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储能设备散热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40743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3 11: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储能设备散热系统,包括:风电塔筒,其上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进风口上方;风力发电机主体,设置在所述风电塔筒的顶部位置,所述风力发电机主体包括:叶片,沿风的流动方向,所述出风口设置在所述叶片的下游位置;储能设备,与所述发电机组电气连接;管体,一端与所述储能设备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进风口连通,适于将储能设备产生热量导入所述风电塔筒。采用风电塔筒作为散热通道,管体将储能设备中热量导入风电塔筒,利用叶片的作用在风电塔筒内部形成负压环境,配合风电塔筒自身沿高度方向设置的构造特性,在叶片和风电塔筒的双重作用下,将热空气通过出风口排出室外,实现了风电塔筒支撑和散热的双重效用。热的双重效用。热的双重效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储能设备散热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储能设备散热
,具体涉及一种储能设备散热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风能作为一种清洁无公害的可再生能源,随着大规模风电光伏并网,风力发电得到广泛应用。但是风能作为输入能源具有波动性大的特点,因此需要配备诸如储能电池这类的储能设备,在风力不足以维持发电所需时进行电能补充调节,俗称风储设备。
[0003]风储设备运行会产生大量热量,常规情况下需要配置大功率散热器进行散热,维持风储设备处于稳定地运行环境,但是上述配置大功率散热器的方式,由于风储设备的一部分电能需要为散热器供能,增加了风储设备的能耗水平,导致风储设备作为补充能源的效率降低。
[0004]因此有也有一些方案在风储设备上设置垂直的散热管道,利用向上延伸的散热管道的“烟囱效应”,当散热管道内温度高于室外温度时,散热管道内热空气因密度小,便沿着这些垂直通道自然上升,由散热管道顶部开口排出。采用上述方案虽然无需增加能耗,但是需要单独为风储设备配置散热管道,增加了储能系统的投资,经济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因此,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风储设备进行散热时,需要单独为风储设备配置散热管道,增加了储能系统的投资,经济性差的缺陷。
[0006]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储能设备散热系统,包括:
[0007]风电塔筒,其上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进风口上方;
[0008]风力发电机主体,设置在所述风电塔筒的顶部位置,所述风力发电机主体包括:叶片,以及与所述叶片相连接的发电机组,沿风的流动方向,所述出风口设置在所述叶片的下游位置;
[0009]储能设备,与所述发电机组电气连接,适于储存所述发电机组所产的部分电能;
[0010]管体,一端与所述储能设备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进风口连通,所述管体适于将储能设备产生热量导入所述风电塔筒。
[0011]可选地,所述叶片在所述风电塔筒上形成投影区,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投影区的中部以上位置。
[0012]可选地,所述风电塔筒内与所述出风口相对应的部位设置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朝向所述出风口方向倾斜。
[0013]可选地,还包括散热通道,设置在所述风电塔筒内部并位于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之间,所述散热通道适于对所述进风口导入的热量进行散热。
[0014]可选地,所述散热通道由所述风电塔筒中的空余空间形成。
[0015]可选地,所述进风口靠近所述风电塔筒底部设置,所述出风口靠近所述风电塔筒顶部设置。
[0016]可选地,所述进风口为设置在所述风电塔筒筒壁上的进热孔洞框,所述出风口为设置在所述风电塔筒筒壁上的散热孔洞框。
[0017]可选地,所述出风口上设置有活动盖板,与所述风电塔筒电气连接,适于敞开或密封所述出风口。
[0018]可选地,所述出风口朝向下风向设置。
[0019]可选地,所述储能设备为储能电池箱。
[0020]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0021]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储能设备散热系统,包括:风电塔筒,其上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进风口上方;风力发电机主体,设置在所述风电塔筒的顶部位置,所述风力发电机主体包括:叶片,以及与所述叶片相连接的发电机组,沿风的流动方向,所述出风口设置在所述叶片的下游位置;储能设备,与所述发电机组电气连接,适于储存所述发电机组所产的部分电能;管体,一端与所述储能设备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进风口连通,所述管体适于将储能设备产生热量导入所述风电塔筒。
