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传动比转向摆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40227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9 19: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调传动比转向摆臂,包括双桥双摆臂的转向车,转向车上设置有前摆臂和后摆臂,所述前摆臂通过第二转向过渡拉杆和第一转向拉杆与一桥连接,第一转向拉杆和第二转向过渡拉杆的连接端连接在转向摇臂上,通过转向摇臂控制,后摆臂通过第二转向拉杆连接转向车的二桥,通过第一转向过渡拉杆连接转向车的前摆臂和后摆臂,所述前摆臂上设置有上安装孔和下安装孔,上安装孔和下安装孔配合连接的第二转向过渡拉杆和第一转向拉杆调整前后、上下位置,调整转向车的转向传动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调整前摆臂上钻孔的孔位和孔径、以及对钻孔平台的设置,实现转向车对于转向传动比的调整。动比的调整。动比的调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传动比转向摆臂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转向摆臂的
,具体涉及一种可调传动比转向摆臂。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对于前双桥双摆臂转向车型,根据阿克曼原理,为了保证不同轴距段的转向需求,对于不同轴距段的车型,转向车一桥和二桥的转向传动比采用不同的传动比。现有技术中,采用调整转向摇臂结合后摆臂传动比的方式来实现,现有技术转向车的前摆臂不变,但需要调整的零件较多,装配时不易辨别,容易出现装配错误。
[0003]申请号为CN202011014187.2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双横臂独立悬架调校车及其双横臂独立悬架,双横臂独立悬架包括转向节、上控制臂和下控制臂,所述上控制臂和下控制臂分别活动安装在转向节的顶部和底部,所述上控制臂和下控制臂的侧部分别与车身连接;还包括多连杆联动机构和弹性阻尼机构,所述上控制臂通过多连杆联动机构连接弹性阻尼机构,所述弹性阻尼机构远离所述多连杆联动机构的一端连接车身;通过调节下控制臂、所述多连杆联动机构验证多个悬架特性参数。该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对上控制臂、下控制臂的尺寸调节验证悬架特性参数,具有调整主销参数、侧倾中心高、纵倾中心高、弹性阻尼机构传动比的功能,且做到了每次可调一个特性,而不影响其它特性。但是该专利技术的传动结构仍然是采用调整转向摇臂结合后摆臂传动比来实现的,在调整零件较多的情况下仍然容易发生装配错位,同时对于传动比的调整可能出现误差,需要分别制备毛坯才能实现不同传动比零部件的结构布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可调传动比转向摆臂,包括双桥双摆臂的转向车,转向车上设置有前摆臂和后摆臂,所述前摆臂通过第二转向过渡拉杆和第一转向拉杆与一桥连接,第一转向拉杆和第二转向过渡拉杆的连接端连接在转向摇臂上,通过转向摇臂控制,后摆臂通过第二转向拉杆连接转向车的二桥,通过第一转向过渡拉杆连接转向车的前摆臂和后摆臂,所述前摆臂上设置有上安装孔和下安装孔,上安装孔和下安装孔配合连接的第二转向过渡拉杆和第一转向拉杆调整前后、上下位置,调整转向车的转向传动比。本技术采用调整前摆臂上钻孔的孔位和孔径、以及对钻孔平台的设置,实现转向车对于转向传动比的调整。
[0005]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调传动比转向摆臂,包括双桥双摆臂的转向车,转向车上设置有前摆臂和后摆臂,所述前摆臂通过第二转向过渡拉杆和第一转向拉杆与一桥连接,第一转向拉杆和第二转向过渡拉杆的连接端连接在转向摇臂上,通过转向摇臂控制,后摆臂通过第二转向拉杆连接转向车的二桥,通过第一转向过渡拉杆连接转向车的前摆臂和后摆臂,所述前摆臂上设置有上安装孔和下安装孔,上安装孔和下安装孔配合连接的第二转向过渡拉杆和第一转向拉杆调整前后、上下位置,调整转向车的转向传动比。
[0007]进一步地,所述前摆臂包括旋转中心孔、上安装孔和下安装孔,以所述旋转中心孔为中心旋转,调整第一转向过渡拉杆和第二转向过渡拉杆与上安装孔和下安装孔前后、上下位置关系。
[0008]进一步地,所述旋转中心孔和下安装孔的圆心设置在同一中心线上,所述上安装孔的圆心偏离所述中心线设置,形成前摆臂凸出的外缘结构。
[0009]进一步地,所述前摆臂上设置有第一钻孔平面和第二钻孔平面,所述第一钻孔平面上钻孔形成上安装孔,所述第二钻孔平面上钻孔形成下安装孔。
[0010]进一步地,所述一桥通过第一转向拉杆和第二转向过渡拉杆和前摆臂连接,所述第一转向拉杆一端连接在一桥上,另一端连接转向摇臂,转向摇臂通过转向器控制,所述第二转向过渡拉杆一端连接在转向摇臂上,另一端连接前摆臂,转向器调整控制所述第一转向拉杆和第二转向过渡拉杆相对运用产生的转向夹角。
[0011]进一步地,所述二桥上连接有第二转向拉杆,通过第二转向拉杆,连接二桥和后摆臂;转向车包括转向液压助力缸,通过所述转向液压助力缸配合所述转向器,提供一桥和二桥的转向动力。
[0012]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如下:
[0013]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调传动比转向摆臂,通过调整前摆臂来实现转向传动比的调整,有效解决了转向车调整零件较多,装配时容易出现装配错误的问题。
[0014]具体如下:
[0015]1、本技术通过调整前摆臂转向传动比实现前双车型不同轴距转向杆系传动比的匹配;
[0016]2、本技术的上安装孔位偏离中心线设计,两个安装孔位可实现上下、左右的调整,实现精准传动比调整,以保证转向车一桥和二桥的协调性以及左右转向内外转角的协调性;
[0017]3、本技术对于不同传动比的摆臂可以采用同一毛坯,体现零件设计的一致性,同时节约开模成本;
[0018]4、本技术对于不同传动比的转向车车型,易于区分,调整点少,有效避免装错,提高了装配工艺性。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现有技术转向车的布置图;
[0020]图2是现有技术前摆臂的二维示意图;
[0021]图3是本技术转向车的布置图;
[0022]图4是本技术前摆臂的前偏二维示意图;
[0023]图5是本技术前摆臂的后偏二维示意图;
[0024]图6是本技术前摆臂的三维示意图。
[0025]图中标记:1

