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粉煤热解装置油气分离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42468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3 11: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粉煤热解装置油气分离系统,属于粉煤热解技术领域,包括反应烧炭系统和分馏系统,反应烧炭系统包括沉降器;分馏系统包括分馏塔;沉降器的顶部油气出口通过油气管线与分馏塔的底部一侧进口连接;油气管线的一端设置有油气大盲板;还包括开工水洗塔和蒸汽吹扫系统;开工水洗塔通过管线与油气管线连接;开工水洗塔的顶部出口通过管线与分馏塔的塔顶出口管线连接;蒸汽吹扫系统包括蒸汽吹扫装置和蒸汽吹扫管线;蒸汽吹扫管线的一端与蒸汽吹扫装置的出口端连接;蒸汽吹扫管线的另一端与油气管线连接。该系统通过增设开工水洗塔和蒸汽吹扫系统,用以预防在拆除盲板时粉焦的泄漏着火以及令作业人员窒息的风险。焦的泄漏着火以及令作业人员窒息的风险。焦的泄漏着火以及令作业人员窒息的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粉煤热解装置油气分离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粉煤热解
,具体涉及一种粉煤热解装置油气分离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煤的热化学转化是煤炭加工的最主要的方法,包括煤的干馏、气化和液化等,而煤的热解是煤的热化学转化的基础。粉煤热解装置主要采用低阶粉煤气固热载体双循环快速热解技术(SM

SP),通过气固流态化保障物料的充分混合接触,在高温条件下,粉煤中的有机挥发分通过裂解和部分缩合,最终反应生成热解轻油、热解焦油、煤气和粉焦。其中,热解轻油和热解焦油作为下游装置的原料,煤气作为动力站的燃料气,粉焦作为气化装置的原料。
[0003]现有的粉煤热解装置的结构如图1所示,粉煤热解装置开车时,首先需要通过启动主风机给烧炭器升温至150℃,然后再通过点燃辅助燃烧室产生烟气给烧炭器升温至约350℃,接着通过将燃料气切换成燃料油给烧炭器升温至500℃,升温结束后对提升管器、沉降器进行氮气置换,然后烧炭器装焦,两器流化;两器流化正常,投用粉焦输送系统,进行调试;调试结束,切断两器循环,烧炭器撤主风,通事故氮气,闷床;两器惰性化合格,分馏塔惰性化完成,热态拆除油气大盲板,然后分馏系统进行油运,油运结束,反应开始进粉煤,分馏系统准备接收油气。
[0004]上述结构中,采用热态拆除油气大盲板,由于反应烧炭系统进行升温、装焦,即使进行闷床,温度也较高,拆除盲板时人需要长时间在高温下进行工作,增加了作业时的风险,同时系统已进行惰性化,管道中存在大量的惰性气体,存在令作业人员窒息的风险,还要注意管道中粉焦的漏出和外界空气的进入,防止粉焦的着火以及管道中可能存在粉焦的爆燃。这些问题造成了装置开工时存在较大安全的隐患,也有可能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0005]另外,上述结构在热态拆除油气大盲板后反应开始进粉煤时,油气中携带的粉焦会随油气进入沉降器与分馏塔之间的油气管线,有很大的几率会导致油气管线堵塞,造成反应系统憋压,存在较大安全的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粉煤热解装置油气分离系统,通过增设蒸汽吹扫系统和开工水洗塔,用以预防在拆除盲板时粉焦的泄漏着火以及令作业人员窒息的风险;且能够避免在拆除盲板后反应开始进粉煤时导致的油气管线堵塞,造成反应系统憋压的安全风险。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8]一种粉煤热解装置油气分离系统,包括反应烧炭系统和分馏系统,所述反应烧炭系统包括沉降器;所述分馏系统包括分馏塔;所述沉降器的顶部油气出口通过油气管线与所述分馏塔的底部一侧进口连接;所述油气管线靠近所述分馏塔的一端设置有油气大盲板;
[0009]还包括开工水洗塔和蒸汽吹扫系统;
[0010]所述开工水洗塔的底部一侧进口通过管线与所述油气管线连接;所述开工水洗塔的顶部出口通过管线与所述分馏塔的塔顶出口管线连接;
[0011]所述蒸汽吹扫系统包括蒸汽吹扫装置和蒸汽吹扫管线;所述蒸汽吹扫管线的一端与所述蒸汽吹扫装置的出口端连接;所述蒸汽吹扫管线的另一端与所述开工水洗塔和所述分馏塔之间的油气管线连接。
[0012]进一步,所述反应烧炭系统、所述分馏系统、所述开工水洗塔与所述蒸汽吹扫系统之间相连接的各管线上均设置有控制阀门。
[0013]进一步,所述分馏系统还包括塔顶气密系统、一中油气密系统、二中油气密系统和塔底气密系统;所述分馏塔的塔顶出口管线与所述塔顶气密系统连接;所述分馏塔的塔身一侧出口管线与所述一中油气密系统连接;所述分馏塔的底部一侧出口管线与所述二中油气密系统连接;所述分馏塔的塔底出口管线与所述塔底气密系统连接。
[0014]更进一步,所述塔顶气密系统包括分馏塔顶空冷器、分馏塔顶水冷器、分馏塔顶回流罐、电捕焦油器、循环煤气压缩机和煤气缓冲罐,且通过管线依次连接;
[0015]所述分馏塔的塔顶出口管线与所述分馏塔顶空冷器的进口端连接;所述煤气缓冲罐的顶部设置有煤气出口管线。
