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用途智能气压床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415195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3 11: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床垫技术领域,尤其为多用途智能气压床垫,包括充气床垫、安装在支撑架上用于控制充气床垫工作状态的主控台,以及位于充气床垫一侧的充气组件,所述充气床垫对应人体颈部、背部和臀部处各开设有一个安装槽,充气床垫位于安装槽处均安装有波动气囊,所述充气床垫位于波动气囊两侧的安装槽处设置有翻身气囊,并且翻身气囊的顶部安装有重力传感器。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充气床垫上设置翻身气囊和波动气囊,翻身气囊和波动气囊通过充气组件和循环泵进行控制,能够实现病患者的身体调节,自行进行翻身、按摩,不需要人力操作,保证舒适性,解决了现阶段装置不能兼顾理疗效果与舒适性的问题。的问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用途智能气压床垫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床垫
,具体为多用途智能气压床垫。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老龄化的日益加重,需要长时间卧床休息的老人和患者数量不断增加,容易出现一些护理性疾病,其中褥疮是一种最常见的护理疾病,褥疮又称压疮、压力性溃疡,是由于身体局部皮肤长期受压影响血液循环,导致皮肤和皮下组织营养缺乏,而出现损伤、溃疡甚至坏死,好发于长期卧床、体质虚弱的患者,常好发于受压的骨突起部位,如骶尾骨、坐骨结节、股骨粗隆、足外踝及足跟处等,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受褥疮困扰的高达1500万人,过高的感染使得每年死于压疮并发症的患者高达6万多人,因此,对于长期卧床的老人和患者来说一定要做好褥疮的预防护理工作。
[0003]常见的护理方法包括每隔一两个小时协助翻身一次以及对受压做按摩等,对护理人员来说都是很大的负担,预防褥疮的产品因此应运而生,目前市场上常见的预防褥疮床垫有纯静态和纯动态两种,其中纯动态为充气气囊结构,通过对充气气囊的循环充放气来实现改变患者体位的方式,虽然效果较好,但牺牲了舒适性,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来说体验感太差;纯静态主要通过材质来改变患者体位和增强通风,舒适性较好,但预防效果一般,且未对床垫进行功能分区,对特定患者无法兼顾。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多用途智能气压床垫,通过在充气床垫上设置翻身气囊和波动气囊,翻身气囊和波动气囊通过充气组件和循环泵进行控制,能够实现病患者的身体调节,自行进行翻身、按摩,不需要人力操作,保证舒适性,解决了现阶段装置不能兼顾理疗效果与舒适性的问题。
[0005](二)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多用途智能气压床垫,包括充气床垫、安装在支撑架上用于控制充气床垫工作状态的主控台,以及位于充气床垫一侧的充气组件,所述充气床垫对应人体颈部、背部和臀部处各开设有一个安装槽,充气床垫位于安装槽处均安装有波动气囊,所述充气床垫位于波动气囊两侧的安装槽处设置有翻身气囊,并且翻身气囊的顶部安装有重力传感器,重力传感器的输出端和主控台内侧处理终端的输入端电性连接,且主控台的外侧安装有警示结构,处理终端的输出端和警示结构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充气组件包括位于支撑架一侧的防护架,以及安装在防护架上的气压泵一、气压泵二和气压泵三,其中,气压泵一的输出端口连通有床垫充气软管,床垫充气软管的末端连接在充气床垫的进气口上,所述气压泵二的输出端口和气压泵三的输出端口均设置有多通阀,位于气压泵二处的多通阀上连接有多个用于对波动气囊进行充气的气囊充气软管一,位于气压泵三处的多通阀上连接有用于对
翻身气囊进行充气处理的气囊充气软管二,所述气囊充气软管一以及气囊充气软管二上均安装有气压传感器,气压传感器的输出端均与主控台内的处理终端电连接,波动气囊和翻身气囊的底部均设置有排气口,排气口与对应的循环泵连接,循环泵的输入端与处理终端的输出端电连接。
[0006]进一步地,所述床垫充气软管、气囊充气软管一以及气囊充气软管二上均安装有电磁阀,主控台内处理终端的输出端与电磁阀的输入端电连接。
[0007]进一步地,所述气压泵二和气压泵三上均安装有定时器,主控台内处理终端的输出端分别与定时器的输入端及气压泵一的输入端电连接。
[0008]进一步地,所述防护架上安装有电源适配器,电源适配器并联在气压泵一、气压泵二和气压泵三的供电电路上。
[0009]进一步地,所述警示结构包括固定在主控台一侧的绝缘板,以及安装在绝缘板上的警报器和开关,警报器和开关串联连接。
[0010]进一步地,所述充气床垫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一条可对扣的医用约束带。
[0011]进一步地,所述翻身气囊和波动气囊上均设置有气管接头,气管接头和充气床垫内对应的供气软管连接。
[0012]进一步地,所述主控台上安装有操控面板,并且主控台的一侧开设有散热窗口。
