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套管用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40595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3 10: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涉及电力设备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复合套管用工装,包括:与复合套管用上密封盖连接的第一连接杆,与复合套管用下密封盖连接的第二连接杆,旋转框架,旋转框架的上框和下框分别设置有与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连接的第一套结部、第二套结部,并且旋转框架两侧框上分别设置有可转动支撑轴;支撑架,支撑架上设置有与可转动支撑轴连接的定位部,使得旋转框架能够在支撑架上绕可转动支撑轴旋转。因此,可以使复合套管的法兰装配、固化、密封检验、伞裙修补不需要周转的情况下完成,减少工序、节能降耗、减少安全事故。减少安全事故。减少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复合套管用工装


[0001]本技术涉及涉及电力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复合套管用工装。

技术介绍

[0002]复合套管指具有由硅橡胶混合物覆盖层的树脂浸渍纤维管构成绝缘外套的套管。复合套管具有许多优势,如硅橡胶不像瓷那么易碎,安全性高;在恶劣条件下具有较好的憎水性;在环境污染严重的地区,绝缘件几乎不需要清洗;抗震能力强等,在电力施工
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0003]复合套管作为高压电缆附件产品,由玻璃钢管、套设于玻璃钢管上的伞裙、分别密封固定在玻璃钢管两端的上法兰、下法兰组成,法兰型腔与复合套管之间设有注射容腔,向容腔内注射并固化环氧树脂以实现法兰与玻璃钢管间的密封固定,密封性是产品的重要性能指标,需进行充气保压密封性试验;上法兰、下法兰与玻璃钢管壁的胶装固定需要分两次置于烘箱内加温、保温固化。模具制出的伞裙需要外观处理,并可能存在外形缺陷需要后续进行人工修补。
[0004]已知的现有技术中,上法兰、下法兰与玻璃钢管壁的胶装在地面或工作平台上用螺杆进行一端紧固置于烘箱内加温、保温固化,固化后再次进行另一端法兰同上方式固化;而复合套管气密试验是在工作台上完成的,在套管两端法兰用螺栓固定密封盖板,充气、保压进行密封试验;并且伞裙的修补是在地面或工作平台上完成的:复合套管竖直放置在地面上,操作人员绕复合套管转动以查看并修复缺陷部位,不利于操作,且易倾倒造成安全事故。
[0005]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的气密试验工装中,包括设置在复合套管004上方的上密封盖,该密封盖003通过螺钉和密封圈,密封的固定在上法兰的密封面上;而且上密封盖003上设置有用于连接压力表的螺纹通孔001和用于连接气管接头的螺纹通孔002,复合套管004的下方设置有下密封盖005。但是这种工装存在以下不足中的至少一种:
[0006]1、不方便操作、工序多、周期长、所需要的加热设备体积大,能源消耗高。
[0007]2、在密封性试验中,因密封盖板固定不牢固,可能存在重大安全隐患。
[0008]3、复合套管长度约为1000~2500mm,重量约为38~80kg,产品笨重且高度高,不利于操作,且易倾倒造成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0009]为了解决现有复合套管用气密试验工装存在操作不变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复合套管用工装,使复合套管的法兰装配、固化、密封检验、伞裙修补不需要周转的情况下完成,减少工序、节能降耗、减少安全事故。
[0010]本技术提供一种复合套管用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
[0011]与所述复合套管用上密封盖(104)连接的第一连接杆(103),
[0012]与所述复合套管用下密封盖(107)连接的第二连接杆(108),
[0013]旋转框架(101),所述旋转框架(101)的上框和下框分别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连接杆(103)、所述第二连接杆(108)连接的第一套结部、第二套结部,并且所述旋转框架(101)两侧框上分别设置有可转动支撑轴(120);
[0014]支撑架(115),所述支撑架(115)上设置有与所述可转动支撑轴(120) 连接的定位部,使得所述旋转框架(101)能够在所述支撑架(115)上绕所述可转动支撑轴(120)旋转。
[0015]本技术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支撑架(115)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内设置有轴承套(205)、滚珠轴承(204)和第一轴用卡簧(202);所述可转动支撑轴(120)的一端(206)固定连接在所述旋转框架(101)的侧壁,所述可转动支撑轴(120)的另一端(203)可转动地与所述通孔内的滚珠轴承(204)、所述第一轴用卡簧(202)配合。
[0016]本技术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旋转框架(101)的两个侧壁分别设置有所述可转动支撑轴(120),并且每个所述可转动支撑轴(120)上与所述支撑架(115)连接的部分可绕所述支撑架(115)旋转。
[0017]本技术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杆(103)为上螺杆,所述第二连接杆(108)为下螺杆。
[0018]本技术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杆(103)的一端与所述旋转框架(101)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103)的另一端与所述上密封盖(104)连接,并且所述上密封盖(104)包括与所述第一连接杆(103)的另一端配合的孔用卡簧(222)、第二轴用卡簧(223)。
[0019]本技术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下密封盖(107)包括用于放置电热管的盲孔(231)、密封槽(232),用于连接电热偶的螺纹孔(233)、用于连接气管接头的第二螺纹通孔(235)和用于连接压力表的第一螺纹通孔(234)。
[0020]本技术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盲孔(231)、所述螺纹孔(233) 分别设置在所述下密封盖(107)的两侧,所述第二螺纹通孔(235)、所述第一螺纹通孔(234)分别设置在所述下密封盖(107)的底面。
[0021]本技术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复合套管用工装至少包括两个所述旋转框架(101),相邻的旋转框架(101)之间通过可转动支撑轴(120)连接。
[0022]本技术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旋转框架(101)为中空的四边形框架。
[0023]本技术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架(115)包括工字形底座和与所述工字形底座垂直连接的支撑壁,以及与所述支撑壁、所述工字形底座连接的加强筋。
[0024]采用本技术提供的上述复合套管用工装,可以直接通过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分别将与复合套管的上下两端连接的上密封盖、下密封盖连接,这样复合套管可以稳固的安装在旋转框架内部,而旋转框架可以绕可转动支撑轴相对于支撑架旋转,这样不需要人工搬动复合套管,通过该工装来完成复合套管的法兰装配、固化、密封检验、伞裙修补不需要周转的情况下完成。
[0025]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了解。本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和/或流程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气密试验工装与复合套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复合套管用工装与复合套管的连接示意图一。
[0028]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复合套管用工装与复合套管的连接示意图二。
[0029]图4为图3中可转动支撑轴与左侧支撑架之间配合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30]图5为图3中可转动支撑轴与右侧支撑架之间配合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31]图6为图3中上密封盖与上部螺杆之间配合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32]图7为图3中下密封盖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33]附图标记
[0034]101

