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层球拍碳纤维布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41881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3 11: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双层球拍碳纤维布结构,包括结构主体,所述结构主体包括上下分布设置的第一复合碳纤维布及第二复合碳纤维布,并且所述第一复合碳纤维布与第二复合碳纤维布之间设有多个弹性块,所述第一复合碳纤维布包括第一碳纤维布以及设于所述第一碳纤维布表面上的吸汗膜与抗菌膜,所述吸汗膜与抗菌膜上下分布设置,所述第二复合碳纤维布包括第二碳纤维布、第一粘连层以及第二粘连层,所述第一粘连层设于所述第二碳纤维布的上端面,所述第二粘连层设于所述第二碳纤维布的下端面。粘连层设于所述第二碳纤维布的下端面。粘连层设于所述第二碳纤维布的下端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层球拍碳纤维布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球拍碳纤维布
,具体为双层球拍碳纤维布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碳纤维,是一种含碳量在95%以上的高强度、高模量纤维的新型纤维材料,它是由片状石墨微晶等有机纤维沿纤维轴向方向堆砌而成,经碳化及石墨化处理而得到的微晶石墨材料;
[0003]然而现有技术中球拍手柄部分的布料结构过于简单,功能性单一,无法很好的满足使用者的需求,并且布料结构绝大多数都为单层结构,实用性较差,因此亟需设计一种双层球拍碳纤维布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方案的不足,本技术提供双层球拍碳纤维布结构。
[0005]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双层球拍碳纤维布结构,包括结构主体,所述结构主体包括上下分布设置的第一复合碳纤维布及第二复合碳纤维布,并且所述第一复合碳纤维布与第二复合碳纤维布之间设有多个弹性块;
[0006]所述第一复合碳纤维布包括第一碳纤维布以及设于所述第一碳纤维布表面上的吸汗膜与抗菌膜,所述吸汗膜与抗菌膜上下分布设置;
[0007]所述第二复合碳纤维布包括第二碳纤维布、第一粘连层以及第二粘连层,所述第一粘连层设于所述第二碳纤维布的上端面,所述第二粘连层设于所述第二碳纤维布的下端面。
[0008]优选地,所述弹性块均为柱形结构,多个所述弹性块沿第一复合碳纤维布及第二复合碳纤维布的长边方向阵列分布。
[0009]优选地,多个所述弹性块的其中一端与第一粘连层相互连接,所述第一碳纤维布的底部设有第三粘连层,所述弹性块的另外一端与第三粘连层相互连接。
[0010]优选地,所述第一复合碳纤维布的厚度大于第二复合碳纤维布的厚度。
[0011]优选地,所述第一碳纤维布的表面上成型有凹凸状的防滑纹。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通过在第一碳纤维布的表面上设置吸汗膜以及抗菌膜,并且于第一碳纤维布的表面上成型凹凸状的防滑纹,从而使第一复合碳纤维布同时具有吸汗、抗菌以及防滑的功能,第二碳纤维布通过第二粘连层与球拍手柄连接,另外,第一复合碳纤维布与第二复合碳纤维布之间还设置有多个弹性块,从而提高碳纤维布的握持舒适感。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第一复合碳纤维布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第二复合碳纤维布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第一碳纤维布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标号:
[0019]第一复合碳纤维布1、第一碳纤维布11、防滑纹111、吸汗膜12、抗菌膜13、第三粘连层14、第二复合碳纤维布2、第二碳纤维布21、第一粘连层22、第二粘连层23、弹性块3。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如图1

4所示,本技术提供了双层球拍碳纤维布结构,包括结构主体,所述结构主体包括上下分布设置的第一复合碳纤维布1及第二复合碳纤维布2,并且所述第一复合碳纤维布1与第二复合碳纤维布2之间设有多个弹性块3;
[0022]所述第一复合碳纤维布1包括第一碳纤维布11以及设于所述第一碳纤维布1表面上的吸汗膜12与抗菌膜13,所述吸汗膜12与抗菌膜13上下分布设置,所述抗菌膜13与第一碳纤维布11胶粘连接,所述吸汗膜12与抗菌膜13胶粘连接;
[0023]所述第二复合碳纤维布2包括第二碳纤维布21、第一粘连层22以及第二粘连层23,所述第一粘连层22设于所述第二碳纤维布21的上端面,所述第二粘连层23设于所述第二碳纤维布21的下端面,所述第一粘连层22的厚度与第二粘连层23的厚度相等;
[0024]所述第二碳纤维布21的纤维密度大于所述第一碳纤维布11的纤维密度,因此第二碳纤维布21的强度大于第一碳纤维布11的强度,并且第二碳纤维布21的耐磨强度大于第一碳纤维布11。
[0025]所述弹性块3均为柱形结构,多个所述弹性块3沿第一复合碳纤维布1及第二复合碳纤维布2的长边方向阵列分布。
[0026]多个所述弹性块3的其中一端与第一粘连层22相互连接,所述第一碳纤维布11的底部设有第三粘连层14,所述弹性块3的另外一端与第三粘连层14相互连接。
[0027]所述第一复合碳纤维布1的厚度大于第二复合碳纤维布2的厚度。
[0028]所述第一碳纤维布11的表面上成型有凹凸状的防滑纹111。
[0029]通过在第一碳纤维布的表面上设置吸汗膜以及抗菌膜,并且于第一碳纤维布的表面上成型凹凸状的防滑纹,从而使第一复合碳纤维布同时具有吸汗、抗菌以及防滑的功能,第二碳纤维布通过第二粘连层与球拍手柄连接,另外,第一复合碳纤维布与第二复合碳纤维布之间还设置有多个弹性块,从而提高碳纤维布的握持舒适感。
[0030]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双层球拍碳纤维布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结构主体,所述结构主体包括上下分布设置的第一复合碳纤维布及第二复合碳纤维布,并且所述第一复合碳纤维布与第二复合碳纤维布之间设有多个弹性块;所述第一复合碳纤维布包括第一碳纤维布以及设于所述第一碳纤维布表面上的吸汗膜与抗菌膜,所述吸汗膜与抗菌膜上下分布设置;所述第二复合碳纤维布包括第二碳纤维布、第一粘连层以及第二粘连层,所述第一粘连层设于所述第二碳纤维布的上端面,所述第二粘连层设于所述第二碳纤维布的下端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球拍碳纤维布结构,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福平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超强运动器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