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渗漏夹芯屋面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401809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9 19:36
本申请属于建筑材料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防渗漏夹芯屋面板结构,包括上面板、设置在上面板底面的面板主体以及设置在面板主体底面的下面板,所述上面板一侧的端部固定有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上表面设置有用于固定夹芯屋面板的安装钉,所述上面板另一侧的端部固定有用于封闭第一连接板的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内顶壁上固定有安装杆,所述安装杆的侧壁上贯穿开设有T形槽,所述T形槽内滑动设置有用于降低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之间产生缝隙概率的封闭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降低上面板受到外力时该上面板与另一个上面板之间产生缝隙概率的效果。产生缝隙概率的效果。产生缝隙概率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渗漏夹芯屋面板结构


[0001]本申请涉及建筑材料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防渗漏夹芯屋面板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保温夹芯板,采用的工艺是内外金属面板或软面板成型,中间填充聚氨酯硬泡或酚醛泡沫、EPS、XPS泡沫等。其中聚氨酯发泡是目前最好的隔热材料,同时具有很好的粘接能力,将上下面板良好地粘接,这样制成的夹芯板,具有隔热隔音、质轻高强、外形美观等优点,已广泛用于工业厂房、民用建筑等领域。
[0003]在公告号为CN202248564U的中国技术专利中公开了防渗漏夹芯屋面板,是由上面板、中间保温层、下面板组成,此板型采用隐藏钉固定方式,下一块板扣搭自锁,并有渗水导流槽。
[000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存在以下缺陷:上述装置仅采用搭接的方式对自攻钉进行遮蔽,当上面板上残留大量杂质时,上面板的边缘处易在杂质重力的作用下向上翘起,从而提高了上面板与另一个上面板之间产生缝隙的概率,进而提高了水流与自攻钉相互接触的概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防渗漏夹芯屋面板结构。
[000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防渗漏夹芯屋面板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一种防渗漏夹芯屋面板结构,包括上面板、设置在上面板底面的面板主体以及设置在面板主体底面的下面板,所述上面板一侧的端部固定有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上表面设置有用于固定夹芯屋面板的安装钉,所述上面板另一侧的端部固定有用于封闭第一连接板的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内顶壁上固定有安装杆,所述安装杆的侧壁上贯穿开设有T形槽,所述T形槽内滑动设置有用于降低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之间产生缝隙概率的封闭杆。
[000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上面板受到外力时,固定在上面板上的第二连接板发生轻微形变并向靠近第一连接板的方向运动,从而使弧形片逐渐受到挤压,在此过程中,弧形片与第一连接板上表面之间的接触面积逐渐增大,从而使弧形片外径逐渐增大,并始终使弧形片抵紧第一连接板的上表面,从而降低了第二连接板与第一连接板之间产生缝隙的概率,进而提高了夹芯屋面板的密封效果,从而降低了水流与安装钉相互接触的概率。
[0009]进一步的,所述上面板包括安装板以及固定在安装板侧壁上的凸起,所述安装板的上表面设置有用于提高上面板强度的加强筋。
[001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提高了上面板的强度,增大了上面板的承载力,从而降低了上面板受到外力时发生不可逆形变的概率。
[0011]进一步的,所述面板主体包括固定在上盖板底面的支撑板、固定在支撑板底面的防火层、设置在防火层底面的隔热保温层以及设置在隔热保温层底面的隔音层,所述隔音
层的底面与下面板的上表面相互固定。
[0012]进一步的,所述封闭杆包括滑动设置在T形槽内的T形块、固定在T形块远离T形槽侧壁上的固定杆以及固定在固定杆远离T形槽侧壁上的弧形片,所述弧形片的底面与第一连接板的上表面紧贴,所述弧形片的一端与固定杆远离T形槽的侧壁边缘处相互固定,所述弧形片的另一端悬空。
[0013]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弧形片由于上面板受到外力而被第二连接板挤压时,由于弧形片的一端悬空,弧形片的一端首先与固定杆紧贴并持续沿固定杆的表面运动,进而使弧形片的外径逐渐增大,从而使弧形片与第一连接板上表面之间的接触面积逐渐增大,进而减小了弧形片与第一连接板相互分离的概率。
[0014]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杆靠近弧形片的侧壁与其靠近弧形片悬空一侧的侧壁相交的棱边上开设有第一倾斜面。
