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定义光隧道网络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432470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3 11:37
一种智能定义光隧道网络系统包含复数个群组。每一群组包含光塞取子系统。每一光塞取子系统包含第一传输模块以及第二传输模块。光塞取子系统中的第一传输模块相互连接以形成第一传输环。光塞取子系统中的第二传输模块相互连接以形成第二传输环。第一传输模块包含多工器以及第一光信号放大器。多工器连接至置顶交换器。多工器用以通过输入端自置顶交换器接收上传光信号并整合上传光信号为合成光信号。上传光信号具有各自的波长。第一光信号放大器耦接至多工器,用以放大合成光信号并输出放大合成光信号。合成光信号。合成光信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定义光隧道网络系统


[0001]本公开涉及一种光隧道网络系统,特别涉及一种包含复数个群组的光隧道网络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数据中心网络(Data Center Networks,DCNs)被设计用来在云端/边缘数据中心提供可靠以及有效率的网络架构以支援各式各样云端/边缘或企业的应用和服务,例如,云端计算(cloud computing)、边缘运算(edge computing)、数据存储(data storage)、数据挖掘(data mining)或社群网络(social networking)等。
[0003]现有使用电交换机作为数据交换的DCNs架构中,传输速率仍受限于电交换机的交换能力。此外,数据的传递过程中大量的光电、电光转换,造成庞大的电能消耗。电交换机本身亦需要作大量的运算来决定封包路由,不仅耗电、增加传输延迟,并提高散热成本。此外,当电交换机的系统架构固定后,便难以升级以支援更多机柜或更高性能伺服器,提升系统传输速率时亦需要汰换原有的电交换机而造成布建成本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公开内容公开一种智能定义光隧道网络系统,包含复数个群组,群组的每一者包含复数个光塞取子系统,其中光塞取子系统的每一者包含第一传输模块以及第二传输模块,光塞取子系统的第一传输模块间相互连接以形成第一传输环,光塞取子系统的第二传输模块间相互连接以形成第二传输环。第一传输模块的每一者包含多工器以及第一光信号放大器。多工器连接至置顶交换器,多工器用以通过复数个输入端自置顶交换器接收复数个上传光信号,并整合上传光信号为合成光信号,其中上传光信号具有复数个波长。第一光信号放大器耦接至多工器,第一光信号放大器用以放大合成光信号并输出放大合成光信号。
[0005]本公开内容另公开一种智能定义光隧道网络系统,包含复数个群组,群组的每一者包含复数个光塞取子系统,其中光塞取子系统的每一者包含第一传输模块以及第二传输模块,光塞取子系统的第一传输模块间相互连接以形成第一传输环,光塞取子系统的第二传输模块间相互连接以形成第二传输环。第一传输模块的每一者包含多工器、第一分光器以及第一光信号放大器。多工器连接至置顶交换器,多工器用以通过复数个输入端自置顶交换器接收复数个上传光信号,并整合上传光信号为合成光信号,其中多工器的第一输出端用以通过第一纵向端传输合成光信号至第一光交换连结子系统,且多工器的第二输出端用以输出合成光信号。第一分光器位于第一传输环上且耦接至多工器的第二输出端,第一分光器用以自多工器的第二输出端接收合成光信号并通过第一传输环传输第一侧向传输光信号。第一光信号放大器位于第一传输环上且耦接至第一分光器,第一光信号放大器用以放大第一侧向传输光信号并输出放大第一侧向传输光信号至同一群组中另一光塞取子系统的第一传输模块。
附图说明
[0006]通过以下详细说明及附图以最佳地理解本公开内容。应注意的是,根据业界通常做法,各种构件得不按比例绘制。事实上,各种构件的尺寸为了清楚说明的目的可任意增大或缩减。
[0007]图1为根据本公开内容一些实施例的智能定义光隧道网络系统的示意图。
[0008]图2为根据本公开内容一些实施例的光塞取子系统的示意图。
[0009]图3为根据本公开内容一些实施例的光塞取子系统的示意图。
[0010]图4为根据本公开内容一些实施例的光塞取子系统的示意图。
[0011]图5为根据本公开内容一些实施例的同一群组中光塞取子系统的第一传输模块及第二传输模块的连接关系图。
[0012]图6A为根据本公开内容一些实施例的多工器的示意图。
[0013]图6B为根据本公开内容一些实施例的多工器的示意图。
[0014]图6C为根据本公开内容一些实施例的多工器的示意图。
[0015]附图标记说明:
[0016]100:智能定义光隧道网络系统
[0017]200:光塞取子系统
[0018]200a~200e:光塞取子系统
[0019]210:第一传输模块
[0020]211:第一纵向端
[0021]212:多工器
[0022]214:交换子模块
[0023]216:解多工器
[0024]220:第二传输模块
[0025]221:第一纵向端
[0026]222:多工器
[0027]224:交换子模块
[0028]226:解多工器
[0029]300:光塞取子系统
[0030]310:第一传输模块
[0031]311:第一纵向端
[0032]312:多工器
[0033]314:交换子模块
[0034]316:解多工器
[0035]320:第二传输模块
[0036]321:第一纵向端
[0037]322:多工器
[0038]324:交换子模块
[0039]326:解多工器
[0040]400:光塞取子系统
[0041]410:第一传输模块
[0042]411:第一输出端
[0043]412:多工器
[0044]413:第二输出端
[0045]414:交换子模块
[0046]415:第一纵向端
[0047]416:解多工器
[0048]420:第二传输模块
[0049]421:第一输出端
[0050]422:多工器
[0051]423:第二输出端
[0052]424:交换子模块
[0053]425:第一纵向端
[0054]426:解多工器
[0055]400a~400e:光交换连结子系统
[0056]500:软件定义网络控制器
[0057]900a、900b:机架
[0058]AP211~AP218:输入端
[0059]AP221~AP228:输入端
[0060]AP411~AP418:输入端
[0061]BMSP1:分光器
[0062]BMSP2:分光器
[0063]BMSP3:分光器
[0064]DL1~DL8:下送光信号
[0065]DL9~DL16:下送光信号
[0066]Ds11:第一下行传输光信号
[0067]Ds12:第二下行传输光信号
[0068]Ds13:第三下行传输光信号
[0069]Ds14:第四下行传输光信号
[0070]Ds15:第五下行传输光信号
[0071]Ds15

