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美洲鲥循环水孵化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322226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2 13: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美洲鲥循环水孵化设备,属于渔业养殖技术领域。其包括孵化池、养殖池、连通器、孵化缸、进水管、鱼苗水道、分离管、过滤器;所述孵化池设置于最前端,其后依次设置若干个养殖池,池与池之间均通过可以开闭的连通器连通;所述孵化池和养殖池的上方设有鱼苗水道;所述孵化缸均通过分离管与过滤器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鱼苗水道输送鱼苗,过程因为避免捕捞,转移等操作对鱼苗造成的损伤,实现同批次同池养殖。同时,孵化池水温和养殖池水温由于连通器的联通而保持一致,从而避免温差造成鱼苗应激产生的死亡。整个孵化过程不依赖外界水源,通过温度控制器保证整个孵化温度的恒定。的恒定。的恒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美洲鲥循环水孵化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美洲鲥循环水孵化设备,属于渔业养殖


技术介绍

[0002]鲥鱼(Tenualosa reevesii)为鲱形目、鲱科,体长椭圆形,侧扁,有大型锐利呈锯齿状的棱鳞。由于长江、鄱阳湖、赣江等水域污染严重,影响了鲥鱼的生殖洄游及幼鱼生长,使得长江鲥鱼(Tenualosa reevesii)这一名贵资源日趋枯竭,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在自然条件下已功能性灭绝。同属的美洲鲥(Alosa sapidissima)逐步成为长江鲥鱼替代品种,从美洲引进已有近二十年历史。目前,江苏、上海、广东、浙江、安徽、湖北、湖南和天津等十几个省市都已经开始了美洲鲥的规模养殖。美洲鲥鱼卵孵化难度较大,孵化率低,鱼苗成活率低,制约了养殖规模的扩大发展。
[0003]美洲鲥是一种溯河产卵鱼类,鱼卵为缓沉性卵,呈淡黄色。目前,美洲鲥人工孵化采取流水式孵化缸为主。但由于美洲鲥对温度十分敏感,适合孵化温度阈值区间很窄,需要控制在16

18摄氏度之间,过高或者过低的温度、过大的水温波动,都会导致孵化率大幅下降。对于流水式孵化系统而言,保持水温相对困难。美洲鲥属于非同步产卵鱼类,一尾母鱼可以多批次产卵,在目前人工繁殖技术中,人工激素催产技术还没有较大突破,都是通过自然催产收集鱼卵,这个方式存在不少弊端:
[0004](1)不同母鱼个体产的鱼卵质量参差不齐,好卵和怀卵放在同一个孵化缸里孵化,怀卵由于不能正常发育,会滋生水霉菌,而附着在坏卵表面的水霉菌通过菌丝将好卵拉拢包裹,形成“卵团”,“卵团”会逐渐扩大,极大影响了鱼卵的正常孵化。但目前尚没有比较有效的清除水霉菌的手段,只能通过人工分离的方法将感染霉菌的卵去除,耗时耗精力。
[0005](2)不同时间段不同批次的鱼卵同一个时间收集,放在同一个孵化缸中,由于发育不同步,会影响后期鱼苗收集乃至育苗期生长的差异,降低鱼苗成活率,不同步孵化的鱼苗要人工分批次从孵化缸转移,也增加了工作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美洲鲥鱼卵孵化过程中鱼卵分离、鱼苗转移、孵化水温保持等方面的难题,提供一种美洲鲥循环水孵化设备及其应用,结合流水水温调控,自动化分离鱼卵和水道式鱼苗转移等手段,提高美洲鲥的孵化率和鱼苗成活率。
[0007]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美洲鲥循环水孵化设备,包括孵化池、养殖池、连通器、孵化缸、进水管、鱼苗水道、分离管、过滤器;所述孵化池设置于最前端,其后依次设置若干个养殖池,池与池之间均通过可以开闭的连通器连通;
[0008]所述孵化池底部设有进水管,进水管上固定设置若干个与进水管互相连通的孵化缸,孵化缸均位于孵化池的上方;所述孵化池和养殖池的上方设有鱼苗水道;每个孵化缸均通过管道与鱼苗水道连通;所述孵化缸均通过分离管与过滤器连通。
[0009]进一步地,所述孵化缸内设有增氧管、增氧口和收集口;所述孵化缸为亚克力长筒
型结构,下端为锥形结构;所述增氧管下端直接与进水管连通,增氧管位于孵化缸的内部;所述增氧管上分布有若干增氧口;所述孵化缸顶部还开有收集口,孵化缸通过收集口上设置的管道与鱼苗水道连通。
[0010]进一步地,所述增氧口呈螺旋状分布于增氧管上。
[0011]进一步地,还包括水泵;所述水泵与进水管连通;所述水泵从孵化池抽水,通过进水管和增氧管对孵化缸进行供水。
[0012]进一步地,所述分离管具体为若干根并列的硅胶软管,软管一端伸入孵化缸端口下方,另一端延伸入过滤器中,采用虹吸方式通过过滤器进行孵化缸尾水过滤。
[0013]进一步地,所述硅胶软管的根数为4

