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备碳源用菌糠预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42316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3 11: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制备碳源用菌糠预处理方法。该制备碳源用菌糠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原料选择与清洗,选择新鲜菌糠在水中浸泡去除可溶性杂质后,在65℃下烘箱烘干;步骤S2、碱处理,取500g烘干后的菌糠放置在反应池中,按固液比1:20的比例,加入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制备碳源用菌糠预处理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环境保护
,具体为一种制备碳源用菌糠预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污水处理尾水普遍存在碳氮比低、有机物浓度低和总氮含量高的情况,严重影响了污水处理效果,目前污水处理的主流脱氮方法为基于活性污泥法的“硝化

反硝化”工艺,然而大部分城镇污水处理厂存在进水碳源不足、碳氮比失衡问题,限制了传统生物工艺对氮的去除效果,目前的外加碳源主要有三种:传统碳源、合成高聚物固体碳源和天然纤维素固体碳源,其中,传统的外加碳源主要低分子有机物(如甲醇、乙酸钠)和糖类物质,但是存在以下问题:甲醇毒性大、安全性能差;乙酸钠价格昂贵、污泥产率高;糖类生物可利用性较差,反硝化速率相对较低,易引起细菌大量繁殖,增加出水中COD值;合成高聚物固体碳源与升流式固定反应器,成本高;天然纤维素固体碳源无生物毒性、比表面积大、来源广泛、成本低廉,将其用作外加碳源不仅可提高脱氮效率,还能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采用天然纤维素类农业废弃物为外加固体碳源,是强化生物脱氮效果的有效技术手段之一。但未经预处理的天然纤维素类固体碳源含有不易被分解利用的成分,因此需要对固体碳源进行预处理,提高其释碳性能。预处理的目的是破坏植物体表面结构,增大比表面积和孔隙率,为微生物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同时降低植物体内木质素比重,改变纤维素等高分子有机物的结晶度,从而更容易释放碳元素,并提高植物材料的可生化性和微生物对植物体的利用率。
[0003]随着人们对食用菌需求量的增加及食用菌栽培技术的普及,食用菌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导致生产食用菌后的废培养基—蘑菇菌糠大量堆积。据统计,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一大食用菌生产国,年产食用菌约为1000万t,占世界产量的70%以上。菌糠是由食用菌和菌丝残体以及经食用菌分解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组成的复合物,不仅含有氨基酸、蛋白质、糖及脂肪等可溶性碳源,还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可谓是营养成分相对高而全。目前,菌糠除一小部分被用作饲料、饵料及肥料外,绝大部分采用焚烧处理,既造成了资源浪费,又污染了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制备碳源用菌糠预处理方法,解决了现有天然纤维素固体碳源易被分解利用的成分,释碳效率较低,释碳持续性较差的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制备碳源用菌糠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8]步骤S1、原料选择与清洗,选择新鲜菌糠在水中浸泡去除可溶性杂质后,在65℃下烘箱烘干;
[0009]步骤S2、碱处理,取500g烘干后的菌糠放置在反应池中,按固液比1:20的比例,加
入1%

2%的碱溶液中浸没步骤S1中得到的菌糠材料,浸泡温度在65

80℃,浸泡2

5h后过滤取出样品,用蒸馏水反复洗涤直至溶液pH成中性,得到碱处理后的菌糠;
[0010]步骤S3、超声波处理,取碱处理后的菌糠,放置在超声波机中,以固液质量比1:100的比例加入蒸馏水,并置于超声波振荡器中,在30

50KHz的超声波频率中,超声处理30min;
[0011]步骤S4、粉碎,菌糠在70

85℃下干燥24h后进行粉碎处理,完成碳源用菌糠预处理。
[0012]优选的,所述所述新鲜菌糠是由食用菌和菌丝残体以及经食用菌分解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组成的复合物,不仅含有氨基酸、蛋白质、糖及脂肪等可溶性碳源,还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
[0013]优选的,步骤S2中,所述碱溶液为NaOH溶液、KOH溶液、氨水溶液中的任一一种。
[0014]优选的,碱处理步骤能替换为酸处理,酸处理操作为:取500g烘干后的菌糠放置在反应池中,按固液比1:20的比例,加入20%的HCl溶液浸没步骤S1中得到的菌糠材料,浸泡温度在65

