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吸收式脱硫系统污水零排放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438567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3 11: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吸收式脱硫系统污水零排放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该装置包括脱硫塔、循环水池、浓缩池、烟气管道、蒸发池、循环水泵以及渣浆泵,在脱硫塔外侧分别设置有循环水池、烟气管道以及蒸发池,所述脱硫塔的底部通过管道与循环水池入口端连接,循环水池出口端通过安装有循环水泵的管道与脱硫塔的上部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烟气管道内烟气本身的热量对蒸发池内污水中的水份进行蒸发,水份蒸发后通过烟气管道后进入脱硫塔进行脱硫喷淋洗涤净化,避免的废热、废气等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同时减少了污水处理系统及设备,减少系统和设备投资,减少系统运行费用及人工费用。减少系统运行费用及人工费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吸收式脱硫系统污水零排放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吸收式脱硫系统污水零排放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属于污水处理


技术介绍

[0002]在铝电解生产过程中,由于电化学反应消耗大量的阳极,生产阳极的主要原料为石油焦和沥青,都含有一定比例的硫(一般2

4%),因此在阳极消耗的过程中,烟气中相应产生二氧化硫,烟气治理过程中需要进行脱硫处理,尤其在湿法脱硫过程中,产生脱硫废水,废水处理成为困扰湿法脱硫净化的难题,处理脱硫废水需要相应增加大量设备和人员,导致阳极生产的投资和成本增加。如果污水不进行处理则对环境造成二次破坏,由废气污染转化为废水污染,行业发展迫切需要一种低成本处理污水的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吸收式脱硫系统污水零排放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可以实现超低成本解决脱硫污水排放的问题。
[0004]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自吸收式脱硫系统污水零排放控制装置,包括脱硫塔、循环水池、浓缩池、烟气管道、蒸发池、循环水泵以及渣浆泵,在脱硫塔外侧分别设置有循环水池、烟气管道以及蒸发池,所述脱硫塔的底部通过管道与循环水池入口端连接,循环水池出口端通过安装有循环水泵的管道与脱硫塔的上部连接,同时循环水池的底部通过安装有渣浆泵的管道与浓缩池的上部连接,浓缩池的下部通过安装有渣浆泵的管道与蒸发池连接,所述蒸发池与烟气管道相连通,烟气管道的另一端与脱硫塔相连通。
[0005]进一步,所述循环水池包括依次连接在一起的反应池、曝气池、沉降池以及清水池,所述反应池与加碱装置连接,沉降池的底部通过安装有渣浆泵的管道与脱水系统连接,脱水系统通过管道与沉降池的顶部连接,同时沉降池通过安装有渣浆泵的管道与浓缩池的上部连接,所述清水池通过安装有循环水泵的管道与脱硫塔的上部连接。
[0006]更进一步,所述加碱装置包括石灰仓以及与石灰仓底部连接的搅拌桶,在石灰仓的顶部安装有布袋除尘器,同时在石灰仓的顶部连接有进料管,在搅拌桶的顶部连接有第一补水管,搅拌桶的底部通过管道与反应池连接。
[0007]更进一步,所述清水池与脱硫塔之间的管道上还安装有抽真空泵。
[0008]更进一步,所述清水池上连接有第二补水管。
[0009]进一步,所述脱硫塔的顶部通过安装有清水泵的管道与清洗水箱连接。
[0010]进一步,所述烟气管道上安装有排烟风机。
[0011]进一步,所述蒸发池的顶部为敞口结构,其顶部与烟气管道相通。
[0012]同时,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采用上述自吸收式脱硫系统污水零排放控制装置的控制方法,脱硫系统运行时,脱硫塔洗涤浆液在脱硫塔内喷淋洗涤后,回流至循环浆水池,循环水池内的洗涤浆液通过循环水泵打入脱硫塔进行喷淋洗涤脱硫,当循环水池内浆液杂质
浓度含量达到3~5%时,通过渣浆泵将浆液打入浓缩池中,浆液经过沉淀浓缩后,浓缩池内的上部低浓度溶液通过渣浆泵打回循环水池,浓缩池内下部高浓度溶液通过渣浆泵打入蒸发池,由于蒸发池顶部与烟气管道相通,利用烟气管道内烟气本身的热量对蒸发池内污水中的水份进行蒸发,水份蒸发后通过烟气管道后进入脱硫塔进行脱硫喷淋洗涤净化,实现污水零排放目标。
[0013]上述方法中,所述循环水池内沉降下来的带结晶水的硫酸钙通过脱水系统进行脱水处理。
[0014]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优点为:本专利技术利用烟气管道内烟气本身的热量对蒸发池内污水中的水份进行蒸发,水份蒸发后通过烟气管道后进入脱硫塔进行脱硫喷淋洗涤净化,避免的废热、废气等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同时减少了污水处理系统及设备,减少系统和设备投资,减少系统运行费用及人工费用。与利用其他热能进行污水处理系统和设备相比,同样减少了系统和设备投资,减少系统运行能耗及人工费用,符合我国节能、减排、降耗目标,提高了系统热能的利用效率,因此本专利技术有很好的推广价值和使用价值。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6]附图标记说明:1

