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泡性树脂颗粒、发泡颗粒、发泡成形体及发泡性树脂颗粒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43661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3 11:44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为发泡性树脂颗粒,其包含:含有特定量的苯乙烯单元及丙烯腈单元的基材树脂、和发泡剂,发泡性树脂颗粒的发泡颗粒的AT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发泡性树脂颗粒、发泡颗粒、发泡成形体及发泡性树脂颗粒的制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发泡性树脂颗粒、发泡颗粒、发泡成形体及发泡性树脂颗粒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作为发泡性树脂颗粒,发泡性聚苯乙烯树脂颗粒广为人知。发泡性聚苯乙烯树脂颗粒可以利用模内发泡成形容易地得到成形体,且价格低廉,因此通常被广泛利用。
[0003]由发泡性聚苯乙烯树脂颗粒形成的发泡成形体的轻量性及绝热性能优异,另一方面,存在含有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以下,有时取英文表述的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的首字母,记载为“VOC”)的单位时间的释放量多的问题。因此,在被用于VOC的标准严格的汽车及建材领域等时,需要使发泡成形体干燥数天等处理,前述处理为成本上升的原因之一。
[0004]专利文献1~3公开了以解决前述问题为目的的技术。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发泡性聚苯乙烯系树脂颗粒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以1,1

双(叔丁基过氧化)

环己烷或1,1

双(叔戊基过氧化)

3,3,5

三甲基环己烷为聚合引发剂,使苯乙烯系单体聚合。
[0005]专利文献2及3中公开了一种在由苯乙烯单体、丙烯腈单体、及α

甲基苯乙烯单体形成的共聚物中包含发泡剂而成的发泡性树脂颗粒。专利文献2及3的技术中,作为聚合引发剂,使用1,1

双(叔戊基过氧化)

3,3,5

三甲基环己烷。
[0006]专利文献4公开了一种发泡性聚苯乙烯系树脂颗粒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为在水性介质中使包含苯乙烯系单体的聚合性单体(A)进行悬浮聚合时、或进行悬浮聚合后含浸发泡剂的发泡性聚苯乙烯系树脂颗粒的制造方法,其中,在聚合性单体(A)的聚合转化率为85重量%以上时,相对于聚合性单体(A)投入量100重量份,添加0.5重量份以上且3重量份以下的能够与聚合性单体(A)共聚的聚合性单体(B)。
[0007]专利文献5公开了一种发泡性树脂颗粒,其特征在于,包含:含有苯乙烯单元及丙烯腈单元作为结构单元的基材树脂、和发泡剂,上述发泡性树脂颗粒中的苯乙烯的含量为20ppm以下,且乙苯的含量为130ppm以下。
[0008]现有技术文献
[0009]专利文献
[0010]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