[0015]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倾斜面增大了弧形片悬空的一端与固定杆之间的距离,从而提高了弧形片的运动范围,进而降低了弧形片被挤压时与第一连接板之间产生缝隙的概率。
[0016]进一步的,所述T形块的侧壁上贯穿开设有第一容纳槽,所述第一容纳槽的内底壁上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一容纳槽的内顶壁上。
[001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容纳槽增大了T形块的可形变程度,从而降低了弧形片受到外力时被挤压成长方形片状结构的概率,进而提高了弧形片的稳定性。进一步的,当施加在T形块上的作用力消失后,T形块在弹簧的作用下复位,从而降低了T形块发生不可逆形变的概率。
[0018]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连接板悬空的一端端部开设有用于加快水流向下流动速率的第二倾斜面。
[0019]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倾斜面加快了水流向下流动的速率,从而进一步降低了水流与安装钉相互接触的概率。
[0020]进一步的,所述加强筋的上表面设置有圆角。
[0021]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降低了加强筋与杂质相互接触时受损的概率,从而延长了装置的使用寿命。
[0022]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个有益技术效果:
[0023](1)本申请中,当上面板受到外力时,固定在上面板上的第二连接板发生轻微形变并向靠近第一连接板的方向运动,从而使弧形片逐渐受到挤压,在此过程中,弧形片与第一连接板上表面之间的接触面积逐渐增大,从而使弧形片外径逐渐增大,并始终使弧形片抵紧第一连接板的上表面,从而降低了第二连接板与第一连接板之间产生缝隙的概率,进而提高了夹芯屋面板的密封效果,从而降低了水流与安装钉相互接触的概率;
[0024](2)本申请中,当弧形片由于上面板受到外力而被第二连接板挤压时,由于弧形片的一端悬空,弧形片的一端首先与固定杆紧贴并持续沿固定杆的表面运动,进而使弧形片的外径逐渐增大,从而使弧形片与第一连接板上表面之间的接触面积逐渐增大,进而减小了弧形片与第一连接板相互分离的概率;
[0025](3)本申请中,第一容纳槽增大了T形块的可形变程度,从而降低了弧形片受到外力时被挤压成长方形片状结构的概率,进而提高了弧形片的稳定性。进一步的,当施加在T
形块上的作用力消失后,T形块在弹簧的作用下复位,从而降低了T形块发生不可逆形变的概率。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申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7]图2为本申请用于凸显T形槽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8]图3是本申请用于凸显封闭杆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中标号说明:
[0030]1、上面板;11、安装板;12、凸起;13、加强筋;2、面板主体;21、支撑板;22、防火层;23、隔热保温层;24、隔音层;3、下面板;4、第一连接板;41、安装钉;5、第二连接板;51、安装杆;52、T形槽;6、封闭杆;61、T形块;62、固定杆;63、弧形片;7、第一倾斜面;8、第一容纳槽;81、弹簧;9、第二倾斜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3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渗漏夹芯屋面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面板(1)、设置在上面板(1)底面的面板主体(2)以及设置在面板主体(2)底面的下面板(3),所述上面板(1)一侧的端部固定有第一连接板(4),所述第一连接板(4)的上表面设置有用于固定夹芯屋面板的安装钉(41),所述上面板(1)另一侧的端部固定有用于封闭第一连接板(4)的第二连接板(5),所述第二连接板(5)的内顶壁上固定有安装杆(51),所述安装杆(51)的侧壁上贯穿开设有T形槽(52),所述T形槽(52)内滑动设置有用于降低第一连接板(4)与第二连接板(5)之间产生缝隙概率的封闭杆(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渗漏夹芯屋面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面板(1)包括安装板(11)以及固定在安装板(11)侧壁上的凸起(12),所述安装板(11)的上表面设置有用于提高上面板(1)强度的加强筋(1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渗漏夹芯屋面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主体(2)包括固定在上盖板底面的支撑板(21)、固定在支撑板(21)底面的防火层(22)、设置在防火层(22)底面的隔热保温层(23)以及设置在隔热保温层(23)底面的隔音层(24),所述隔音层(24)的底面与下面板(3)的上表面相互固定。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鹏宋珍珍高军王建阁张亚楠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黄大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