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化红茶发酵室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43813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3 11: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茶叶发酵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智能化红茶发酵室,包括有发酵房、加湿装置、进气风扇、控温装置、料斗和防逆流风扇,发酵房设有用以安装控温装置的进气孔,控温装置与料斗对应设置,发酵房设有用以安装防逆流风扇的出气孔,料斗设有多个且分别设置在发酵房内,发酵房内设有多个传感器;加湿装置设有与料斗对应的通气管,通气管上设有朝向料斗的通风孔;控温装置设有进气风扇和加热板,加热板朝向料斗设置在进气风扇的正前方;发酵房还设有门扇和智能操控板,传感器、加湿装置、进气风扇、控温装置和防逆流风扇均与智能操控板电性连接。本申请能够使茶叶发酵过程中温度、湿度控制均匀,氧气充足,而且可以自动翻料。料。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化红茶发酵室


[0001]本技术涉及茶叶发酵
,具体是涉及一种智能化红茶发酵室。

技术介绍

[0002]目前茶叶在加工过程中,需要经过萎凋、揉捻、发酵、干燥,进而形成成品茶,茶叶在发酵过程中,蒸发到发酵室顶部的水蒸汽常常会滴到发酵中的茶叶中,使茶叶变黑,导致生产出来的茶叶品质较差,同时目前的茶叶生产工艺,由于温度、湿度控制不好,导致生产效率低。
[0003]现有的茶叶发酵室内的发酵架是固定的,发酵筐是用竹制品,既不卫生也费时费力,且影响茶叶发酵,最终导致产品质量差,同时现有发酵室的温度、湿度是靠烧开水的方式取得,其发酵液的温度需要靠传热介质水传递,而温度需要通过烧开水的水汽取得,如果不需要温度时,湿度也会同时无法取得,无法满足温度、湿度的要求,影响发酵质量,同时烧开水提供的温度,会造成整个发酵室温度、湿度不均匀,上半部的温度、湿度高,而小半部的温度湿度低3

6度且升温增湿速度慢,严重影响发酵叶发酵均匀,同时室内温度、湿度靠人工控制,及不准确也耗时耗力,增加生产成本,同时现有的发酵室没有设有二氧化碳排放装置,使发酵室内二氧化碳严重超标,严重影响发酵质量,使成品茶叶底味平淡。
[0004]为此,根据上述问题,设计一种能够使茶叶发酵过程中温度、湿度控制均匀,氧气充足,而且可以自动翻料的一种智能化红茶发酵室。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智能化红茶发酵室。
[0006]为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0007]一种智能化红茶发酵室,包括有发酵房、加湿装置、进气风扇、控温装置、料斗和防逆流风扇,发酵房设有用以安装控温装置的进气孔,控温装置与料斗对应设置,发酵房设有用以安装防逆流风扇的出气孔,料斗设有多个且分别设置在发酵房内,发酵房内设有多个传感器;加湿装置设有与料斗对应的通气管,通气管上设有朝向料斗的通风孔;控温装置设有进气风扇和加热板,加热板朝向料斗设置在进气风扇的正前方;发酵房还设有门扇和智能操控板,传感器、加湿装置、进气风扇、控温装置和防逆流风扇均与智能操控板电性连接。
[0008]优选的,发酵房内壁上安装有保温板。
[0009]优选的,通气管设置为蛇形态,设置在料斗的一侧。
[0010]优选的,进气风扇和防逆流风扇均设有限位盘,限位盘上设有多个安装孔,进气风扇通过安装孔固定在进气孔内,防逆流风扇通过安装孔固定在出气孔内。
[0011]优选的,料斗的底部设置为铜材质网状。
[0012]优选的,料斗设有水平的限位杆、搅拌刀片和电机,限位杆旋转设置在料斗内,搅拌刀片与料斗贴合,搅拌刀片中心轴上设有多个限位套,限位套固定设置在限位杆上,电机的执行键与限位杆固定连接,电机与智能操控板电性连接。
[0013]优选的,发酵房设有灯管和观察窗灯管设置在发酵房内与料斗相对应,观察窗设置在发酵房的侧壁上与料斗相对应。
[0014]本申请相比较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5]1.本申请通过工作人员将红茶放置在料斗内,通过智能操控板来操控加湿装置、进气风扇、控温装置和防逆流风扇运行,通过安装在发酵房内的传感器反馈至智能操控板上,从而更好的了解发酵房内的温度和湿度,控温装置设有进气风扇和加热板,当发酵房内部温度到达一定值后,加热板将会降低功率,此时加热板与进气风扇配合,使发酵房内部达到恒温效果,防逆流风扇将内部空气排出使发酵房空气流动维持发酵室内部充足的含氧量,从而解决了如何控制发酵房内的温度、湿度对红茶进行发酵的问题。
[0016]2.本申请通过将加湿装置的通风管设置为蛇形态,竖直设立在料斗的一侧,使得在发酵过程中对茶叶加湿更加均匀。
[0017]3.本申请通过在进气风扇和防逆流风扇上设置限位盘,在限位盘上设置安装孔,进气风扇通过安装孔固定在进气孔内,防逆流风扇通过安装孔固定在出气孔内,从而工作人员可以将进气风扇和防逆流风扇进行维修和更换,增加了发酵房的实用性。
[0018]4.本申请通过将料斗的底部设置为铜材质网状,使得在发酵的过程中底部也可空气流通,铜材质导热性能好不会过多影响茶叶发酵。
[0019]5.本申请通过在经过一段时间发酵后,工作人员通过智能操控板将电机带动限位杆旋转,使得搅拌刀片对料斗内的茶叶进行翻转,节省人员翻料时间,而且搅拌刀片贴合料斗底部使得下部茶叶均匀翻转。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申请的立体示意图;
[0021]图2是本申请的侧视图;
[0022]图3是本申请图2的A