前摆臂,101

上安装孔,102

下安装孔,103

旋转中心孔,104

第一钻孔平面,105

第二钻孔平面,2

后摆臂,3

一桥,4

二桥,5

第一转向过渡拉杆,6

第一转向拉杆,7

第二转向过渡拉杆,8

转向摇臂,9

转向器,10

第二转向拉杆,11

转向液压助力缸。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的说明。
[0027]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8]本实施例中,所采用的数据为优选方案,但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
[0029]本实施例按照工艺要求,正常装配,无特殊装配技巧。
[0030]实施例1
[0031]如图1

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调传动比转向摆臂,包括双桥双摆臂的转向车,转向车上设置有前摆臂和后摆臂,所述前摆臂通过第二转向过渡拉杆和第一转向拉杆与一桥连接,第一转向拉杆和第二转向过渡拉杆的连接端连接在转向摇臂上,通过转向摇臂控制,后摆臂通过第二转向拉杆连接转向车的二桥,通过第一转向过渡拉杆连接转向车的前摆臂和后摆臂,所述前摆臂上设置有上安装孔和下安装孔,上安装孔和下安装孔配合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传动比转向摆臂,包括双桥双摆臂的转向车,转向车上设置有前摆臂(1)和后摆臂(2),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摆臂(1)通过第二转向过渡拉杆(7)和第一转向拉杆(6)与一桥(3)连接,第一转向拉杆(6)和第二转向过渡拉杆(7)的连接端连接在转向摇臂(8)上,通过转向摇臂(8)控制,后摆臂(2)通过第二转向拉杆(10)连接转向车的二桥(4),通过第一转向过渡拉杆(5)连接转向车的前摆臂(1)和后摆臂(2),所述前摆臂(1)上设置有上安装孔(101)和下安装孔(102),上安装孔(101)和下安装孔(102)配合连接的第二转向过渡拉杆(7)和第一转向拉杆(6)调整前后、上下位置,调整转向车的转向传动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传动比转向摆臂,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摆臂(1)包括旋转中心孔(103)、上安装孔(101)和下安装孔(102),以所述旋转中心孔(103)为中心旋转,调整第一转向过渡拉杆(5)和第二转向过渡拉杆(7)与上安装孔(101)和下安装孔(102)前后、上下位置关系。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调传动比转向摆臂,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中心孔(103)和下安装孔(102)的圆心设置在同一中心线上,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强何璇吴滨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重汽集团成都王牌商用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