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骨组织钻弯孔的激光缝合勾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41112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3 11: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骨组织钻弯孔的激光缝合勾装置,包括连于一体的缝合勾头端、杆部、膛体及后端部,所述杆部及膛体内设置用于发射的光纤子弹及相连的光纤子弹转接部,所述后端部接入主光纤。所述缝合勾头端设置具有电磁感应的转动球体。所述膛体的齿轮传动带动光纤子弹伸出缝合勾头端,通过附加记忆金属等方式实现光纤子弹在发射后行进过程中的转弯,再通过激光消融组织逐渐在骨组织特定部位钻一个精细的弧形弯孔并同步完成打磨和抛光。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设计巧妙,通过缝合勾头端角度和方向的变化,实现对钻孔入口部位的控制,通过齿轮传动带动控制光纤子弹伸缩,光纤子弹在行进中转弯并通过激光消融实现在骨组织特定部位钻一个精细弧形弯曲的孔。个精细弧形弯曲的孔。个精细弧形弯曲的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骨组织钻弯孔的激光缝合勾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激光钻孔医疗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骨组织钻弯孔的激光缝合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激光手术刀,作为一种代替传统金属刀以及高频电刀的治疗方式,成为现阶段最为安全、高效、低损伤的手术方法。钻孔是现阶段激光医疗加工的常见手段,利用激光的准直特性可实现高效、安全且低损伤的直孔加工。然而,对于人体内的复杂环境而言,部分场景下,需要对患者进行特殊的弯孔加工以达到治疗修复的目的。
[0003]带线锚钉技术是目前临床上进行组织修复缝合的标准技术,常规操作是先在骨组织上植入一枚锚钉,通过螺纹、倒刺或翼状结构在骨组织中实现锚定,然后利用锚钉尾孔预穿的缝线进行组织修复缝合。但无论材料如何改进,锚钉对人体始终是异物,而且锚钉本身有大小,有一定占位效应,还存在因为锚钉本身把持力不够,甚至从骨组织拔出,导致手术失败的风险,尤其对于合并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更是如此。临床上少数紧急情况下,医师术中临时需要进行组织修复缝合而没有准备锚钉或者因为费用等其他原因不能应用锚钉或者锚钉缝合失败甚至术中锚钉拔出的时候,应急的处理方法是在骨骼切面上钻直孔,再用针带线过孔,利用孔之间的骨梁实现锚定,然后进行组织缝合修复。但骨骼往往呈弧面(骨端)或柱状面(骨干),这样直孔的孔口和骨面形成锐角,就会出现所谓的“转弯杀手”效应对缝线造成切割,这在临床上只是没有办法的临时替代措施,不能常规用于组织修复缝合。如果能在骨骼上钻一个弧形弯曲的孔,并对孔壁进行抛光,再将缝线穿入孔道中,这样缝线和孔口就不是锐角的关系,不会因为“转弯杀手”效应对缝线造成切割,从而可以替代锚钉的作用,直接利用孔道进出口之间的骨梁实现锚定,然后再用线进行组织缝合修复。
[0004]然而现有用于医疗的激光钻孔装置主要还是钻直孔,如专利申请公布号为CN111053611A的激光骨科钻孔装置,其实现方案为:激光骨科钻孔装置包括固定件上置有的连接激光器的光纤,所述固定件上置有步进电机,所述步进电机经丝杠螺母付与手柄动配合连接。其解决的问题仍局限于钻直孔,前端钻孔的角度无法调节,仅仅可以改进钻孔的深度,其弊端是,对于需要进行弯孔加工的手术,还是无法应用解决,局限性较强。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骨组织钻弯孔的激光缝合勾装置,解决了传统激光钻孔装置无法进行弯孔加工治疗修复的问题。通过结构的巧妙设计,能在骨组织上钻一个精细弧形弯曲的孔,并对孔壁进行抛光,操作方便可控,可靠性高,还可同步或紧随其后将缝线穿入弧形孔道中,以弧形孔道进出口之间的骨梁替代传统的锚钉实现锚定,随后进行组织缝合修复的操作。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用于骨组织钻弯孔的激光缝合勾装置,包括连于一体的缝合勾头端、杆部、膛体及
后端部,所述杆部及膛体内设置用于发射的光纤子弹及相连的光纤子弹转接部,所述后端部接入主光纤,所述光纤子弹转接部的前端连接所述光纤子弹,其后端连接所述主光纤。
[0008]所述缝合勾头端设置具有电磁感应的转动球体,所述杆部的内壁与所述缝合勾头端的外侧在衔接部位形成可转动的空间,所述转动球体置于所述可转动的空间并连接电磁感芯片,所述电磁感芯片再通过所述杆部设置的内藏线路连接位于所述膛体表面的控制按钮,所述控制按钮通过电磁感芯片控制所述转动球体自由旋转。
[0009]进一步,所述缝合勾头端为尖锐锋利的鸟嘴样结构,可以在钻弯孔前直接穿过需要修复缝合的软组织,待钻弯孔带线完毕,可用缝线直接将需要修复缝合的软组织打结并固定在孔道进出口之间的骨梁上,以实现组织修复的操作。
[0010]可变的,缝合勾头端为尖锐锋利的斜切面样,同样可以在钻弯孔前直接穿过需要修复缝合的软组织。
[0011]可变的,所述缝合勾头端可为直行或不同旋转方向、不同弯曲角度的固定式结构。所述缝合勾头端和杆部之间,杆部与膛体之间可以是分开的。以直行或不同旋转角度、不同弯曲方向的缝合勾头端插入杆部,或和杆部一起插入膛体,中间可通过插槽、卡槽或紧固旋钮等方式进行桥接固定。
[0012]所述转动球体与电磁感芯片相连部位设置内嵌式万能转向阀,控制所述转动球体实现0