[0022]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储能设备散热系统,采用风电塔筒作为散热通道,并在其上开设用于散热的出风口以及用于与产生热量的储能设备连接的进风口,通过管体将储能设备中产生的热量导入风电塔筒,并且利用叶片的作用在风电塔筒内部形成负压环境,配合风电塔筒自身沿高度方向设置的构造特性,在叶片和风电塔筒的双重作用下,将热空气通过出风口排出室外,实现了风电塔筒支撑和散热的双重效用,从而克服现有技术中风储设备进行散热时,需要单独为风储设备配置散热管道,增加了储能系统的投资,经济性差的缺陷。
[0023]2.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储能设备散热系统,所述叶片在所述风电塔筒上形成投影区,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投影区的中部以上位置。
[0024]出风口相对设置在叶片所对应的风电塔筒靠上部位置,此处气流流动速率更大,更利于在进风口处于密封环境时,风电塔筒内部形成较强的负压环境,从而便于热空气在风电塔筒自下而上排出室外。
[0025]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储能设备散热系统,所述风电塔筒内与所述出风口相对应的部位设置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朝向所述出风口方向倾斜。
[0026]通过设置倾斜的导流板,对热空气进行导流,避免热空气在风电塔筒顶部聚集,便于引导热空气向出风口排出室外。
[0027]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储能设备散热系统,还包括散热通道,设置在所述风电塔筒内部并位于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之间,所述散热通道适于对所述进风口导入的热量进行散热,所述散热通道由所述风电塔筒中的空余空间形成。
[0028]风电塔筒保持原有的支撑风电机舱以及检修干道的原有所有功能,只是利用风电塔筒内部空余的空间进行散热,从而使得风电塔筒具有支撑和散热的双重效用
[0029]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储能设备散热系统,所述进风口靠近所述风电塔筒底部设置,所述出风口靠近所述风电塔筒顶部设置。
[0030]通过将进风口设置在靠近风电塔筒的底部,出风口设置在靠近风电塔筒的顶部,使得进风口和出风口的距离尽可能远,散热通道尽可能长,使得导流时热空气向上流通更加充分,确保储能设备中的热量伴随空气全部排出,保证储能设备散热彻底。
[0031]6.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储能设备散热系统,所述进风口为设置在所述风电塔筒筒壁上
的进热孔洞框,所述出风口为设置在所述风电塔筒筒壁上的散热孔洞框。
[0032]进风口设置为进热孔洞框便于与管体相连,便于安装;出风口设置为散热孔洞框便于与后续的活动盖板相连,便于安装。
[0033]7.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储能设备散热系统,所述出风口上设置有活动盖板,与所述风电塔筒电气连接,适于敞开或密封所述出风口。
[0034]通过设置活动盖板,在储能设备运行需要进行散热操作时敞开出风口,便于热空气顺利流通并由出风口排出室外;在储能设备暂停运行无需进行散热操作时密封出风口,避免灰尘、异物进入风电塔筒造成其内部设置的元器件损伤。
附图说明
[003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6]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储能设备散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2为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储能设备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风电塔筒(1),其上设置有进风口(2)和出风口(3),所述出风口(3)位于所述进风口(2)上方;风力发电机主体(7),设置在所述风电塔筒(1)的顶部位置,所述风力发电机主体包括:叶片(8),以及与所述叶片(8)相连接的发电机组(9),沿风的流动方向,所述出风口(3)设置在所述叶片(8)的下游位置;储能设备(4),与所述发电机组(9)电气连接,适于储存所述发电机组(9)所产的部分电能;管体(5),一端与所述储能设备(4)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进风口(2)连通,所述管体(5)适于将储能设备(4)产生热量导入所述风电塔筒(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设备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8)在所述风电塔筒(1)上形成投影区,所述出风口(3)位于所述投影区的中部以上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储能设备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电塔筒(1)内与所述出风口(3)相对应的部位设置有导流板(10),所述导流板(10)朝向所述出风口(3)方向倾斜。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储能设备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散热通道(6),设置在所述风电塔筒(1)内部并位于所述进风口(2)和所述出风口(3)之间,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永锋王晓海王佑天李建标徐静静江婷
申请(专利权)人:华电综合智慧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