蟾蜍蝌蚪孵化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08450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8 11: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蟾蜍养殖领域,具体涉及蟾蜍蝌蚪孵化池,该孵化池包括:多组孵化单元;每组孵化单元内有多个纵向排列的矩形池体,所有的孵化单元横向排列;相邻的孵化单元之间有进水管,进水管位于相邻两个孵化单元共有的侧壁上顶部,进水管上有多组左右对称设置的支路水管,每组支路水管通向左右两个相邻的池体;每个池体的底部设置有排水管,池体内部设置有加热管和增氧器,进水管上设置有阀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优势为:(1)多个池体阵列分布组成孵化单元,多个孵化单元又紧密贴合,不仅有利于批次分类孵化又能统一管理,提高孵化自由度且减小了管理难度。(2)本孵化池结构简单对操作要求低,在养殖场区便能设置,且成本低廉,更贴近民生。更贴近民生。更贴近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蟾蜍蝌蚪孵化池


[0001]本技术属于蟾蜍养殖领域,具体涉及蟾蜍蝌蚪孵化池。

技术介绍

[0002]在蟾蜍养殖行业中,孵化卵需要较多的条件,一般需要养殖人员有较高的养殖技术,孵化池现如今最常用的为一个池体加上优质的水定期充氧,有加温器控制温度,但常用的孵化池极消耗人力大范围养殖时很不实用,尤其是蟾蜍产卵时间并不一定在同一天,当多次孵化时所耗费的精力更多。
[0003]CN207118494U公开了一种蟾蜍卵孵化及蝌蚪培育网箱,其特征是,蟾蜍孵化网箱为圆形,由底圈、底部网片、立柱、侧壁网片、上圈、上盖网片、浮圈、水草固着绳组成,使用本技术蟾蜍卵孵化及蝌蚪培育网箱,把网箱设置于蟾蜍孵化水域内,网箱依靠浮圈的浮力悬浮于水体中,保持网箱的下半部位于水面以下,网箱的上半部位于水面以上,水草在水草固着绳的作用下悬浮于水体中,通过活动开口把蟾蜍卵均匀分散置于水草上方,避免蟾蜍卵堆积,蟾蜍卵在网箱内自主孵化,网箱在风力作用下在水体中围绕固定杆移动,避免网箱长时间位置固定,造成蟾蜍卵区域局部水域缺氧而影响蟾蜍卵的孵化,网箱网片隔离天敌对蝌蚪的危害,上盖网片避免鸟类对蝌蚪的侵袭,提高蟾蜍的孵化率及蝌蚪成活率。该专利提供的方案仍只能适合小批次,大量孵化时仍然难以顾及。
[0004]针对上述问题,需要提出一种可大量分批次孵化,且操作简单可以统一管理的孵化池。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蟾蜍蝌蚪孵化池,该技术的最大特点为,多个池体阵列分布组成孵化单元,多个孵化单元又紧密贴合,不仅有利于批次分类孵化又能统一管理,提高了孵化自由度且减小了管理难度。
[0006]蟾蜍蝌蚪孵化池,该孵化池包括:
[0007]多组孵化单元;每组孵化单元内有多个纵向排列的矩形池体,且所有的孵化单元横向排列;
[0008]池体的长为3~4m,宽为2m~3m,池体高为1m,相邻池体之间的壁厚为12~15cm,池体内加水一般控制在深20cm~30cm即可,便于蟾蜍蝌蚪生长。
[0009]相邻的孵化单元之间有进水管,进水管位于相邻两个孵化单元共有的侧壁上顶部,进水管上有多组左右对称设置的支路水管,每组支路水管通向左右两个相邻的池体;
[0010]每个池体的底部设置有排水管,池体内部设置有加热管和增氧器,进水管上设置有阀门。
[0011]增氧器连接有氧气通道,氧气通道连接有氧气源。
[0012]增氧器为增加氧气的装置,增氧器可以是增氧盘。
[0013]池体为养殖区内所用的水泥制水池即可。
[0014]加热管内部有热气或热水,加热管自池体的一端进入,另一端穿出,加热管在池内体呈波浪形、连续的“U”形或盘管状;
[0015]或者是加热管为电加热管,加热管与电源相连接,且加热管由电磁阀控制。
[0016]支路水管位于每个池体侧壁的中心位置处,支路水管的出口端下方的池体上设置有网格板。当然也可以统一位于一侧,方便管理控制即可,网格板的设置可以有效地减缓水的冲击力,减少进水对池体内的影响。
[0017]优选的,孵化池包括五组孵化单元,每个孵化单元由五个纵向排列的池体组成,且相邻两个孵化单元紧密贴合共用一个侧壁。
[0018]支路水管的长度为池体宽度的1/10,支路水管的直径小于进水管的直径。
[0019]支路水管的出口端为向下弯曲,支路水管上均有阀门。
[0020]优选的,池体内部设置有温度感应器,温度感应器与控制器连接,控制器与加热器相连接,上述的结构可以实现孵化池内的水温自动调控,当水温低于设定的温度时,加热器开始工作,为孵化池内的水加热;当孵化池内的水温达到设定温度时,加热器停止工作。
[0021]每个池体的大小形状均相同。
[0022]池体内壁上设置有水位标识线,方便养殖人员观察水位判断是否往孵化池的池体中注入新鲜水源。
[0023]另一种方案:蟾蜍蝌蚪孵化池,该孵化池包括:
[0024]多组孵化单元;每组孵化单元内有多个纵向排列的矩形池体,且所有的孵化单元横向排列;
[0025]池体横边的侧壁上有供进水管通过的孔洞,进水管分成多条支路管道分别通向不同的孵化单元的池体中,支路管道在每个池体的上方都有出口,支路管道上有阀门;
[0026]每个池体内的底部设置有排水管,池体内的底部设置有加热管,每条支路管道上均设置有阀门,阀门设置于靠近进水管的位置处。
[0027]在支路管道上与阀门相邻的位置设置有流量计,这样便可实现只在阀门处便可控制整个孵化池的加水,更加方便。
[002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9](1)多个池体阵列分布组成孵化单元,多个孵化单元又紧密贴合,不仅有利于批次分类孵化又能统一管理,提高了孵化自由度且减小了管理难度。
[0030](2)本孵化池结构简单对养殖场规模要求低,在养殖场区内便能自主建立,且成本低廉,小型养殖场与大型养殖企业均能使用。
附图说明
[0031]图1为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
[0032]图2为实施例3结构示意图;
[0033]图3为实施例4结构示意图。
[0034]图中:1

