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动器的通气器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43702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3 11:45
致动器的通气器构造(60),具备:呼吸孔(61),将后壳体(22)内外贯通;过滤器(71),抑制经由呼吸孔(61)的壳体内外的液体及固体的流通并且容许气体的流通;以及阻塞部(81)。阻塞部(81)将从呼吸孔(61)的外部空间(57)侧的开口即外侧开口(63)向过滤器(71)的路径的一部分封堵,抑制从外部空间(57)向过滤器(71)的液体及固体的到达。体及固体的到达。体及固体的到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致动器的通气器构造
[0001]关联申请的相互参照
[0002]本申请基于2020年3月19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20-049205号,这里引用其记载内容。


[0003]本专利技术涉及致动器的通气器构造。

技术介绍

[0004]以往,对于具备防水性的致动器,设置有用于压力调整的通气器。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致动器中,在壳体上形成有呼吸用通路,在呼吸用通路的外侧安装有过滤器单元。过滤器单元具有被压入到壳体的外壁的筒状的保持部件、设置在保持部件的端部的膜状的过滤器、和以将过滤器覆盖的方式设置在保持部件的外侧的有底筒状的盖。
[0005]现有技术文献
[0006]专利文献
[0007]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456074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8]如果如专利文献1那样将过滤器单元在壳体外突出地设置、进而为了针对高压的液体而保护过滤器单元从而在壳体上形成防护壁,则为了确保与所搭载的对方零件之间的游隙,需要在该对方零件的对应部位上设置凹陷,将致动器与对方零件分离地设置。因此,致动器的搭载性下降。对此,为了避免将过滤器单元在壳体外突出地设置,可以考虑将过滤器直接安装于壳体,但这样当高压的液体直接冲击时有可能过滤器剥落或损伤。
[0009]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保护过滤器并且提高致动器的搭载性的通气器构造。
[0010]本专利技术的通气器构造是设置于致动器的壳体的通气器构造,具备呼吸孔、过滤器及阻塞部。呼吸孔将壳体内外贯通。过滤器抑制经由呼吸孔的壳体内外的液体及固体的流通并且容许气体的流通。阻塞部将从呼吸孔的外部空间侧的开口即外侧开口向过滤器的路径的一部分封堵,抑制从外部空间向过滤器的液体及固体的到达。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过滤器配置在至少比呼吸孔的外侧开口靠壳体内侧,能够避免过滤器在壳体外突出地设置,所以致动器的搭载性提高。此外,由于在高压的液体要流入到呼吸孔中时阻塞部将液体的压力减弱,所以能够保护过滤器。
附图说明
[0012]关于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及其他目的、特征及优点,参照附图通过下述的详细记载会更加明确。
[0013]图1是说明应用了第1实施方式的致动器的线控换挡系统的示意图。
[0014]图2是第1实施方式的致动器的剖视图。
[0015]图3是将图2的后壳体及通气器构造从箭头III方向观察时的图。
[0016]图4是图2的III部放大图,是表示通气器构造周边的剖视图。
[0017]图5是图3的V部放大图,是表示通气器构造周边的图。
[0018]图6是图5的过滤器及阻塞部的VI-VI线剖视图。
[0019]图7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通气器构造的剖视图,是与第1实施方式的图4对应的图。
[0020]图8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通气器构造周边的图,是与第1实施方式的图5对应的图。
[0021]图9是图8的过滤器及阻塞部的IX-IX线剖视图。
[0022]图10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的通气器构造周边的图,是与第1实施方式的图5对应的图。
[0023]图11是图10的过滤器及阻塞部的XI-XI线剖视图。
[0024]图12是图11的阻塞部的XII-XII线剖视图。
