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变焦摄像模组
[0001]本申请涉及摄像模组领域,尤其涉及可变焦摄像模组,其中,所述可变焦摄像模组采用新型的压电致动器作为驱动元件来满足所述可变焦摄像模组的变焦需求。并且,采用合理的布设方案将所述压电致动器布设于所述可变焦摄像模组中,以进一步满足可变焦摄像模组的结构和尺寸要求。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移动电子设备的普及,被用于移动电子设备的用于帮助使用者获取影像(例如,视频或者图像)的摄像模组的相关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和进步,并且在近年来,摄像模组在诸如医疗、安防、工业生产等诸多的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0003]为了满足越来越广泛的市场需求,高像素、大芯片、小尺寸是现有摄像模组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随着感光芯片朝着高像素和大芯片的方向发展,与感光芯片适配的光学镜头的尺寸也逐渐增大,这给用于驱动光学镜头以进行光学性能调整(例如,光学对焦、光学防抖等)的驱动元件带来的新的挑战。
[0004]具体地,现有的用于驱动光学镜头的驱动元件为电磁式马达,例如,音圈马达(Voice Coil Motor:VCM)、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变焦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变焦透镜组,包括:固定部分、变焦部分和对焦部分,其中,所述变焦透镜组设有一光轴;被保持于所述变焦透镜组的通光路径上的感光组件;以及驱动组件,包括:驱动壳体、第一驱动元件、第二驱动元件、第一载体、第二载体、第一预压部件和第二预压部件,其中,所述第一驱动元件、所述第二驱动元件、所述第一载体和所述第二载体位于所述驱动壳体内,所述变焦部分被安装于所述第一载体,所述对焦部分被安装于所述第二载体;其中,所述第一驱动元件和所述第二驱动元件被实施为压电致动器,所述第一驱动元件通过所述第一预压部件被摩擦地耦合于所述第一载体并被配置为在被驱动后以沿着两个方向弯曲振动的方式沿着该光轴设定的方向呈二维轨迹运动,以此通过摩擦来驱动所述第一载体以带动所述变焦部分沿着该光轴所设定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二驱动元件通过所述第二预压部分摩擦地耦合于所述第二载体并被配置为在被驱动后以沿着两个方向弯曲振动的方式沿着所述光轴所设定的方向呈二维轨迹运动,以此通过摩擦来驱动所述第二载体以带动所述对焦部分沿着该光轴所设定的方向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焦摄像模组,其中,所述压电致动器,包括:致动系统和驱动电路系统,其中,所述致动系统在所述驱动电路系统的控制下以沿着两个方向弯曲振动的方式沿着预设方向呈二维轨迹运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变焦摄像模组,其中,所述致动系统,包括:压电板结构和固定于所述压电板结构的摩擦驱动部,所述摩擦驱动部摩擦地耦接于所述第一载体或所述第二载体。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变焦摄像模组,其中,所述压电板结构具有沿着其深度方向延伸的第一侧表面和沿着其高度方向延伸的且与所述第一侧表面相邻的第二侧表面,其中,所述压电板结构沿着其深度方向具有第一共振频率且沿着其高度方向具有第二共振频率,其中,所述第二共振频率大于所述第一共振频率。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变焦摄像模组,其中,所述压电板结构包括形成于所述第二侧表面的第一压电区域、第二压电区域和第三压电区域,以及,形成于所述第一侧表面的第四压电区域,其中,所述第二压电区域位于所述第一压电区域和所述第三压电区域区间,且所述第四压电区域与所述第二压电区域相邻的;其中,所述压电板结构进一步包括电连接于所述第一压电区域的第一电极对、电连接于所述第二压电区域的第二电极对、电连接于所述第三压电区域的第三电极对和电连接于所述第四电连接区域的第四电极对。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变焦摄像模组,其中,所述驱动电路系统包括第一驱动电路和第二驱动电路,所述第一驱动电路电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极对和所述第三电极对,所述第二驱动电路电连接于所述第二电极对和所述第四电极对;其中,所述第一驱动电路和所述第二驱动电路输出的电路振动信号振动频率等于所述第一共振频率或所述第二共振频率。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变焦摄像模组,其中,当所述第一驱动电路输出的电路振动信号的振动频率为所述第一共振频率时,所述压电板结构在其高度方向发生共振且在其深度方向发生部分共振,以使得所述压电板结构以沿着两个方向弯曲振动的方式沿着预设方向呈二维轨迹运动;其中,当所述第二驱动电路所输入的电路振动信号的振动频率为所述
第二共振频率时,所述压电板结构在其深度方向发生共振且在其高度方向发生部分共振,以使得所述压电板结构以沿着两个方向弯曲振动的方式沿着预设方向呈二维轨迹运动。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变焦摄像模组,其中,所述驱动组件进一步包括第一摩擦作动部和第二摩擦作动部,所述第一摩擦作动部被夹持地设置于所述第一驱动元件的摩擦驱动部和所述第一载体之间,以通过所述第一摩擦作动部和所述第一预压部件所述第一驱动元件被摩擦地耦合于所述第一载体;所述第二摩擦作动部被夹持地设置于所述第二驱动元件的摩擦驱动部和所述第二载体之间,以通过所述第二预压部件和所述第二摩擦作动部所述第二驱动元件被摩擦地耦接于所述第二载体。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变焦摄像模组,其中,所述第一预压部件包括第一弹性元件,所述第一弹性元件被设置于所述第一驱动元件的压电板结构和所述驱动壳体之间,以通过所述第一弹性元件的弹力迫使所述第一驱动元件的摩擦驱动部抵向所述第一摩擦作动部通过这样的方式所述第一驱动元件摩擦地耦接于所述第一载体;所述第二预压元件包括第二弹性元件,所述第二弹性元件被设置于所述第二驱动元件的压电板结构和所述驱动壳体之间,以通过所述第二弹性元件的弹力迫使所述第二驱动元件的摩擦驱动部抵向所述第二摩擦作动部通过这样的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波杰,黄桢,阙嘉耀,叶林敏,方银丽,傅强,洪超,袁栋立,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