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斑鳜湿法孵化装置及其孵化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42363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3 11: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斑鳜湿法孵化装置及其孵化方法,包括可移动置架以及分别滑动设置在可移动置架内上、下部的抽屉式孵化床和抽屉式收苗箱,抽屉式孵化床上方设置有消毒雾化装置,用以利用湿法孵化使抽屉式孵化床上的斑鳜受精卵孵化为仔鱼掉落至抽屉式收苗箱内。本发明专利技术构造简单,使用方便,实现孵化用水自动消毒,每粒受精卵单独孵化,自动收苗,排除了受精卵之间的接触,降低了病害相互感染的风险,提高了孵化率,可实现节水、洁水孵化,减少水资源浪费,降低生产能耗,成本低,不占用地面,便于受精卵孵化状态的观察和数据的记录与统计,既可以进行单体使用,又可多体组合进行集约化生产,不仅能满足生产需要,还能为科研实验提供个性化服务。个性化服务。个性化服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斑鳜湿法孵化装置及其孵化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斑鳜湿法孵化装置及其孵化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斑鳜(Siniperca scherzeri)俗称黑鳜、花桂等,是一种典型的肉食性凶猛鱼类,隶属于鲈形目(Perciformes)、鲈亚目(Percoidei)、鳜属(Siniperca),为我国3大养殖鳜类之一,广泛分布于我国内陆水域。斑鳜因其肉质细嫩润滑、无肌间刺,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素有“淡水石斑鱼”之美誉,深受广大从业者和消费者青睐,为我国名贵淡水水产品种。
[0003]目前斑鳜的人工孵化方法仍旧参考“家鱼”的孵化方法进行。由于这种传统的孵化设施多为水泥池建造,成本高,占地面积大,不可移动,在整个孵化过程中,要使受精卵处于悬浮和高溶氧孵化状态下,就需要大量冲水和充气,耗水量大,耗能大。然而,斑鳜受精卵孵化周期要比普通“家鱼”长很多,同时需氧量更高,因此,在这种“家鱼”孵化设施中孵化斑鳜,需要消耗更多的水电等资源,同时由于没有消毒设施,较长的孵化周期,非常容易使斑鳜受精卵滋生细菌,大大增加感染病害的风险,造成孵化率偏低,以至影响整个苗种的生产效率。另外,在传统孵化过程中,斑鳜未受精的卵或者死卵感染病菌后若不能及时清除,会凝聚成团,很容易感染发育正常的受精卵,同样会造成孵化率偏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改进,即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斑鳜湿法孵化装置及其孵化方法,在降低生产能耗,提高斑鳜孵化率的同时,且易于操作,便于孵化状态的观察和数据的记录与统计,不仅能满足生产需要,还能为科研实验提供个性化服务。
[0005]本专利技术是这样构成的,它包括可移动置架以及分别滑动设置在可移动置架内上、下部的抽屉式孵化床和抽屉式收苗箱,所述抽屉式孵化床上方设置有消毒雾化装置,用以利用湿法孵化使抽屉式孵化床上的斑鳜受精卵孵化为仔鱼掉落至抽屉式收苗箱内。
[0006]进一步的,所述抽屉式孵化床包括镂空网格化方形片巢以及多个分布在镂空网格化方形片巢上的置卵巢,每个置卵巢周侧设有漏苗孔。
[0007]进一步的,置卵巢表面设有半圆槽,该半圆槽的内底面设有蜂窝孔洞。
[0008]进一步的,所述抽屉式孵化床前面设有挡板,所述挡板下方设有孵化床把手。
[0009]进一步的,所述抽屉式收苗箱包括方盒,所述方盒侧部设有集水管,集水管与方盒之间经溢水孔连通,所述方盒的前、后面设有方盒把手。
[0010]进一步的,所述溢水孔内设有网片。
[0011]进一步的,所述消毒雾化装置包括横向设置于可移动置架上方内部的给水管以及设置在给水管内部的紫外线消毒灯,所述给水管下方设有多个雾化器,所述给水管的输入端设有阀门。
[0012]进一步的,可移动置架的上、下部设有抽屉式卡槽,分别用以容纳抽屉式孵化床和抽屉式收苗箱。
[0013]进一步的,可移动置架下方设有滑轮。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该装置根据斑鳜受精卵卵粒直径约2mm,弱粘性的特点,在充分满足受精卵孵化条件的前提下,可实现孵化用水自动消毒,每粒受精卵单独孵化,自动收苗,与传统的受精卵集中在同一个孵化池或孵化框中孵化相比,排除了受精卵之间的接触,降低病害相互感染的风险,提高了孵化率。
[0015]2、该装置与传统的斑鳜孵化方法相比,大大降低用水量和换水量,可实现节水、洁水孵化,减少水资源浪费,降低生产能耗。
[0016]3、该装置易于操作,便于受精卵孵化状态的观察和数据的记录与统计,不仅能满足生产需要,还能为科研实验提供个性化服务。
[0017]4、该装置建造成本低,不占用地面,且既可以进行单体使用,又可多体组合进行集约化生产,收管与使用灵活方便。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抽屉式孵化床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抽屉式收苗箱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置卵巢剖视图;1

