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少灰尘堆积的二次风大风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42252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3 11: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减少灰尘堆积的二次风大风箱,涉及燃煤发电技术领域。包括二次风入口管,二次风入口管上设有二次风总风管,二次风总风管上设置连接风管,二次风总风管的出风口端设有二次风大风箱,燃烧器喷嘴和二次风大风箱上均设有SOFA风箱;二次风入口管与二次风总风管的连接处、二次风总风管与二次风大风箱的连接处、连接风管与燃烧器喷嘴的连接处、二次风总风管的拐角处均呈圆弧状;二次风总风管、连接风管内设置第一导流板,多个第一导流板均呈圆弧状,第一导流板与二次风总风管、连接风管之间可拆卸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对四角切圆燃烧煤粉锅炉的二次风系统结构进行了改进优化,减少了灰尘的堆积。积。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减少灰尘堆积的二次风大风箱


[0001]本技术主要涉及燃煤发电
,具体是一种减少灰尘堆积的二次风大风箱。

技术介绍

[0002]在四角切圆燃烧煤粉锅炉中,二次风箱是锅炉燃烧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将燃料燃烧所需要的空气集中收集,并均匀分配给各个燃烧器,使燃料在锅炉中充分燃烧。但在锅炉实际运行过程中,时常会发现大量的飞灰沉积在二次风大风箱内,严重影响了锅炉安全、经济运行。
[0003]煤粉锅炉中,二次风由风机将空气引入锅炉尾部回转式空气预热器中进行加热。煤粉燃烧产生的大量烟气通过空气预热器的烟气侧,蓄热元件吸收烟气中的热量,同时烟气中的飞灰颗粒会部分沉积在蓄热元件。当蓄热元件旋转至空气侧时,热量会使空气温度升高形成热风,而热风也会携带蓄热元件上较细的飞灰颗粒经过二次风总管进入大风箱。
[0004]飞灰颗粒进入大风箱后,大部分会随着二次风经过燃烧器进入炉膛,只有小部分沉积在大风箱内。虽然沉积的灰尘比例较少,但机组长时间运行后,飞灰在大风箱底部沉积厚度也可达l

