定技术资料管理目标,建立健全资料管理体系。
[0034](5)及时编制各种材料计划,提供给物资设备部。
[0035]2、施工原则
[0036](1)管道应敷设在原状土地基或开槽后处理回填密实的地基上,雨水管道满足管顶覆土≥0.9m的设计要求;污水管道满足管顶覆土≥1.2m的设计要求,同时满足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雨污水管道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测量放线:先进行平面定位,然后对雨污水管道管内底标高;(2)沟槽开挖:根据沟槽开挖深度选择开挖方案,如果沟槽开挖深度为3~5m,进行分层开挖,底层深度按照2m,设置1m台阶,顶层深度2m~2.5m;如果沟槽开挖深度≤3m,则按照最陡坡度进行开挖,不进行分层开挖;(3)沟槽降、排水:在开挖深度3

5m沟槽的周围埋置深于基底的井管,使地下水通过设置在井管内的潜水电泵将地下水抽出,使地下水水位低于坑底0.5m;(4)管道铺设:塑钢缠绕管采用人工放管,混凝土管道及球墨铸铁管道采用机械放管;(5)管道连接安装:HDPE塑钢缠绕管采用承插连接,钢筋混凝土承插管、企口管采用胶圈连接方式,球墨铸铁管道与检查井的连接采用橡胶密封圈的方式;(6)检查井施工:检查井采用钢筋混凝土排水检査井,基坑开挖与管道基坑同时进行,检査井内设置防坠网,承载力不小于100kg,道路检查井踏步采用球墨铸铁踏步;(7)收水井施工:收水井采用混凝土模块砌体平箅式双箅收水井和混凝土模块砌体平箅式多箅收水井,连接管采用D300的钢筋砼Ⅱ级管,坡度为1%,纵向检查井;(8)雨水口连接支管:雨水口连接支管采用二次开挖施工方式,即在道路基层压实后再开挖敷设雨水口连接支管;(9)闭水试验之后进行管路回填。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雨污水管道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沟槽开挖过程中,槽底开挖宽度要求如下,当管径不大于500mm时,管道每边净宽不小于300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乔智勇吕蓬超王乐乐徐聪王飞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