A方向剖面示意图;
[0023]图4是本申请加湿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0024]图5是本申请料斗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0025]图6是本申请加湿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0026]图7是本申请防逆流风扇的立体示意图。
[0027]图中标号为:
[0028]1‑
发酵房;1a

进气孔;1b

出气孔;1c

智能操控板;1d

门扇;1e

灯管;1f

观察窗;
[0029]2‑
加湿装置;2a

通气管;2a1

通风孔;
[0030]3‑
控温装置;3a

进气风扇;3b

加热板;
[0031]4‑
料斗;4a

限位杆;4b

搅拌刀片;4b1

限位套;4c

电机;
[0032]5‑
防逆流风扇;5a

限位盘;5b

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为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34]如图1

7所示,本申请提供:
[0035]一种智能化红茶发酵室,包括有发酵房1、加湿装置2、进气风扇3a、控温装置3、料斗4和防逆流风扇5,发酵房1设有用以安装控温装置3的进气孔1a,控温装置3与料斗4对应设置,发酵房1设有用以安装防逆流风扇5的出气孔1b,料斗4设有多个且分别设置在发酵房1内,发酵房1内设有多个传感器;加湿装置2设有与料斗4对应的通气管2a,通气管2a上设有朝向料斗4的通风孔2a1;控温装置3设有进气风扇3a和加热板3b,加热板3b朝向料斗4设置在进气风扇3a的正前方;发酵房1还设有门扇1d和智能操控板1c,传感器、加湿装置2、进气风扇3a、控温装置3和防逆流风扇5均与智能操控板1c电性连接。
[0036]基于上述实施例,本申请想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控制发酵房1内的温度、湿度对红茶进行发酵。为此,本申请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化红茶发酵室,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发酵房(1)、加湿装置(2)、进气风扇(3a)、控温装置(3)、料斗(4)和防逆流风扇(5),发酵房(1)设有用以安装控温装置(3)的进气孔(1a),控温装置(3)与料斗(4)对应设置,发酵房(1)设有用以安装防逆流风扇(5)的出气孔(1b),料斗(4)设有多个且分别设置在发酵房(1)内,发酵房(1)内设有多个传感器;加湿装置(2)设有与料斗(4)对应的通气管(2a),通气管(2a)上设有朝向料斗(4)的通风孔(2a1);控温装置(3)设有进气风扇(3a)和加热板(3b),加热板(3b)朝向料斗(4)设置在进气风扇(3a)的正前方;发酵房(1)还设有门扇(1d)和智能操控板(1c),传感器、加湿装置(2)、进气风扇(3a)、控温装置(3)和防逆流风扇(5)均与智能操控板(1c)电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化红茶发酵室,其特征在于,发酵房(1)内壁上安装有保温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化红茶发酵室,其特征在于,通气管(2a)设置为蛇形态,设置在料斗(4)的一侧。4.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榕辉刘德营李利欢周梦珍刘容飞黄秀鑫黄海英
申请(专利权)人:梅州市农林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梅州市农林科学院嘉应茶研究所梅州市茶产业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