旋转框架,102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套管用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与所述复合套管用上密封盖(104)连接的第一连接杆(103),与所述复合套管用下密封盖(107)连接的第二连接杆(108),旋转框架(101),所述旋转框架(101)的上框和下框分别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连接杆(103)、所述第二连接杆(108)连接的第一套结部、第二套结部,并且所述旋转框架(101)两侧框上分别设置有可转动支撑轴(120);支撑架(115),所述支撑架(115)上设置有与所述可转动支撑轴(120)连接的定位部,使得所述旋转框架(101)能够在所述支撑架(115)上绕所述可转动支撑轴(120)旋转。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复合套管用工装,其特征在于,支撑架(115)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内设置有轴承套(205)、滚珠轴承(204)和第一轴用卡簧(202);所述可转动支撑轴(120)的一端(206)固定连接在所述旋转框架(101)的侧壁,所述可转动支撑轴(120)的另一端(203)可转动地与所述通孔内的滚珠轴承(204)、所述第一轴用卡簧(202)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复合套管用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框架(101)的两个侧壁分别设置有所述可转动支撑轴(120),并且每个所述可转动支撑轴(120)上与所述支撑架(115)连接的部分可绕所述支撑架(115)旋转。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复合套管用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杆(103)为上螺杆,所述第二连接杆(108)为下螺杆。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复合套管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晓鸣赵虎殷兰隽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安靠智能输电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