脱硫塔,2

循环水池,201

反应池,202

曝气池,203

沉降池,204

清水池,3

浓缩池,4

烟气管道,5

蒸发池,6

脱水系统,7

循环水泵,8

渣浆泵,9

抽真空泵,10

清水泵,11

清洗水箱,12

石灰仓,13

搅拌桶,14

布袋除尘器,15

第一补水管,16

进料管,17

第二补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8]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请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自吸收式脱硫系统污水零排放控制装置,包括脱硫塔1、循环水池2、浓缩池3、烟气管道4、蒸发池5、循环水泵7以及渣浆泵8,在脱硫塔1外侧分别设置有循环水池2、烟气管道4以及蒸发池5,所述脱硫塔1的底部通过管道与循环水池2入口端连接,循环水池2出口端通过安装有循环水泵7的管道与脱硫塔1的上部连接,同时循环水池2的底部通过安装有渣浆泵8的管道与浓缩池3的上部连接,浓缩池3的下部通过安装有渣浆泵8的管道与蒸发池5连接,所述蒸发池5与烟气管道4相连通,烟气管道4的另一端与脱硫塔1相连通。所述浓缩池3采用明瓦天棚作为顶盖,顶盖离地面1.5~2m。
[0019]进一步,所述循环水池2包括依次连接在一起的反应池201、曝气池202、沉降池203以及清水池204,所述反应池201与加碱装置连接,沉降池203的底部通过安装有渣浆泵8的管道与脱水系统6连接,脱水系统6通过管道与沉降池203的顶部连接,同时沉降池203通过安装有渣浆泵8的管道与浓缩池3的上部连接,所述清水池204通过安装有循环水泵7的管道与脱硫塔1的上部连接。
[0020]更进一步,所述加碱装置包括石灰仓12以及与石灰仓12底部连接的搅拌桶13,在
石灰仓12的顶部安装有布袋除尘器14,同时在石灰仓12的顶部连接有进料管16,在搅拌桶13的顶部连接有第一补水管15,搅拌桶13的底部通过管道与反应池201连接。加碱使,首先通过石灰罐车通过进料管16向石灰仓12内打入石灰,然后将石灰仓12内的石灰缓慢导入搅拌桶13,同时通过第一补水管15进行加水,边加水边搅拌,最后将搅拌好的石灰浆导入反应池201即可。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吸收式脱硫系统污水零排放控制装置,包括脱硫塔(1)、循环水池(2)、浓缩池(3)、烟气管道(4)、蒸发池(5)、循环水泵(7)以及渣浆泵(8),其特征在于:在脱硫塔(1)外侧分别设置有循环水池(2)、烟气管道(4)以及蒸发池(5),所述脱硫塔(1)的底部通过管道与循环水池(2)入口端连接,循环水池(2)出口端通过安装有循环水泵(7)的管道与脱硫塔(1)的上部连接,同时循环水池(2)的底部通过安装有渣浆泵(8)的管道与浓缩池(3)的上部连接,浓缩池(3)的下部通过安装有渣浆泵(8)的管道与蒸发池(5)连接,所述蒸发池(5)与烟气管道(4)相连通,烟气管道(4)的另一端与脱硫塔(1)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吸收式脱硫系统污水零排放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水池(2)包括依次连接在一起的反应池(201)、曝气池(202)、沉降池(203)以及清水池(204),所述反应池(201)与加碱装置连接,沉降池(203)的底部通过安装有渣浆泵(8)的管道与脱水系统(6)连接,脱水系统(6)通过管道与沉降池(203)的顶部连接,同时沉降池(203)通过安装有渣浆泵(8)的管道与浓缩池(3)的上部连接,所述清水池(204)通过安装有循环水泵(7)的管道与脱硫塔(1)的上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吸收式脱硫系统污水零排放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碱装置包括石灰仓(12)以及与石灰仓(12)底部连接的搅拌桶(13),在石灰仓(12)的顶部安装有布袋除尘器(14),同时在石灰仓(12)的顶部连接有进料管(16),在搅拌桶(13)的顶部连接有第一补水管(15),搅拌桶(13)的底部通过管道与反应池(201)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吸收式脱硫系统污水零排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翔颜非亚路辉张嘉闫朝宁
申请(专利权)人: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