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俯卧撑用负重背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07543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8 11: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负重背心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俯卧撑用负重背心,包括前置背心,前置背心一角开设有第一注水孔,前置背心一侧设有后置背心,后置背心正面一角开设有第二注水孔,前置背心外壁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带,前置背心外壁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带,第一固定带一侧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魔术贴,第一固定带通过第一魔术贴活动连接有第二固定带,所述前置背心顶端设有肩颈背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有第二注水塞、第一水袋、第一注水塞、第二水袋,向第一水袋、第二水袋中注入水,有利于对人体降温,极大提高了负重背心的舒适度,且注入水后,第一水袋、第二水袋会有重量,增加了背心的重量,使背心最大重量限度提升。使背心最大重量限度提升。使背心最大重量限度提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俯卧撑用负重背心


[0001]本技术涉及负重背心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俯卧撑用负重背心。

技术介绍

[0002]俯卧撑主要锻炼上肢、腰部及腹部的肌肉,尤其是胸肌,是很简单易行却十分有效的力量训练手段,俯卧撑主要锻炼的肌肉群肱三头肌,同时还锻炼三角肌前束、前锯肌和喙肱肌及身体的其他部位。其主要作用是提高上肢、胸部、腰背和腹部的肌肉力量,要做到俯卧撑的一个完美起始姿势,身体必须保持从肩膀到脚踝成一条直线,双臂应该放在胸部位置,两手相距略宽于肩膀。
[0003]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运动健身逐步的重视起来,在运动过程中,为了增加运动的效果,经常采用负重的方式,通过增加重量,来提高训练的强度,以提高训练的效果,原有负重背心,穿戴不便,不利于不同体型的训练人员使用,舒适感不佳,穿戴长时间人会不舒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俯卧撑用负重背心,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
[0005]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俯卧撑用负重背心,包括前置背心,所述前置背心一角开设有第一注水孔,所述前置背心一侧设有后置背心,所述后置背心正面一角开设有第二注水孔,所述前置背心外壁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带,所述前置背心外壁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带,所述第一固定带一侧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魔术贴,所述第一固定带通过第一魔术贴活动连接有第二固定带,所述前置背心顶端设有肩颈背心,所述肩颈背心底端一侧固定连接在前置背心顶端,另一侧固定连接在后置背心顶端,所述前置背心正面外壁固定连接有沙袋,所述前置背心正面一角设有第一注水塞,所述第一注水塞通过第一注水孔固定连接有前置背心,所述第二固定带中部外壁卡接有电源,所述电源正面中部设有心率臂带,所述后置背心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水袋,所述第一水袋正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拱形袋,所述后置背心正面外壁固定连接有铁板放置带,所述后置背心正面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二魔术贴,所述第二魔术贴位于铁板放置带顶端,所述后置背心正面一角设有第二注水塞,所述第二注水塞通过第二注水孔固定连接有后置背心,所述前置背心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水袋,所述第二水袋正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拱形袋。
[0006]进一步的,所述电源顶端一侧开设有Type

c插口,所述电源正面中部开设有第一卡接槽,所述电源一侧开设有第二卡接槽,所述电源通过第一卡接槽卡接有心率臂带,所述电源通过第二卡接槽卡接有第二固定带。
[000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水袋、第一拱形袋、第二水袋、第二拱形袋材质均为硅胶。
[0008]进一步的,所述铁板放置带数量为14个,其中7个分布在后置背心正面外壁顶端,另7个分布在后置背心正面外壁底端,所述第二魔术贴数量为两个。
[0009]进一步的,所述沙袋呈拱形,且数量为12个,其中6个均匀分布在前置背心正面顶
部,另6个均匀分布在前置背心正面底部。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拱形袋、第二拱形袋数量均为8个,所述第一拱形袋均匀分布在第一水袋正面外壁,所述第二拱形袋均匀分布在第二水袋正面外壁。
[0011]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0012]1.本技术通过设有第二注水塞、第一水袋、第一注水塞、第二水袋,向第一水袋、第二水袋中注入水,有利于对人体降温,极大提高了负重背心的舒适度,且注入水后,第一水袋、第二水袋会有重量,增加了背心的重量,使背心最大重量限度提升。
[0013]2.本技术通过设有沙袋、铁板放置带,沙袋内部存放有沙子,铁板放置带中放置可拆卸铁板,前置背心、后置背心放置不同的增重物不仅提高了舒适度,还使得负重背心重量可调节。
[0014]3.本技术通过设有电源、心率臂带,有利于对人体心率进行监控,一旦心率过快,心率臂带会闪红灯,提醒运动者休息调节。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正面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整体背面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爆炸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的臂带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本技术的固定带结构爆炸示意图。
[0020]附图标记为:1、前置背心;101、第一注水孔;2、后置背心;201、第二注水孔;3、第一固定带;301、第一魔术贴;4、第二固定带;5、肩颈背心;6、沙袋;7、第一注水塞;8、电源;801、Type

