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快速充放气的翻身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159295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30 18:22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快速充放气的翻身组件,包括气床垫和设置于气床垫底部的两组第一气囊和一组第二气囊,本技术通过在气床垫的底部设置有两组第一气囊和一组第二气囊,当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在充气后对气床垫进行支撑,方便气床垫向一侧倾斜,由于将原有单个气囊更改为两组第一气囊和一组第二气囊,整体充气体积缩减一半,在使用相同功率气泵的条件下,比传统充气速度提升一倍,然后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单独连通三通电磁阀,三通电磁阀可以单独对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进行充放气,在原有充气体积缩减一半的情况下,三组三通电磁阀同时放气,相对于传统气囊放气速度提升六倍,有助于在紧急情况下对气床垫的倾斜角度进行快速调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翻身床垫,具体为一种可快速充放气的翻身组件


技术介绍

1、预防压疮一直是基础护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它是评价护理工作质量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护理学领域中的难题。两小时翻身法是目前国内外应对卧床病人预防褥疮的主流方法,翻身时动作应轻柔,避免拖、拉、推以免损伤皮肤。定时用温水擦身或用热水进行局部按摩,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2、充气式翻身气囊是现在常用的辅助翻身手段。目前的翻身气囊都为单个气囊,或为圆形,或为方形(中间带拉筋),为了能达到30°的翻身效果,气囊体积庞大,充气容积大,充气速度慢。在需要心脏复苏术“cpr”抢救时,很难快速放气使气床垫达到平铺功能,不太满足防褥疮气床垫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中的要求,也不符合实际的临床需求。另外,气囊的生产工艺也较为复杂,故障率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快速充放气的翻身组件,通过将传统的单个气囊更改为三个呈品字状设置的三组气囊,气囊的整体充气体积减至一般,使充气速度提升一倍,然后三组气囊可以单独控制放气,使放气速度提升至原有速度的六倍,达到快速充放气的目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快速充放气的翻身组件,包括气床垫和设置于气床垫底部的两组第一气囊和一组第二气囊,所述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的一端通过接头连通有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另一端连通有三通电磁阀,所述三通电磁阀的一端连通有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远离三通电磁阀的一端连通有气泵,所述三通电磁阀的另一端连通有排气管。

3、优选的,所述气床垫的底部粘接有底布,所述底布底部的两侧均缝制有相互连接的固定带,所述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均位于固定带的内腔。

4、优选的,所述底布的底部固定有第一固定扣,所述第一气囊的表面固定有与第一固定扣扣接的第一活动扣,所述底布的两侧均缝制有布带,所述布带远离底布的一端固定有第二固定扣,所述第二气囊的表面固定有与第二固定扣扣接的第二活动扣。

5、优选的,所述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呈品字状分布,所述第一气囊贴合于气床垫的底部,所述第二气囊位于第一气囊的下方。

6、优选的,所述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呈圆柱状分布,所述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的两端呈圆弧状设置。

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8、本技术通过在气床垫的底部设置有两组第一气囊和一组第二气囊,当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在充气后对气床垫进行支撑,方便气床垫向一侧倾斜,由于将原有单个气囊更改为两组第一气囊和一组第二气囊,整体充气体积缩减一半,在使用相同功率气泵的条件下,比传统充气速度提升一倍,然后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单独连通三通电磁阀,三通电磁阀可以单独对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进行充放气,在原有充气体积缩减一半的情况下,三组三通电磁阀同时放气,相对于传统气囊放气速度提升六倍,有助于在紧急情况下对气床垫的倾斜角度进行快速调控。

9、本技术通过第一固定扣和第一活动扣可对两组第一气囊进行限位,然后布带以及第二固定扣和第二活动扣对第二气囊进行限位,以免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在干瘪状态下从固定带内滑脱。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快速充放气的翻身组件,包括气床垫(1)和设置于气床垫(1)底部的两组第一气囊(2)和一组第二气囊(3),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囊(2)和第二气囊(3)的一端通过接头连通有第一连接管(4),所述第一连接管(4)的另一端连通有三通电磁阀(5),所述三通电磁阀(5)的一端连通有第二连接管(6),所述第二连接管(6)远离三通电磁阀(5)的一端连通有气泵(7),所述三通电磁阀(5)的另一端连通有排气管(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快速充放气的翻身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床垫(1)的底部粘接有底布(9),所述底布(9)底部的两侧均缝制有相互连接的固定带(10),所述第一气囊(2)和第二气囊(3)均位于固定带(10)的内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快速充放气的翻身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布(9)的底部固定有第一固定扣(11),所述第一气囊(2)的表面固定有与第一固定扣(11)扣接的第一活动扣(12),所述底布(9)的两侧均缝制有布带(13),所述布带(13)远离底布(9)的一端固定有第二固定扣(14),所述第二气囊(3)的表面固定有与第二固定扣(14)扣接的第二活动扣(1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快速充放气的翻身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囊(2)和第二气囊(3)呈品字状分布,所述第一气囊(2)贴合于气床垫(1)的底部,所述第二气囊(3)位于第一气囊(2)的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快速充放气的翻身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囊(2)和第二气囊(3)呈圆柱状分布,所述第一气囊(2)和第二气囊(3)的两端呈圆弧状设置。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快速充放气的翻身组件,包括气床垫(1)和设置于气床垫(1)底部的两组第一气囊(2)和一组第二气囊(3),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囊(2)和第二气囊(3)的一端通过接头连通有第一连接管(4),所述第一连接管(4)的另一端连通有三通电磁阀(5),所述三通电磁阀(5)的一端连通有第二连接管(6),所述第二连接管(6)远离三通电磁阀(5)的一端连通有气泵(7),所述三通电磁阀(5)的另一端连通有排气管(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快速充放气的翻身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床垫(1)的底部粘接有底布(9),所述底布(9)底部的两侧均缝制有相互连接的固定带(10),所述第一气囊(2)和第二气囊(3)均位于固定带(10)的内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快速充放气的翻身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向军江剑晖牛牧楚恒斌薄皓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大麦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