052894
[0011]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5

151486
[0012]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6

164213
[0013]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8

260795
[0014]专利文献5:国际公开公报第WO2020/032178

技术实现思路

[0015]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
[0016]对于如上所述的以往技术而言,从减少VOC的观点出发,从以往技术的开发当时的技术水平下的通常发泡性树脂颗粒来看,已得到改善。然而,市场中对减少VOC的关心程度高,如上所述的以往技术从减少VOC的观点出发有进一步改善的余地。
[0017]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是鉴于前述问题点而做出的,其目的为提供:可以提供VOC释放量少的新型的发泡成形体的新型的发泡性树脂颗粒、以及发泡颗粒、发泡成形体及该发泡性树脂颗粒的制造方法。
[0018]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0019]本专利技术人等为了解决前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结果完成了本专利技术。即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包括以下的构成。
[0020]一种发泡性树脂颗粒,其包含:含有苯乙烯单元及丙烯腈单元作为结构单元的基材树脂、和发泡剂,前述基材树脂中,(a)前述苯乙烯单元的含量为80.0重量份~84.5重量份,前述丙烯腈单元的含量为15.5重量份~20.0重量份,且(b)前述苯乙烯单元及前述丙烯腈单元的合计含量为100重量份,使前述发泡性树脂颗粒发泡至22倍而成的发泡颗粒的D2230/D1600为1.20以上,其中,前述D2230/D1600为对前述发泡颗粒的表面用基于全反射测定法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得到的红外吸收光谱中的、波长2230cm
‑1的吸光度(D2230)与波长1600cm
‑1的吸光度(D1600)的比。
[0021]一种发泡性树脂颗粒的制造方法,其包括:共聚工序,使包含苯乙烯单体及丙烯腈单体的单体混合物共聚;和发泡剂含浸工序,使发泡剂含浸于得到的共聚物,前述共聚工序还包括:(a)投入工序,将包含前述苯乙烯单体及前述丙烯腈单体的一部分的初始单体混合物投入容器内;和(b)添加工序,在前述初始单体混合物的聚合开始后,将前述丙烯腈单体的一部分添加至反应混合物中,前述共聚工序中,(a)前述苯乙烯单体的总用量为80.0重量份~84.5重量份,前述丙烯腈单体的总用量为15.5重量份~20.0重量份,且(b)前述苯乙烯单体及前述丙烯腈单体的合计用量为100重量份,前述添加工序中,添加至前述反应混合物中的前述丙烯腈单体的一部分的量为2.0重量份~5.0重量份。
[0022]专利技术的效果
[0023]通过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发挥以下效果:可以提供能提供VOC释放量少的新型的发泡成形体的新型的发泡性树脂颗粒、以及发泡颗粒、发泡成形体及该发泡性树脂颗粒的制造方法。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本专利技术并不限定于此。本专利技术并不限定于以下说明的各构成,在权利要求所示的范围内可进行各种变更。另外,对不同实施方式或实施例各自公开的技术手段进行适当组合得到的实施方式或实施例也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范围内。进而,通过组合各实施方式各自公开的技术手段,可以形成新的技术特征。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记载的学术文献及专利文献全部在本说明书中作为参考文献被援用。另外,本说明书中若无特别说明,则表示数值范围的“A~B”的含义为“A以上(包含A且比A大)且B以下(包含B且比B小)”。
[0025]〔1.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技术构思〕
[0026]本专利技术人等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为了满足汽车领域及建材领域所要求的VOC释放量的标准,使用专利文献1~3公开的发泡性树脂颗粒得到的发泡成形体需要长期的干燥处理。即,专利文献1~3的技术在VOC的减少及生产率方面有改善的余地。
[0027]本专利技术人等为了提供VOC含量少的发泡性树脂颗粒及VOC释放量少的发泡成形体,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独立地发现了以下的全新见解:(i)发泡性树脂颗粒的表面存在的丙烯腈单元越多,则发泡性树脂颗粒提供的发泡成形体的VOC释放量越低,(ii)在聚合初始不配混使用的丙烯腈的全部量,而是在聚合中途添加使用的丙烯腈的一部分,由此可以提供表面具有大量丙烯腈单元的发泡性树脂颗粒等。
[0028]基于这些全新见解,本专利技术人等完成了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发泡性树脂颗粒,其包含:含有苯乙烯单元及丙烯腈单元作为结构单元的基材树脂、和发泡剂,所述基材树脂中,(a)所述苯乙烯单元的含量为80.0重量份~84.5重量份,所述丙烯腈单元的含量为15.5重量份~20.0重量份,且(b)所述苯乙烯单元及所述丙烯腈单元的合计含量为100重量份,使所述发泡性树脂颗粒发泡至22倍而成的发泡颗粒的D2230/D1600为1.20以上,其中,所述D2230/D1600为对所述发泡颗粒的表面用基于全反射测定法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得到的红外吸收光谱中的、波长2230cm
‑1的吸光度(D2230)与波长1600cm
‑1的吸光度(D1600)的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泡性树脂颗粒,其中,苯乙烯的含量小于20ppm,且乙苯的含量为130ppm以下。3.一种发泡颗粒,其是将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发泡性树脂颗粒发泡而成的。4.一种发泡成形体,其是将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泡颗粒进行模内成形而成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泡成形体,其中,苯乙烯的释放量小于1.00ppm,且乙苯的释放量小于10.5ppm。6.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饭田敦士铃木基理人木口太郎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钟化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