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仰卧起坐的负重背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406464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3 11: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健身器材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用于仰卧起坐的负重背心,包括背心正面,背心正面的顶端中部两侧均设有背心肩带,每个背心肩带的一端均固定连接在背心正面中部的顶端两侧,每个背心肩带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背心背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有拉扯带,当使用者需要进行仰卧起坐运动时,首先将位于背心正面前端的拉扯带的绳结打开,此时将拉扯带位于背心背面的外侧此时通过拉扯拉扯带使得拉扯槽被拉开,从而将使用者背心正面位于使用者的腹部处的背心正面被拉开,从而保证使用者的此时将拉扯带打结固定在背心背面的外侧,使用者此时进行仰卧准备,当使用者仰卧时由于腹部无背心正面的紧绷从而更好地进行起坐。无背心正面的紧绷从而更好地进行起坐。无背心正面的紧绷从而更好地进行起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仰卧起坐的负重背心


[0001]本技术涉及健身器材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仰卧起坐的负重背心。

技术介绍

[0002]负重背心通过背心负重沙袋进行弹跳踢腿,可有效地提高你的踢腿速度,跑步及速度,可作为跳高、跳远、跑步运动员提高训练水平之用,并具有安全卫生、佩戴舒适、使用方便、不受场地限制等特点,迅速提高爆发力,弹跳力和灵敏度,增强耐力,武术训练可提升出拳与踢腿速度,增强战斗力。
[0003]传统的负重背心在进行使用时使用者无法进行仰卧起坐,而且在使用其进行仰卧起坐时极其难受,从而使得是使用者在进行仰卧起坐时会卸下负重背心,因此本实用提供一种便于仰卧起坐的负重背心。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仰卧起坐的负重背心,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
[0005]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仰卧起坐的负重背心,包括背心正面,背心正面的顶端中部两侧均设有背心肩带,每个所述背心肩带的一端均固定连接在背心正面中部的顶端两侧,每个所述背心肩带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背心背面,所述背心背面的顶端与每个背心肩带的另一端进行固定连接,所述背心正面的正面中部开设有拉扯槽,所述拉扯槽的两侧中部均设有拉扯带,所述背心背面与背心正面的两侧的顶端以及底端均固定连接有绑扎带,所述背心背面与背心正面通过绑扎带进行扎结连接。
[0006]进一步的,每个所述拉扯带位于背心正面内侧的一端均固定连接在对应背心正面的内侧且位于绑扎带的一侧,所述背心正面的拉扯槽两侧拉扯带的另一端可位于背心背面的外侧进行扎结连接,在常态时则可以将其扎结在背心正面的外侧。
[0007]进一步的,所述背心正面的外侧位于拉扯槽的两侧均设有等距排列的负重带,所述背心正面外侧的负重袋以拉扯带为中心线分为上下两层,从而方便进行。
[0008]进一步的,所述背心背面的外侧密集排布有五层横向负重袋,位于所述背心背面外侧底端的第一层横向负重袋与其最近的顶端第二层横向负重袋的间距为四公分,第二层所述横向负重袋顶端的第三层横向负重袋的间距为四公分,第四层所述横向负重袋顶端的第五层横向负重袋之间的间距为五公分,从而方便进行按摩刺激穴位。
[0009]进一步的,所述拉扯槽的边均进行加固缝制,确保在使用拉扯带时能够保护拉扯槽不被损坏。
[0010]进一步的,所述拉扯带位于背心正面的内侧均设有拉扯带的加固带,所述拉扯带位于背心正面的加固带内进行活动,由于背心正面的加固带的保护,从而使得拉扯带在使用时不与使用者产生摩擦。
[0011]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0012]1.本技术通过设有横向负重袋,当使用者仰卧时,由于背心背面的横向负重袋着地,从而在使用中还能进行刺激使用者的穴位,在进行仰卧起坐时,则会由于拉扯槽被拉开,从而使得使用者在进行起坐时,由于腹部无背心正面的紧绷从而更好地进行起坐,当进行起坐时,则会在瞬间释放横向负重袋对穴位的压力,而在卧坐时,则会导致穴位被再次刺激,从而达到进行锻炼的同时进行按摩穴位。
[0013]2.本技术通过设有拉扯带,当使用者需要进行仰卧起坐运动时,首先将位于背心正面前端的拉扯带的绳结打开,此时将拉扯带位于背心背面的外侧此时通过拉扯拉扯带使得拉扯槽被拉开,从而将使用者背心正面位于使用者的腹部处的背心正面被拉开,从而保证使用者的此时将拉扯带打结固定在背心背面的外侧,使用者此时进行仰卧准备,当使用者仰卧时由于腹部无背心正面的紧绷从而更好地进行起坐。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爆炸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的背心正面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的背心背面结构示意图。
[0018]附图标记为:1、背心正面;101、背心肩带;102、拉扯槽;2、背心背面;201、横向负重袋;3、拉扯带;4、绑扎带。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中的附图,对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另外,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记载的各结构的形态只不过是例示,本技术所涉及的用于仰卧起坐的负重背心并不限定于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记载的各结构,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参照图1

