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稳定的连接线束产品用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43107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3 11: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稳定的连接线束产品用检测装置,其结构包括垫块、接电端、主机、散热端、显示屏、调控端、检测机构,所述垫块上方设有接电端,所述接电端嵌入于主机的侧方位,所述显示屏与主机进行通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一种高效稳定的连接线束产品用检测装置,通过检测机构设置了加固体、多根检测管、插入槽等部件,以至于检测机构通过加固体来将检测管进行逐一分散,达到一根连接线束只能够匹配一根检测管,以至于能够将大量连接线束进行分隔检测,从而能够解决大量连接线束一同进入检测机构内所产生的堆积笼统的检测情况,进而能够提升连接线束的检测精准度,断绝细节故障无法被检测出的问题。无法被检测出的问题。无法被检测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稳定的连接线束产品用检测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线束检测
,具体涉及一种高效稳定的连接线束产品用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连接线束为多条细长导线所组合而成,进而广泛应用于家电、计算机、汽车等众多通电产品当中,以至于连接线束在制作组成过程中需利用到相应的检测装置来对整体线束的性能进行检测,防止线束在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破裂以及漏电等危险情况;
[0003]但现有的检测装置存在以下缺陷:由于传统的线束检测装置通常是将大量的连接线束一同进行整合放入检测端当中进行同时检测,进而大量的连接线束堆积一同检测的效果较为笼统,并且无法将线束当中所存在的细节问题进行检测到位,以至于会容易造成后续的检测数值不精确,以及影响整体连接线束的产品质量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高效稳定的连接线束产品用检测装置,解决了由于传统的线束检测装置通常是将大量的连接线束一同进行整合放入检测端当中进行同时检测,进而大量的连接线束堆积一同检测的效果较为笼统,并且无法将线束当中所存在的细节问题进行检测到位,以至于会容易造成后续的检测数值不精确,以及影响整体连接线束的产品质量的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本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技术提出了一种高效稳定的连接线束产品用检测装置,包括垫块、接电端、主机、散热端、显示屏、调控端、检测机构,所述垫块上方设有接电端,所述接电端嵌入于主机的侧方位,所述显示屏与主机进行通电连接,所述调控端设置于显示屏的侧方位,并进行调控连接,所述检测机构嵌入于显示屏与调控端的上端并与主机进行通电连接。
[0008]进一步的,所述检测机构设有通电端、框体、安装腔、底座、加固体、检测管、插入槽,所述通电端固定于框体的下端,所述框体与安装腔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底座固定于框体底端并与通电端进行通电连接,所述加固体设置于底座上方,所述检测管贯穿于加固体并与底座进行通电连接,所述插入槽嵌入于检测管的上端并为一体。
[0009]进一步的,所述检测管设有管体、滚珠、接触层、弹簧、扩张环、检测腔、中心底块,所述管体内侧与滚珠进行间隙配合,所述滚珠贯穿于接触层的表端,所述弹簧安装于滚珠侧方位并与接触层进行定位连接,所述扩张环与弹簧进行活动连接,所述检测腔与扩张环为同一圆心并相通,所述中心底块嵌入于检测腔的底端中心。
[0010]进一步的,所述管体与检测腔均为圆形形态,所述接触层内壁为抛光形态,所述滚珠在接触层内部一共设有六颗,所述弹簧在扩张环外侧一共设有四组,所述扩张环具有极
强的弹性,所述检测腔为空心形态,所述中心底块为正方形形状。
[0011]进一步的,所述加固体设有穿透槽、衔接层、第一板体、拼接轴、第二板体、固定装置,所述穿透槽贯穿于衔接层的表层,所述衔接层与第一板体上端为一体化结构,所述拼接轴固定于第一板体的下端,所述第二板体通过拼接轴与第一板体进行固定连接,所述固定装置安装于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的侧端面当中。
[0012]进一步的,所述穿透槽均为圆形空心形态,所述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均为长方体实心形态,所述拼接轴内含有相应的卡扣块,所述固定装置一共设有两组并且形成对称形态。
[0013]进一步的,所述固定装置设有第一支撑板、连接块、第二支撑板、承接端、凸块,所述第一支撑板安装于连接块的上端,所述第二支撑板固定于连接块的下端,所述承接端与连接块的右侧端位为一体,所述凸块固定于承接端的表层并与连接块进行焊接连接。
[0014]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均为垂直分布,并且形成对称形态,所述连接块上下端均具有相应的焊接层,所述凸块为圆柱体形态。
[0015](三)有益效果
[0016]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7]1)本技术所述一种高效稳定的连接线束产品用检测装置,通过检测机构设置了加固体、多根检测管、插入槽等部件,以至于检测机构通过加固体来将检测管进行逐一分散,达到一根连接线束只能够匹配一根检测管,以至于能够将大量连接线束进行分隔检测,从而能够解决大量连接线束一同进入检测机构内所产生的堆积笼统的检测情况,进而能够提升连接线束的检测精准度,断绝细节故障无法被检测出的问题。
[0018]2)本技术所述一种高效稳定的连接线束产品用检测装置,通过检测管设置了滚珠、弹簧、扩张环等部件,从而检测管可通过弹簧与扩张环来提升线束的原点检测效果,防止线束检测过程中产生的倾斜等现象,并且通过弹簧能够提升线束插入过程中的流畅性,防止卡死现象的产生,以至于能够断绝线束检测过程中所产生的倾斜而造成的检测分层等情况,并且能够提升线束的插入取出效果。
[0019]3)本技术所述一种高效稳定的连接线束产品用检测装置,通过加固体设置了固定装置、拼接轴、第一、第二板体等部件,以至于加固体可通过自身板体的衔接层来将多根检测管进行逐一定位,使其能够稳固在原点对线束进行检测,进而固定装置则通过自身第一、第二支撑板能够将整体加固体固定在框体当中,从而能够防止线束的循环插入取出而导致的加固体形成松动偏移情况,并且能够提升整体检测管的检测稳固性。
附图说明
[0020]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0021]图1为本技术一种高效稳定的连接线束产品用检测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一种检测机构改进后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技术一种检测管改进后俯视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本技术一种加固体改进后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5为本技术一种固定装置改进后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中:垫块