2m。
[0005]锅炉运行过程中,大风箱内的积灰若不能及时清理,会使大风箱内的气流受到严重影响。大风箱内的部分流体通道会发生阻塞,导致炉膛四角的二次风气流速度分布不均匀,二次风与煤粉气流不能充分混合,造成煤粉燃烧不充分。如果流过部分喷嘴的二次风携带飞灰量大幅增多,还会造成喷嘴附近水冷壁磨损。
[0006]在对相关主题的检索中,专利ZL202121776787.2公开了一种防止旋流燃烧器大风箱积灰的二次风箱和锅炉系统,,包括风箱本体、集灰管路以及若干层隔板,风箱本体的内部在每排旋流器的下方设置有能够将风箱本体内分隔为若干通道的隔板,每层隔板以及风箱本体的底面上设有若干集灰漏斗,集灰漏斗的底部设有贯穿隔板以及风箱本体底面的输灰管,输灰管上设有翻板门,风箱本体底面的集灰漏斗连接输灰管与集灰管路连接,通过对原有的二次风箱进行改造,使其具有输灰能力。但是这种方式对二次风箱的结构改动较大,使用成本高,且占用空间较大,适用范围窄。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减少灰尘堆积的二次风大风箱,它对四角切圆燃烧煤粉锅炉的二次风系统结构进行了改进优化,减少了灰尘的堆积。
[0008]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9]一种减少灰尘堆积的二次风大风箱,包括二次风入口管,所述二次风入口管上设有二次风总风管,所述二次风总风管上设置连接风管,所述连接风管的出风口端设有燃烧器喷嘴,所述二次风总风管的出风口端设有二次风大风箱,所述燃烧器喷嘴和二次风大风箱上均设有SOFA风箱;
[0010]所述二次风入口管与二次风总风管的连接处、二次风总风管与二次风大风箱的连接处、连接风管与燃烧器喷嘴的连接处、二次风总风管的拐角处均呈圆弧状;
[0011]所述二次风总风管、连接风管内设置第一导流板,所述第一导流板位于二次风总风管、连接风管的圆弧状拐角位置处,每个所述圆弧状拐角位置处的第一导流板均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导流板均呈圆弧状,所述第一导流板与二次风总风管、连接风管之间可拆卸固定连接。
[0012]所述第一导流板之间间距相同。
[0013]所述二次风总风管的出风口端设置栅格。
[0014]所述连接风管的入口端设置第二导流板。
[0015]对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本技术通过对二次风系统的拐角处进行圆弧改进,并在管道内设置导流板,使得进行大风箱的气流速度分布均匀、分量均匀,有效减缓了飞灰颗粒的沉积,对二次风系统部件改动小,且导流板位置可调,使用灵活便捷,成本低,适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0017]附图1是现有四角切圆燃烧煤粉锅炉的二次风系统结构;
[0018]附图2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9]附图3是本技术二次风总风管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0]附图4是附图3正视图结构示意图;
[0021]附图5是本技术二次风大风箱与二次风总风管出口端结构示意图;
[0022]附图6是本技术连接风管与燃烧器喷嘴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3]附图7是二次风系统在图1结构时的气体流线图;
[0024]附图8是二次风系统在图1结构时的颗粒轨迹图;
[0025]附图9是本技术结构的气体流线图;
[0026]附图10是本技术结构的气体流线图。
[0027]附图中所示标号:1、二次风入口管;2、二次风总风管;3、连接风管;4、燃烧器喷嘴;5、二次风大风箱;6、SOFA风箱;7、第一导流板;8、栅格;9、第二导流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8]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技术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技术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限定的范围。
[0029]本技术中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同时,为了清楚地表达各构件之间的连接关系和工作原理,说明书附图采用机构运动的简图的方式进行了整理绘制,在此不再详述。
[0030]如附图所示,一种减少灰尘堆积的二次风大风箱,其主体结构包括二次风入口管1,所述二次风入口管1上设有二次风总风管2,所述二次风总风管2上设置连接风管3,,图1
为四角切圆燃烧煤粉锅炉二次风系统的原始结构,二次风系统由二次风入口管道、二次风总风管、大风箱、燃尽风箱和各燃烧器喷嘴组成。从图中可以看出,二次风进入二次风系统后,要经过3个90
°
弯头才能进入大风箱,进入大风箱后的二次风要向左右两侧的两个角分配流量。由于二次风总管和大风箱结构特点,进入大风箱后的气流向两侧角分配的时候并不均匀,导致拐角处角大风箱底部的飞灰颗粒沉积量较多。运行时间较长后,就会有大量飞灰沉积,堵塞大风箱底部的流通通道。所述连接风管3的出风口端设有燃烧器喷嘴4,所述二次风总风管2的出风口端设有二次风大风箱5,所述燃烧器喷嘴4和二次风大风箱5上均设有SOFA风箱6;所述二次风入口管1与二次风总风管2的连接处、二次风总风管2与二次风大风箱5的连接处、连接风管3与燃烧器喷嘴4的连接处、二次风总风管2的拐角处均呈圆弧状;所述二次风总风管2、连接风管3内设置第一导流板7,所述第一导流板7位于二次风总风管2、连接风管3的圆弧状拐角位置处,每个所述圆弧状拐角位置处的第一导流板7均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导流板7均呈圆弧状,优选地,导流板厚度为10mm,导流板高度与二次风总风管高度相同,导流板间距及导流板与管道壁面间的距离都相等,所述第一导流板7与二次风总风管2、连接风管3之间可拆卸固定连接,便于拆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少灰尘堆积的二次风大风箱,包括二次风入口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风入口管(1)上设有二次风总风管(2),所述二次风总风管(2)上设置连接风管(3),所述连接风管(3)的出风口端设有燃烧器喷嘴(4),所述二次风总风管(2)的出风口端设有二次风大风箱(5),所述燃烧器喷嘴(4)和二次风大风箱(5)上均设有SOFA风箱(6);所述二次风入口管(1)与二次风总风管(2)的连接处、二次风总风管(2)与二次风大风箱(5)的连接处、连接风管(3)与燃烧器喷嘴(4)的连接处、二次风总风管(2)的拐角处均呈圆弧状;所述二次风总风管(2)、连接风管(3)内设置第一导流板(7),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兴李染生付喜亮刘贵喜孟浩赵凯孙利吉利特李万荣王茂林侯赟侯建军袁弘田志飞尹君郭江奔
申请(专利权)人:内蒙古京能盛乐热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