可移动置架,11

滑轮,12

抽屉式卡槽,2

抽屉式孵化床,21

镂空网格化方形片巢,22

置卵巢,23

漏苗孔,24

半圆槽,25

蜂窝孔洞,26

挡板,27

孵化床把手,28

挡板,3

抽屉式收苗箱,31

方盒,32

集水管,33

溢水孔,34

方盒把手,35

网片,4

消毒雾化装置,41

给水管,42

紫外线消毒灯,43

雾化器,44

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0]实施例:参照附图1

4所示,提供一种斑鳜湿法孵化装置,包括可移动置架1以及分别滑动设置在可移动置架内上、下部的抽屉式孵化床2和抽屉式收苗箱3,所述抽屉式孵化床上方设置有消毒雾化装置4,用以利用湿法孵化使抽屉式孵化床上的斑鳜受精卵孵化为仔鱼掉落至抽屉式收苗箱内。
[002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抽屉式孵化床包括镂空网格化方形片巢21以及多个分布在镂空网格化方形片巢上的置卵巢22,每个置卵巢周侧设有漏苗孔23。
[002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置卵巢表面设有半圆槽24,为了利于透气排水,该半圆槽的内底面设有蜂窝孔洞25。
[0023]上述的置卵巢为半球形,其直径可以为1mm,半圆槽的直径可以为0.5mm,漏苗孔可以呈矩形,其边长可以为2mm
×
2mm。
[002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抽屉式孵化床前面设有挡板26,所述挡板下方设有孵化床把手27。
[002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抽屉式收苗箱包括方盒31,所述方盒侧部设有集水管32,集水管与方盒之间经溢水孔33连通,所述方盒的前、后面设有方盒把手34。
[002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溢水孔内设有网片35。
[0027]上述的网片为筛娟网,其网目为60目。
[002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消毒雾化装置4包括横向设置于可移动置架上方内部的给水管41以及设置在给水管内部的紫外线消毒灯42,所述给水管下方设有多个雾化器43,所述给水管的输入端设有阀门44。
[0029]在本实施例中,可移动置架的上、部设有抽屉式卡槽12,分别用以容纳抽屉式孵化床和抽屉式收苗箱。
[0030]位于可移动置架的上层的抽屉式卡槽四面均设有挡板28,其中一面的挡板固定于抽屉式孵化床的前面。
[0031]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移动,可移动置架下方设有滑轮11。
[00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斑鳜湿法孵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可移动置架以及分别滑动设置在可移动置架内上、下部的抽屉式孵化床和抽屉式收苗箱,所述抽屉式孵化床上方设置有消毒雾化装置,用以利用湿法孵化使抽屉式孵化床上的斑鳜受精卵孵化为仔鱼掉落至抽屉式收苗箱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斑鳜湿法孵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抽屉式孵化床包括镂空网格化方形片巢以及多个分布在镂空网格化方形片巢上的置卵巢,每个置卵巢周侧设有漏苗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斑鳜湿法孵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置卵巢表面设有半圆槽,该半圆槽的内底面设有蜂窝孔洞。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斑鳜湿法孵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抽屉式孵化床前面设有挡板,所述挡板下方设有孵化床把手。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斑鳜湿法孵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抽屉式收苗箱包括方盒,所述方盒侧部设有集水管,集水管与方盒之间经溢水孔连通,所述方盒的前、后面设有方盒把手,所述溢水孔内设有网片。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斑鳜湿法孵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毒雾化装置包括横向设置于可移动置架上方内部的给水管以及设置在给水管内部的紫外线消毒灯,所述给水管下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茂元田田刘银华叶小军黄洪贵何国森赖铭勇秦志清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淡水水产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