[0025]图13是表示第5实施方式的通气器构造周边的图,是与第1实施方式的图5对应的图。
[0026]图14是图13的过滤器及阻塞部的XIV-XIV线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以下,基于附图说明致动器的多个实施方式。对于在实施方式彼此间实质相同的结构赋予相同的标号而省略说明。
[0028][第1实施方式][0029]如图1所示,第1实施方式的致动器10固定在车辆用变速机11的箱体12的外壁,被用作线控换挡系统13的驱动部。致动器10通过被控制装置15根据来自换挡操作装置14的指令信号进行驱动控制,从而使变速机11的换挡挡位切换机构16动作而将换挡挡位进行切换。
[0030](致动器)
[0031]首先,参照图2对致动器10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致动器10具备壳体20、马达30及减速机40。
[0032]壳体20具有杯状的前壳体21及后壳体22。前壳体21及后壳体22将开口部彼此组合而被螺栓23相互紧连。在前壳体21中埋入了有底筒状的金属板24。后壳体22具有向前壳体21的相反侧突出的筒状突出部28。在后壳体22的外壁,固定着托架(bracket)29。致动器10被利用托架29而安装于变速机11的箱体12(参照图1)。
[0033]马达30具有定子31、转子34及轴杆37。定子31具有例如通过压入等而固定于金属板24的环状的定子芯32、以及设于定子芯32的线圈33。转子34在定子31的内侧可旋转地设置。轴杆37可绕旋转轴心AX1旋转地被马达侧轴承35及减速机侧轴承36支承,与转子34一起旋转而将马达30的转矩输出。马达侧轴承35设置于金属板24。减速机侧轴承36设置于后述的输出部件44。
[0034]减速机40具备偏心轴41、齿圈42、偏心齿轮43、输出部件44及传递机构45。偏心轴
41设在相对于旋转轴心AX1偏心的偏心轴心AX2上,与轴杆37一体地形成。齿圈42设在与旋转轴心AX1相同的轴上,固定于后壳体22。偏心齿轮43具有与齿圈42的内齿部46啮合的外齿部47,可行星运动地被设置于偏心轴41的轴承48支承。行星运动是绕偏心轴心AX2自转并且绕旋转轴心AX1公转的运动。行星运动时的偏心齿轮43的自转速度相对于轴杆37的旋转速度被减速。
[0035]输出部件44设置在与旋转轴心AX1相同的轴上,可旋转地被设置于后壳体22的轴承49支承。输出部件44是向作为“驱动对象”的控制轴18输出马达30的转矩的输出部。传递机构45包括形成于偏心齿轮43的卡合突起51、和形成于输出部件44且插入了卡合突起51的卡合孔52,将偏心齿轮43的绕偏心轴心AX2的旋转向输出部件44传递。
[0036]在致动器10中,通过将线圈33的通电相切换而产生旋转磁场,受到由该旋转磁场产生的磁吸引力或斥力从而转子34旋转。如果偏心轴41与转子34一起绕旋转轴心AX1旋转则偏心齿轮43进行行星运动,相对于转子34的旋转而被减速后的偏心齿轮43的旋转被从输出部件44向外部输出。
[0037](通气器构造)
[0038]接着,参照图2~图6对致动器10具备的通气器构造进行说明。壳体20具有对马达30及减速机40进行收容的收容空间56。收容空间56包括前壳体21及后壳体22的内部空间。致动器10具有用来使壳体20内的空间(以下称作收容空间)56与壳体20外的空间(以下称作外部空间)57的压力差变小的通气器构造60。
[0039]通气器构造60具备呼吸孔61、过滤器71及阻塞(block)部81。呼吸孔61是将壳体20内外贯通的通孔,使收容空间56与外部空间57连通。在第1实施方式中,呼吸孔61在致动器10的车辆搭载状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致动器的通气器构造,是设置于致动器(10)的壳体(20)的通气器构造(60),其特征在于,具备:呼吸孔(61),将上述壳体内外贯通;过滤器(71),抑制经由上述呼吸孔的上述壳体内外的液体及固体的流通并且容许气体的流通;以及阻塞部(81),将从上述呼吸孔的外部空间(57)侧的开口即外侧开口(63)向上述过滤器的路径的一部分封堵,抑制从上述外部空间向上述过滤器的液体及固体的到达。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致动器的通气器构造,其特征在于,上述阻塞部具有:第1阻塞部(84),设置在从上述外侧开口向上述过滤器的路径的中途;以及第2阻塞部(85),位于上述第1阻塞部与上述过滤器之间,当从上述外侧开口观察上述过滤器侧时与上述第1阻塞部以外的开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今井刚志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电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