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速干型涤纶复合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42817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3 11: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速干型涤纶复合面料,包括涤纶层本体,所述涤纶层本体一面为人体的接触面,另一面为人体的非接触面,所述涤纶层本体的非接触面依次设置有吸湿层、发热层与密封层,所述吸湿层与所述涤纶层本体的非接触面贴合,所述发热层贴合于所述吸湿层表面,所述密封层对吸湿层与发热层进行密封,所述密封层外圈与所述涤纶层本体的接触面外圈贴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涤纶层本体的非接触面设置吸湿层与发热层,吸湿层能够对涤纶层本体内的水分进行吸收,实现对涤纶层本体的速干,而发热层的存在,能够对吸水后的吸湿层进行加热,便于水分的快速蒸发。水分的快速蒸发。水分的快速蒸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速干型涤纶复合面料


[0001]本技术属于涤纶面料
,尤其涉及一种速干型涤纶复合面料。

技术介绍

[0002]涤纶面料是日常生活中用的非常多的一种化纤服装面料;其最大的优点是抗皱性和保形性很好,因此,适合做外套服装、各类箱包和帐篷等户外用品;涤纶的用途很广,大量用于制造衣着和工业中制品;阻燃涤纶因具有永久阻燃性,应用范围很广,除了产业用纺织品、建筑内装饰、交通工具内装饰等发挥无可替代的作用外,还在防护服领域内发挥着不少的作用。
[0003]现有的涤纶面料功能较为单一,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吸水性较差,在持续使用过程中,容易影响使用者的体验感,并且现有的涤纶面料在含水较多时,无法进行快速的除水处理,影响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速干型涤纶复合面料,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速干型涤纶复合面料,包括涤纶层本体,所述涤纶层本体一面为人体的接触面,另一面为人体的非接触面,所述涤纶层本体的非接触面依次设置有吸湿层、发热层与密封层,所述吸湿层与所述涤纶层本体的非接触面贴合,所述发热层贴合于所述吸湿层表面,所述密封层对吸湿层与发热层进行密封,所述密封层外圈与所述涤纶层本体的接触面外圈贴合。
[0006]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吸湿层由经纱与纬纱编织而成,经纱与纬纱均为吸湿纤维。
[0007]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发热层由经纱与纬纱编织而成,经纱与纬纱均为发热纤维。/>[0008]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吸湿层的厚度与所述发热层的厚度相同。
[0009]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吸湿层与所述发热层的厚度均为3mm。
[0010]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密封层的外圈通过魔术贴与所述涤纶层本体的接触面外圈接合。
[0011]本技术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缺陷,本技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2](1)本技术在涤纶层本体的非接触面设置吸湿层与发热层,吸湿层能够对涤纶层本体内的水分进行吸收,实现对涤纶层本体的速干,而发热层的存在,能够对吸水后的吸湿层进行加热,便于水分的快速蒸发;
[0013](2)密封层通过魔术贴与涤纶层本体接合,便于对吸湿层与发热层的更换,使用更为方便。
附图说明
[001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图1中A部放大图;
[0017]图3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剖视图;
[0018]图中:100、涤纶层本体;200、吸湿层;300、发热层;400、密封层;500、魔术贴。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技术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技术。也就是说,在本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0020]另外,在本技术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21]结合图1、图2以及图3所示,一种速干型涤纶复合面料,包括涤纶层本体100,涤纶层本体100一面为人体的接触面(如图1所示的涤纶层本体100面),另一面为人体的非接触面(为图1所示的涤纶层本体100反面),涤纶层本体100的非接触面依次设置有吸湿层200、发热层300与密封层400,吸湿层200与涤纶层本体100的非接触面贴合,发热层300贴合于吸湿层200表面,密封层400对吸湿层200与发热层300进行密封,密封层400外圈与涤纶层本体100的接触面外圈贴合,吸湿层200能够对涤纶层本体100内的水分进行吸收,实现对涤纶层本体100的速干,而发热层300的存在,能够对吸水后的吸湿层200进行加热,便于水分的快速蒸发,密封层400能够将吸湿层200与发热层300锁在密封层400与涤纶层本体100之间,使吸湿层200与发热层300能够起到相应的效用。
[0022]在本实施例中:
[0023]吸湿层200由经纱与纬纱编织而成,该经纱与纬纱均为吸湿纤维;
[0024]发热层300由经纱与纬纱编织而成,该经纱与纬纱均为发热纤维。
[0025]具体地,吸湿层200的厚度与发热层300的厚度相同。
[0026]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吸湿层200与发热层300的厚度均为3mm。
[0027]在本实施例中,密封层400的外圈通过魔术贴500与涤纶层本体100的接触面外圈接合,密封层400通过魔术贴500与涤纶层本体100接合,便于对吸湿层200与发热层300的更换,使用更为方便。
[0028]总而言之,本技术在涤纶层本体100的非接触面设置吸湿层200与发热层300,吸湿层200能够对涤纶层本体100内的水分进行吸收,实现对涤纶层本体100的速干,而发热层300的存在,能够对吸水后的吸湿层200进行加热,便于水分的快速蒸发。
[0029]以上依据本技术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技术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技术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技术性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速干型涤纶复合面料,包括涤纶层本体,所述涤纶层本体一面为人体的接触面,另一面为人体的非接触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涤纶层本体的非接触面依次设置有吸湿层、发热层与密封层,所述吸湿层与所述涤纶层本体的非接触面贴合,所述发热层贴合于所述吸湿层表面,所述密封层对吸湿层与发热层进行密封,所述密封层外圈与所述涤纶层本体的接触面外圈贴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速干型涤纶复合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湿层由经纱与纬纱编织而成,经纱与纬纱均为吸湿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覃振华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飞涛户外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