[0013]进一步地,所述充气床垫包括聚酯胺纤维聚合物层、太空记忆棉防护层、高分子材料层、EPE防震材料层,其中,聚酯胺纤维聚合物层的外表面覆接有纳米级微孔膜,太空记忆棉防护层固定连接在聚酯胺纤维聚合物层上,高分子材料层固定在太空记忆棉防护层上,EPE防震材料层固定在高分子材料层上,气囊本体设置在EPE防震材料层的内侧。
[0014](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多用途智能气压床垫,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充气床垫上安装可拆除的翻身气囊和波动气囊,翻身气囊通过气压泵和循环泵进行操作控制,控制翻身气囊和波动气囊的进气和出气,其中,三个波动气囊对应在人体的颈部、背部和臀部,能够进行中央波动、肢体波动,根据需求进行调节使用,不需要人力操作,翻身气囊位于波动气囊的两侧,能够进行左侧翻身、右侧翻身和左右翻身,功能性较强,实现病患者的身体按摩、调节,避免褥疮等护理疾病的发生,气压泵上安装有定时器,能够通过主控台上的操控面板进行操作,实现波动气囊、翻身气囊状态的定时处理。
[0015]2、本专利技术,通过在翻身气囊的上表面安装重力传感器,重力传感器能够监测病患者的身体状态,当病患者被翻身气囊推下病床上时,警报器能够第一时间工作,医护人员可以及时查知,避免危险事故的发生,同时充气床垫上还设置有医用约束带,进一步保证病患者的身体安全。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充气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警示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翻身气囊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充气床垫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流程框图。
[0017]图中:1、充气床垫;101、聚酯胺纤维聚合物层;102、太空记忆棉防护层;103、高分子材料层;104、EPE防震材料层;2、翻身气囊;3、波动气囊;4、医用约束带;5、安装槽;6、充气组件;601、防护架;602、气压泵一;603、床垫充气软管;604、电磁阀;605、气囊充气软管一;606、气压传感器;607、多通阀;608、定时器;609、气压泵二;6010、电源适配器;6011、气压泵三;7、支撑架;8、操控面板;9、主控台;10、警示结构;1001、绝缘板;1002、警报器;1003、开关;11、散热窗口;12、气管接头;13、重力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0019]如图1、图2、图4和图6所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提出的多用途智能气压床垫,包括充气床垫1、安装在支撑架7上用于控制充气床垫1工作状态的主控台9,以及位于充气床垫1一侧的充气组件6,充气床垫1对应人体颈部、背部和臀部处各开设有一个安装槽5,充气床垫1位于安装槽5处均安装有波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多用途智能气压床垫,包括充气床垫(1)、安装在支撑架(7)上用于控制充气床垫(1)工作状态的主控台(9),以及位于充气床垫(1)一侧的充气组件(6),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床垫(1)对应人体颈部、背部和臀部处各开设有一个安装槽(5),充气床垫(1)位于安装槽(5)处均安装有波动气囊(3),所述充气床垫(1)位于波动气囊(3)两侧的安装槽(5)处设置有翻身气囊(2),并且翻身气囊(2)的顶部安装有重力传感器(13),重力传感器(13)的输出端和主控台(9)内侧处理终端的输入端电性连接,且主控台(9)的外侧安装有警示结构(10),处理终端的输出端和警示结构(10)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充气组件(6)包括位于支撑架(7)一侧的防护架(601),以及安装在防护架(601)上的气压泵一(602)、气压泵二(609)和气压泵三(6011),其中,气压泵一(602)的输出端口连通有床垫充气软管(603),床垫充气软管(603)的末端连接在充气床垫(1)的进气口上,所述气压泵二(609)的输出端口和气压泵三(6011)的输出端口均设置有多通阀(607),位于气压泵二(609)处的多通阀(607)上连接有多个用于对波动气囊(3)进行充气的气囊充气软管一(605),位于气压泵三(6011)处的多通阀(607)上连接有用于对翻身气囊(2)进行充气处理的气囊充气软管二,所述气囊充气软管一(605)以及气囊充气软管二上均安装有气压传感器(606),气压传感器(606)的输出端均与主控台(9)内的处理终端电连接,波动气囊(3)和翻身气囊(2)的底部均设置有排气口,排气口与对应的循环泵连接,循环泵的输入端与处理终端的输出端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途智能气压床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床垫充气软管(603)、气囊充气软管一(605)以及气囊充气软管二上均安装有电磁阀(604),主控台(9)内处理终端的输出端与电磁阀(604)的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剑晖白向军牛牧陈梅刘允球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大麦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