:放大第五下行传输光信号
[0072]Ds16:第六下行传输光信号
[0073]Ds16

:放大第六下行传输光信号
[0074]Ds21:第一下行传输光信号
[0075]Ds22:第二下行传输光信号
[0076]Ds23:第三下行传输光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定义光隧道网络系统,包含:复数个群组,该些群组的每一者包含复数个光塞取子系统,其中该些光塞取子系统的每一者包含一第一传输模块以及一第二传输模块,该些光塞取子系统的该些第一传输模块间相互连接以形成一第一传输环,该些光塞取子系统的该些第二传输模块间相互连接以形成一第二传输环,且该些第一传输模块的每一者包含:一多工器,连接至一置顶交换器,该多工器用以通过复数个输入端自该置顶交换器接收复数个上传光信号,并整合该些上传光信号为一合成光信号,其中该些上传光信号具有复数个波长;以及一第一光信号放大器,耦接至一多工器,该第一光信号放大器用以放大该合成光信号并输出一放大合成光信号。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定义光隧道网络系统,其中该第一传输模块进一步包含:一第一分光器,位于该第一传输环上且耦接至该第一光信号放大器,该第一分工器用以接收并复制该放大合成光信号为一第一侧向传输光信号及一第一上行传输光信号,通过该第一传输环传输该第一侧向传输光信号,并输出该第一上行传输光信号;一第一波长选择交换器,耦接至该第一分光器,该第一波长选择交换器用以自该第一分光器接收该第一上行传输光信号并通过一第一纵向端传输一第二上行传输光信号至一第一光交换连结子系统;一第二波长选择交换器,位于该第一传输环尚且耦接至该第一分光器,该第二波长选择交换器用以自该第一分光器接收该第一侧向传输光信号并输出一第二侧向传输光信号;以及一第二光信号放大器,位于该第一传输环上且耦接至该第二波长选择交换器,该第二光信号放大器用以接收并放大该第二侧向传输光信号并输出一放大第二侧向传输光信号至同一群组中另一光塞取子系统的该第一传输模块。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定义光隧道网络系统,其中该光塞取子系统的该些第一传输模块的每一者通过该第一纵向端耦接至该第一光交换连结子系统,该光塞取子系统的该些第二传输模块的每一者通过一第二纵向端耦接至相邻该第一光交换连结子系统的一第二光交换连结子系统。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定义光隧道网络系统,其中该些群组中一第一群组的该些第一传输模块的每一者分别通过该第一纵向端耦接至该第一光交换连结子系统,且该些群组中一第二群组的该些第二传输模块的每一者分别通过一第二纵向端耦接至该第一光交换连结子系统。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定义光隧道网络系统,其中该第一传输模块进一步包含:一第二分光器,位于该第一传输环上,该第二分光器用以接收并复制该放大第二侧向传输光信号为一第一下行传输光信号及一第三侧向传输光信号,并传输该第三侧向传输光信号至该第一分光器,该放大第二侧向传输光信号是接收自同一群组中另一光塞取子系统的该第一传输模块;一第三波长选择交换器,耦接至该第二分光器,该第三波长选择交换器用以自该第二分光器接收该第一下行传输光信号并输出一第二下行传输光信号;一第四波长选择交换器,用以自该第一光交换连结子系统接收一第三下行传输光信号
并输出一第四下行传输光信号;一第三分光器,耦接至该第三波长选择交换器及该第四波长选择交换器,该第三分光器用以自该第三波长选择交换器接收该第二下行传输光信号,自该第四波长选择交换器接收该第四下行传输光信号,整合该第二下行传输光信号及该第四下行传输光信号为一第五下行传输光信号,并整合该第二下行传输光信号及该第四下行传输光信号为一第六下行传输光信号;一第三光信号放大器,耦接至该第三分光器,该第三光信号放大器用以放大该第五下行传输光信号及该第六下行传输光信号并输出一放大第五下行传输光信号及一放大第六下行传输光信号;以及一解多工器,耦接至该第三光信号放大器连接至该置顶交换器,该解多工器用以接收并解多工该放大第五下行传输光信号及该放大第六下行传输光信号为复数个下送光信号,并传输该些下送光信号该置顶交换器。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定义光隧道网络系统,其中该多工器包含M个输入端,该些输入端的每一者用以接收对应一组N个指定波长的一上传光信号,该N个指定波长选自M*N个不同波长,M及N为正整数。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定义光隧道网络系统,其中该第一分光器进一步用以接收并复制该第三侧向传输光信号为一第四侧向传输光信号及一第三上行传输光信号,通过该第一传输环传输该第四侧向传输光信号,并通过该第一纵向端传输该第三上行传输光信号至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天健黄梓豪杨启瑞田伯隆
申请(专利权)人: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