c插口;802、第一卡接槽;803、第二卡接槽;9、心率臂带;10、第一水袋;1001、第一拱形袋;11、铁板放置带;12、第二魔术贴;13、第二注水塞;14、第二水袋;1401、第二拱形袋。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中的附图,对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另外,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记载的各结构的形态只不过是例示,本技术所涉及的俯卧撑用负重背心并不限定于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记载的各结构,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参照图1

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俯卧撑用负重背心,包括前置背心1,前置背心1一角开设有第一注水孔101,前置背心1一侧设有后置背心2,后置背心2正面一角开设有第二注水孔201,前置背心1外壁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带3,前置背心1外壁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带4,第一固定带3一侧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魔术贴301,第一固定带3通过第一魔术贴301活动连接有第二固定带4,第一固定带3、第二固定带4使得背心与身体束紧,第一固定带3、第二固定带4可通过第一魔术贴301调节松紧度,使得该负重背心适合不同的人群,前置背心1顶端设有肩颈背心5,肩颈背心5底端一侧固定连接在前置背心1顶端,另一侧固定连接在后置背心2顶端,前置背心1正面外壁固定连接有沙袋6,前置背心1正面一角设有第一注水塞7,第一注水塞7通过第一注水孔101固定连接有前置背心1,第二固定带4中部
外壁卡接有电源8,电源8正面中部设有心率臂带9,后置背心2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水袋10,第一水袋10正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拱形袋1001,后置背心2正面外壁固定连接有铁板放置带11,后置背心2正面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二魔术贴12,第二魔术贴12位于铁板放置带11顶端,后置背心2正面一角设有第二注水塞13,第二注水塞13通过第二注水孔201固定连接有后置背心2,前置背心1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水袋14,第二水袋14正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拱形袋1401;
[0023]参照图4,电源8顶端一侧开设有Type

c插口801,电源8正面中部开设有第一卡接槽802,电源8一侧开设有第二卡接槽803,电源8通过第一卡接槽802卡接有心率臂带9,电源8通过第二卡接槽803卡接有第二固定带4,电源8、心率臂带9有利于对人体心率进行监控,一旦心率过快,心率臂带9会闪红灯,提醒运动者休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俯卧撑用负重背心,包括前置背心(1),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置背心(1)一角开设有第一注水孔(101),所述前置背心(1)一侧设有后置背心(2),所述后置背心(2)正面一角开设有第二注水孔(201),所述前置背心(1)外壁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带(3),所述前置背心(1)外壁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带(4),所述第一固定带(3)一侧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魔术贴(301),所述第一固定带(3)通过第一魔术贴(301)活动连接有第二固定带(4),所述前置背心(1)顶端设有肩颈背心(5),所述肩颈背心(5)底端一侧固定连接在前置背心(1)顶端,另一侧固定连接在后置背心(2)顶端,所述前置背心(1)正面外壁固定连接有沙袋(6),所述前置背心(1)正面一角设有第一注水塞(7),所述第一注水塞(7)通过第一注水孔(101)固定连接有前置背心(1),所述第二固定带(4)中部外壁卡接有电源(8),所述电源(8)正面中部设有心率臂带(9),所述后置背心(2)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水袋(10),所述第一水袋(10)正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拱形袋(1001),所述后置背心(2)正面外壁固定连接有铁板放置带(11),所述后置背心(2)正面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二魔术贴(12),所述第二魔术贴(12)位于铁板放置带(11)顶端,所述后置背心(2)正面一角设有第二注水塞(13),所述第二注水塞(13)通过第二注水孔(201)固定连接有后置背心(2),所述前置背心(1)内壁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志兵
申请(专利权)人:如东县锦盛健身器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