[0016]更进一步,所述一中油气密系统包括一中油循环泵、一中油换热器和中油空冷器,且通过管线依次连接;所述分馏塔的塔身一侧出口管线与所述一中油循环泵的进口端连接;所述中油空冷器的出口端与所述分馏塔的塔身一侧进口管线连接。
[0017]更进一步,所述二中油气密系统包括二中油循环泵、二中油蒸汽发生器和二中油冷却器,且通过管线依次连接;所述分馏塔的底部一侧出口管线与所述二中油循环泵的进口端连接;所述二中油冷却器的出口端设置有二中油出口管线。
[0018]更进一步,所述塔底气密系统包括热解焦油泵、热解焦油蒸汽发生器和换热器,且通过管线依次连接;所述分馏塔的塔底出口管线与所述热解焦油泵的进口端连接;所述换热器的出口端设置有分馏塔底油出口管线。
[0019]进一步,所述反应烧炭系统还包括烧炭器、反应提升管、主风机、辅助燃烧室、燃料油加压泵、燃料油缓冲罐、燃料油喷嘴和烧炭器立管;
[0020]所述燃料油缓冲罐的进口管线与所述燃料油加压泵连接;所述燃料油缓冲罐的出口管线与所述燃料油喷嘴的进口端连接;所述燃料油喷嘴的出口端设置于所述烧炭器的底部一侧内;
[0021]所述辅助燃烧室的进口端连接有燃料气进口管线;所述辅助燃烧室的出口端连接有燃料气出口管线;所述燃料气出口管线的出口端与所述烧炭器的底部进口连接;所述主风机的出口端通过两根管线分别与所述辅助燃烧室的进口端、所述燃料气出口管线连接;
[0022]所述烧炭器的底部出口与烧炭器立管的进口端连接;所述烧炭器立管的出口端与所述反应提升管的进口端连接;所述反应提升管的进口端还连接有粉煤进料管线和提升煤气管线;所述反应提升管的出口端与所述沉降器的底部进口连接;所述烧炭器的底部一侧出口与所述烧炭器的底部一侧进口连接。
[002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4]1、本技术中,通过增设吹扫装置和开工水洗塔,能够实现开工冷态拆除油气
大盲板,且在开工冷态拆除油气大盲板后装粉焦时,可防止粉焦进入分馏塔,避免造成分馏塔的堵塞,还能防止油气中携带的粉焦进入循环煤气压缩机;同时还能防止沉降器至分馏塔之间的油气管线堵塞,避免造成反应系统憋压。
[0025]2、本技术中,冷态拆除油气大盲板,操作人员在常温下进行工作,消除了人员在高温工作的风险,管道中不存在惰性气体,降低了人员在拆除大盲板时可能存在的窒息风险,还降低了粉焦泄漏着火的风险以及空气进入管道造成粉焦在管道发生爆燃的可能,同时节省了开工所需时间,减少了能源的损耗。
附图说明
[0026]图1是对比例1中粉煤热解装置油气分离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2是对比例1中沉降器与分馏塔的结构组成示意图。
[0028]图3是对比例1和实施例1中反应烧炭系统的结构组成示意图。
[0029]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1中粉煤热解装置油气分离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5是本技术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粉煤热解装置油气分离系统,包括反应烧炭系统(1)和分馏系统(2),所述反应烧炭系统(1)包括沉降器(13);所述分馏系统(2)包括分馏塔(21);所述沉降器(13)的顶部油气出口通过油气管线(3)与所述分馏塔(21)的底部一侧进口连接;所述油气管线(3)靠近所述分馏塔(21)的一端设置有油气大盲板(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开工水洗塔(5)和蒸汽吹扫系统(6);所述开工水洗塔(5)的底部一侧进口通过管线与所述油气管线(3)连接;所述开工水洗塔(5)的顶部出口通过管线与所述分馏塔(21)的塔顶出口管线连接;所述蒸汽吹扫系统(6)包括蒸汽吹扫装置(61)和蒸汽吹扫管线(62);所述蒸汽吹扫管线(62)的一端与所述蒸汽吹扫装置(61)的出口端连接;所述蒸汽吹扫管线(62)的另一端与所述开工水洗塔(5)和所述分馏塔(21)之间的油气管线(3)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煤热解装置油气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烧炭系统(1)、所述分馏系统(2)、所述开工水洗塔(5)与所述蒸汽吹扫系统(6)之间相连接的各管线上均设置有控制阀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煤热解装置油气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馏系统(2)还包括塔顶气密系统(22)、一中油气密系统(23)、二中油气密系统(24)和塔底气密系统(25);所述分馏塔(21)的塔顶出口管线与所述塔顶气密系统(22)连接;所述分馏塔(21)的塔身一侧出口管线与所述一中油气密系统(23)连接;所述分馏塔(21)的底部一侧出口管线与所述二中油气密系统(24)连接;所述分馏塔(21)的塔底出口管线与所述塔底气密系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牛鸿权陈雷张严马金霞屈桂洋张晋豪崔力夫崔智辉
申请(专利权)人:陕煤集团榆林化学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