360
°
自由旋转。
[0013]较佳的,所述转动球体设置四个,沿着所述缝合勾头端与所述杆部对接处的外围均匀分布。
[0014]较佳的,所述电磁感芯片控制转动球体自由转动的技术已为成熟技术,选择适合的芯片即可。
[0015]所述光纤子弹包括预弯曲的光纤子弹头端,中部和位于后端的转接部。光纤子弹头端侧壁设有倒刺,倒刺上可以挂缝线。所述光纤子弹中部侧壁设有凹槽,用于收纳缝线。
[0016]可变的,光纤子弹头端侧壁带有可弹出的钢丝襻,所述光纤子弹发射后,钢丝襻自动弹出,用探勾或抓线器将钢丝襻拉出体外,用钢丝襻挂缝线,当光纤子弹退出孔道时,将缝线通过钢丝襻反向带入孔道内。同样可用于随后的组织修复缝合的操作。
[0017]进一步,所述光纤子弹通过在外附加记忆金属外包壳、刚性金属套管、端面处理、倾斜输出光等方式实现光纤子弹的转弯。利用光子带隙效或全反射原理实现纤维的低损耗传输,此外利用纤维主体材料为聚合物材料的特定确保了纤维的柔韧性以及纤维在>2cm弯曲半径时的低损耗传输。
[0018]进一步,所述光纤子弹转接部上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及出水口从膛体盖预留的孔穿出;所述光纤子弹转接部位于后端,中间为光纤部分,前面为弯曲的光纤子弹头端,头端设有倒刺,倒刺上挂缝线。通过向转接部内注入水用于对装置进行冷却降温清洗,使光纤子弹钻孔时减少对骨组织的灼伤效应。
[0019]所述光纤子弹藏于所述膛体内,在发射时才弹出。所述膛体的侧面设置可开合的膛口,便于装入光纤子弹上膛,实现所述光纤子弹与主光纤的连通。
[0020]所述光纤子弹上膛后通过光纤子弹转接部与主光纤连接,所述膛体的齿轮传动带动光纤子弹伸出缝合勾头端,通过附加记忆金属、刚性金属套管、端面处理、倾斜输出光等方式实现光纤子弹的转弯,最后通过激光消融组织逐渐在骨组织特定部位钻一个精细的弧
形弯孔并同步完成打磨和抛光。
[0021]所述膛体表面设置控制按钮,用于控制所述缝合勾头端的转动,其旋转角度范围为0

360
°
,以适合医生手术部位的角度为佳。
[0022]进一步,所述膛体内设置底座,所述底座对接所述光纤子弹转接部。所述膛体的侧面设置可开合的膛口,便于装入光纤子弹上膛。所述光纤子弹连接部上膛后正好与底座相连,以实现光纤子弹光纤部分和主光纤的连通。所述膛体的侧部贯通处设置外露的齿轮,所述底座设置有与所述齿轮相啮合的传动齿。
[0023]较佳的,所述膛体底座是可前后移动的,人手来回拨动齿轮,通过啮合的传动齿即可带动所述底座及光纤子弹转接部前进或后退,进而控制上膛状态的光纤子弹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骨组织钻弯孔的激光缝合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连于一体的缝合勾头端、杆部、膛体及后端部,所述杆部及膛体内设置用于发射的光纤子弹及相连的光纤子弹转接部,所述后端部接入主光纤,所述光纤子弹转接部的前端连接所述光纤子弹,其后端连接所述主光纤;所述缝合勾头端设置具有电磁感应的转动球体,所述杆部的内壁与所述缝合勾头端的外侧在衔接部位形成可转动的空间,所述转动球体置于所述可转动的空间并连接电磁感芯片,所述电磁感芯片再通过所述杆部设置的内藏线路连接位于所述膛体表面的控制按钮,所述控制按钮通过电磁感芯片控制所述转动球体自由旋转。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骨组织钻弯孔的激光缝合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膛体内设置底座,所述底座对接所述光纤子弹转接部,所述膛体的侧部贯通处设置外露的齿轮,所述底座设置有与所述齿轮相啮合的传动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骨组织钻弯孔的激光缝合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球体与电磁感芯片相连部位设置内嵌式万能转向阀,控制所述转动球体实现0

360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宇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零壹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