1、接电端

2、主机

3、散热端

4、显示屏

5、调控端

6、检测机构

7、通电端

71、框体

72、安装腔

73、底座

74、加固体

75、检测管

76、插入槽

77、管体

761、滚珠

762、接触层

763、弹簧

764、扩张环

765、检测腔

766、中心底块

767、穿透槽

751、衔接层

752、第一板体

753、拼接轴

754、第二板体

755、固定装置

756、第一支撑板...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稳定的连接线束产品用检测装置,包括:垫块(1)、接电端(2)、主机(3)、散热端(4)、显示屏(5)、调控端(6);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检测机构(7),所述检测机构(7)嵌入于显示屏(5)与调控端(6)的上端并与主机(3)进行通电连接;所述检测机构(7)设有通电端(71)、框体(72)、安装腔(73)、底座(74)、加固体(75)、检测管(76)、插入槽(77),所述通电端(71)固定于框体(72)的下端,所述框体(72)与安装腔(73)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底座(74)固定于框体(72)底端并与通电端(71)进行通电连接,所述加固体(75)设置于底座(74)上方,所述检测管(76)贯穿于加固体(75)并与底座(74)进行通电连接,所述插入槽(77)嵌入于检测管(76)的上端并为一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稳定的连接线束产品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垫块(1)上方设有接电端(2),所述接电端(2)嵌入于主机(3)的侧方位,所述显示屏(5)与主机(3)进行通电连接,所述调控端(6)设置于显示屏(5)的侧方位,并进行调控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稳定的连接线束产品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管(76)设有管体(761)、滚珠(762)、接触层(763)、弹簧(764)、扩张环(765)、检测腔(766)、中心底块(767),所述管体(761)内侧与滚珠(762)进行间隙配合,所述滚珠(762)贯穿于接触层(763)的表端,所述弹簧(764)安装于滚珠(762)侧方位并与接触层(763)进行定位连接,所述扩张环(765)与弹簧(764)进行活动连接,所述检测腔(766)与扩张环(765)为同一圆心并相通,所述中心底块(767)嵌入于检测腔(766)的底端中心。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效稳定的连接线束产品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761)与检测腔(766)均为圆形形态,所述接触层(763)内壁为抛光形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伟煌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卓德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