80℃,浸泡2

5h后过滤取出样品,用蒸馏水反复洗涤直至溶液pH成中性,得到酸处理后的菌糠,所述HCl溶液浓度范围在15%~25%之间。
[0015]优选的,所述菌糠预处理后采用生物可降解的骨架材料进行包裹,菌糠中的碳源可稳定释放,同时添加增塑料和偶联剂以增强材料的机械性能,具体操作为:将可生物降解骨架材料与预处理后的菌糠进行混合,同时添加增塑剂T60和偶联剂KH

550,骨架材料占比15%,增塑剂和偶联剂各占2.5%,注塑成型,即得菌糠固相反硝化碳源材料。
[0016]优选的,所述可生物降解骨架材料为聚乙烯醇(PVA)、聚乳酸(PLA)和聚己内酯(PCL)中任一一种或几种混合组成,增塑剂为T60、SK50、己二酸二辛酯和葵二酸二辛酯中任一一种,偶联剂为KH

550、KH

560、KH

570、KH

590中任一一种。
[0017](三)有益效果
[0018]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制备碳源用菌糠预处理方法,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制备碳源用菌糠预处理方法,通过对菌糠进行预处理得到能够得到COD释放量、反硝化效率高的碳源,菌糠作为一种农业废弃物,含有大量的有机质及多种微量元素,经过适当预处理后可成为微生物的碳源,但目前并未得到有效利用,以菌糠为主要材料,开发菌糠固相反硝化碳源材料,作为污水反硝化脱氮处理的替代碳源,尚未见相关报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19]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实施例1
[002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制备碳源用菌糠预处理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22]步骤S1、原料选择与清洗,选择新鲜的菌糠,在水中浸泡去除可溶性杂质后,在65℃下烘箱烘干;
[0023]步骤S2、碱处理,取500g烘干后的菌糠放置在反应池中,按固液比1:20的比例加入1%的NaOH溶液浸没步骤S1中得到的菌糠材料,浸泡温度在70℃,浸泡4h后过滤取出样品,用蒸馏水反复洗涤直至溶液pH成中性,得到碱处理后的菌糠;
[0024]步骤S3、超声波处理,取碱处理后的菌糠,放置在超声波机中,以固液质量比1:100
的比例加入蒸馏水,并置于超声波振荡器中,在40KHz超声波频率中,超声处理30min;
[0025]步骤S4、粉碎,菌糠在65℃下干燥24h后进行粉碎处理,完成碳源用菌糠预处理。
[0026]进一步的,所述新鲜菌糠是由食用菌和菌丝残体以及经食用菌分解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组成的复合物,不仅含有氨基酸、蛋白质、糖及脂肪等可溶性碳源,还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
[0027]进一步的,所述菌糠预处理后采用生物可降解的骨架材料进行包裹,菌糠中的碳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备碳源用菌糠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菌糠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原料选择与清洗,选择新鲜菌糠在水中浸泡去除可溶性杂质后,在65℃下烘箱烘干;步骤S2、碱处理,取500g烘干后的菌糠放置在反应池中,按固液比1:20的比例,加入1%

2%的碱溶液中浸没步骤S1中得到的菌糠材料,浸泡温度在65

80℃,浸泡2

5h后过滤取出样品,用蒸馏水反复洗涤直至溶液pH成中性,得到碱处理后的菌糠;步骤S3、超声波处理,取碱处理后的菌糠,放置在超声波机中,以固液质量比1:100的比例加入蒸馏水,并置于超声波振荡器中,在30

50KHz的超声波频率中,超声处理30min;步骤S4、粉碎,菌糠在70

85℃下干燥24h后进行粉碎处理,完成碳源用菌糠预处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备碳源用菌糠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鲜菌糠是由食用菌和菌丝残体以及经食用菌分解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组成的复合物,不仅含有氨基酸、蛋白质、糖及脂肪等可溶性碳源,还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备碳源用菌糠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所述碱溶液为NaOH溶液、KOH溶液、氨水溶液中的任一一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备碳源用菌糠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碱处理步骤能替换为酸处理,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管鸿才郑卉陈盈潘钦权孙雅峰邹颖颖邵建雷黄志达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市工业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