8根。
[0014]进一步地,所述过滤器位于孵化池上方,内设置纱网、过滤棉或火山石等,下端设置溢水口,用于收集虹吸式鱼卵分离管流出的尾水,进行过滤后回流到孵化池中。
[0015]进一步地,所述鱼苗水道上设有若干个阀门,每个阀门都对应设置于养殖池的上方。
[0016]进一步地,还包括照明装置和温控装置;所述每个孵化缸上的收集口一侧均设有照明装置;所述孵化池和养殖池内均设有温控装置。
[0017]进一步地,所述孵化缸的高度为30

50cm,管径为8

12cm;所述收集口距离孵化缸顶端10cm以上;所述分离管前端伸入孵化缸10cm以上;
[0018]进一步地,所述增氧管的管径为15

25mm;
[0019]进一步地,所述组成分离管的硅胶软管管径为4

8mm;
[0020]进一步地,所述鱼苗水道的管径为15

25mm。
[002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鱼苗水道输送鱼苗,过程因为避免捕捞,转移等操作对鱼苗造成的损伤,实现同批次同池养殖。同时,孵化池水温和养殖池水温由于连通器的联通而保持一致,从而避免温差造成鱼苗应激产生的死亡。整个孵化过程不依赖外界水源,通过温度控制器保证整个孵化温度的恒定。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技术设备立体示意图。
[0023]图2是本技术设备俯视图。
[0024]图3是本技术设备主视图。
[0025]图4是孵化池结构示意图。
[0026]附图标记说明:1、孵化池;2、养殖池;3、连通器;4、孵化缸;41、增氧管;43、增氧口;44、收集口;5、进水管;6、鱼苗水道;61、阀门;7、分离管;8、过滤器;9、照明装置;10、温控装置;11、水泵。
具体实施方式
[0027]实施例1美洲鲥循环水孵化设备
[0028]包括孵化池1、养殖池2、连通器3、孵化缸4、进水管5、鱼苗水道6、分离管7、过滤器8;所述孵化池1设置于最前端,其后依次设置若干个养殖池2,池与池之间均通过可以开闭的连通器3连通;
[0029]所述孵化池1底部设有进水管5,进水管5上固定设置若干个与进水管5互相连通的孵化缸4,孵化缸4均位于孵化池1的上方;所述孵化池1和养殖池2的上方设有鱼苗水道6;每个孵化缸4均通过管道与鱼苗水道6连通;所述孵化缸4均通过分离管7与过滤器8连通。
[0030]所述孵化缸4内设有增氧管41、增氧口43和收集口44;所述孵化缸4下端为锥形结构;所述增氧管41下端直接与进水管5连通,增氧管41位于孵化缸4的内部;所述增氧管41上分布有若干增氧口43,所述孵化缸4顶部还开有收集口44,孵化缸4通过收集口44上设置的管道与鱼苗水道6连通。
[0031]所述增氧口43呈螺旋状分布于增氧管41上。
[0032]还包括水泵11;所述水泵11与进水管5连通;所述水泵11从孵化池1抽水,通过进水管5和增氧管41对孵化缸4进行供水。
[0033]所述分离管7具体为若干根并列的硅胶软管,软管一端伸入孵化缸4端口下方,另一端延伸入过滤器8中,采用虹吸方式通过过滤器8进行孵化缸尾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美洲鲥循环水孵化设备,其特征是:包括孵化池(1)、养殖池(2)、连通器(3)、孵化缸(4)、进水管(5)、鱼苗水道(6)、分离管(7)、过滤器(8);所述孵化池(1)设置于最前端,其后依次设置若干个养殖池(2),池与池之间均通过可以开闭的连通器(3)连通;所述孵化池(1)底部设有进水管(5),进水管(5)上固定设置若干个与进水管(5)互相连通的孵化缸(4),孵化缸(4)均位于孵化池(1)的上方;所述孵化池(1)和养殖池(2)的上方设有鱼苗水道(6);每个孵化缸(4)均通过管道与鱼苗水道(6)连通;所述孵化缸(4)均通过分离管(7)与过滤器(8)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美洲鲥循环水孵化设备,其特征是:所述孵化缸(4)内设有增氧管(41)、增氧口(43)和收集口(44);所述孵化缸(4)下端为锥形结构;所述增氧管(41)下端直接与进水管(5)连通,增氧管(41)位于孵化缸(4)的内部;所述增氧管(41)上分布有若干增氧口(43),所述孵化缸(4)顶部还开有收集口(44),孵化缸(4)通过收集口(44)上设置的管道与鱼苗水道(6)连通。3.如权利要求2所述美洲鲥循环水孵化设备,其特征是:所述增氧口(43)呈螺旋状分布于增氧管(41)上。4.如权利要求2所述美洲鲥循环水孵化设备,其特征是:还包括水泵(11);所述水泵(11)与进水管(5)连通;所述水泵(11)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政远朱文彬缪凌鸿董在杰罗明坤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