孵化单元,2

池体,3

进水管,4

支路水管,5

加热管,6

网格板,7

支路管道,8

流量计。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为了能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技术,现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更进一步的阐述。
[0036]实施例1
[0037]蟾蜍蝌蚪孵化池,该孵化池包括:
[0038]五组孵化单元1;每组孵化单元1内有五个纵向排列的矩形池体2,且所有的孵化单元1横向排列,且相邻两个孵化单元1紧密贴合共用一个侧壁。
[0039]池体2的长为3m,宽为2m,池体2高为1m,相邻池体2之间的壁厚为15cm。
[0040]相邻的孵化单元1之间有进水管3,进水管3位于相邻两个孵化单元1共有的侧壁上顶部,进水管3上有多组左右对称设置的支路水管4,每组支路水管4通向左右两个相邻的池体2;
[0041]每个池体2的底部设置有排水管,池体2内部设置有加热管5和增氧器,进水管3上设置有阀门。
[0042]增氧器和氧气通道相连接,氧气通道和空气泵连接,空气泵将抽到的空气通过氧气通道输送到增氧器中。
[0043]加热管5内部有热水,加热管5自池体2的一端进入,另一端穿出,加热管5在池内体呈连续的“U”形;
[0044]支路水管4自进水管3向池体2内延伸,且支路水管4位于每个池体2侧壁的中心位置处。
[0045]支路水管4的长度为池体2宽度的1/10,支路水管4的直径小于进水管3的直径。
[0046]支路水管4的出口端为向下弯曲,支路水管4上均有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蟾蜍蝌蚪孵化池,其特征在于,该孵化池包括:多组孵化单元;每组孵化单元内有多个纵向排列的矩形池体,且所有的孵化单元横向排列;相邻的孵化单元之间有进水管,进水管位于相邻两个孵化单元共有的侧壁上顶部,进水管上有多组左右对称设置的支路水管,每组支路水管通向左右两个相邻的池体;每个池体的底部设置有排水管,池体内部设置有加热管和增氧器,进水管上设置有阀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蟾蜍蝌蚪孵化池,其特征在于,加热管内部有热气或热水,加热管自池体的一端进入,另一端穿出,加热管在池内体呈波浪形、连续的“U”形或盘管状;或者是加热管为电加热管,加热管与电源相连接,且加热管由电磁阀控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蟾蜍蝌蚪孵化池,其特征在于,支路水管位于每个池体壁的中心位置处,支路水管的出口端下方的池体上设置有网格板。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蟾蜍蝌蚪孵化池,其特征在于,孵化池包括五组孵化单元,每个孵化单元由五个纵向排列的池体组成,且相邻两个孵化单元紧密贴合共用一个侧壁。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继法贾秋彦胡晶红安佰国林雪蔡玉峰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康宇中药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