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仰卧起坐的负重背心,包括背心正面1,背心正面1的顶端中部两侧均设有背心肩带101,每个背心肩带101的一端均固定连接在背心正面1中部的顶端两侧,每个背心肩带10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背心背面2,背心背面2的顶端与每个背心肩带101的另一端进行固定连接,背心正面1的正面中部开设有拉扯槽102,拉扯槽102的两侧中部均设有拉扯带3,背心背面2与背心正面1的两侧的顶端以及底端均固定连接有绑扎带4,背心背面2与背心正面1通过绑扎带4进行扎结连接。
[0021]其中,每个拉扯带3位于背心正面1内侧的一端均固定连接在对应背心正面1的内侧且位于绑扎带4的一侧,背心正面1的拉扯槽102两侧拉扯带3的另一端可位于背心背面2的外侧进行扎结连接,在常态时则可以将其扎结在背心正面1的外侧。
[0022]其中,背心正面1的外侧位于拉扯槽102的两侧均设有等距排列的负重带,背心正面1外侧的负重袋以拉扯带3为中心线分为上下两层,从而方便进行。
[0023]其中,背心背面2的外侧密集排布有五层横向负重袋201,位于背心背面2外侧底端的第一层横向负重袋201与其最近的顶端第二层横向负重袋201的间距为四公分,第二层横
向负重袋201顶端的第三层横向负重袋201的间距为四公分,第四层横向负重袋201顶端的第五层横向负重袋201之间的间距为五公分,从而方便进行按摩刺激穴位。
[0024]其中,拉扯槽102的边均进行加固缝制,确保在使用拉扯带3时能够保护拉扯槽102不被损坏。
[0025]其中,拉扯带3位于背心正面1的内侧均设有拉扯带3的加固带,拉扯带3位于背心正面1的加固带内进行活动,由于背心正面1的加固带的保护,从而使得拉扯带3在使用时不与使用者产生摩擦。
[0026]本技术的工作原理:
[0027]在进行使用时,当使用者需要进行仰卧起坐运动时,首先将位于背心正面1前端的拉扯带3的绳结打开,此时将拉扯带3位于背心背面2的外侧此时通过拉扯拉扯带3使得拉扯槽102被拉开,从而将使用者背心正面1位于使用者的腹部处的背心正面1被拉开,此时将拉扯带3打结固定在背心背面2的外侧,使用者此时进行仰卧准备,当使用者仰卧时,由于背心背面2的横向负重袋201着地,从而使得由于横向负重袋201的内的物质导致,横向负重袋201会刺激穴位,第一层横向负重袋201会刺激关元俞同一高度的穴位,而第二层则会刺激肾俞同一高度的穴位,而第三层横向负重袋201则刺激胆俞同一高度的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仰卧起坐的负重背心,包括背心正面(1),其特征在于:背心正面(1)的顶端中部两侧均设有背心肩带(101),每个所述背心肩带(101)的一端均固定连接在背心正面(1)中部的顶端两侧,每个所述背心肩带(10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背心背面(2),所述背心背面(2)的顶端与每个背心肩带(101)的另一端进行固定连接,所述背心正面(1)的正面中部开设有拉扯槽(102),所述拉扯槽(102)的两侧中部均设有拉扯带(3),所述背心背面(2)与背心正面(1)的两侧的顶端以及底端均固定连接有绑扎带(4),所述背心背面(2)与背心正面(1)通过绑扎带(4)进行扎结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仰卧起坐的负重背心,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拉扯带(3)位于背心正面(1)内侧的一端均固定连接在对应背心正面(1)的内侧且位于绑扎带(4)的一侧,所述背心正面(1)的拉扯槽(102)两侧拉扯带(3)的另一端可位于背心背面(2)的外侧进行扎结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志兵
申请(专利权)人:如东县锦盛健身器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