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层海底管线焊接的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400495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9 19: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层海底管线焊接的固定装置,包括上翼板、下翼板导向杆、加力杆、紧固螺母及定位销,上翼板与内管贴合下翼板与外管贴合,加力杆和紧固螺母配合在上翼板和下翼板之间加力,使内管和外管结合为一个整体,其中导向杆用于保持上翼板上升的正确方向,定位销用于控制上翼板上升到合适的高度。定位销用于控制上翼板上升到合适的高度。定位销用于控制上翼板上升到合适的高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层海底管线焊接的固定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海洋工程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层海底管线焊接的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海底管道是海上采油的油(气)输送连接方式之一,其中双层保温海底管道的结构形式分为:内钢管、聚氨酯泡沫、外钢管和防腐绝缘层4个重要组成部分,单根管道长度约12.19m,由铺管作业船在海上铺设工作中将内管和内管焊接在一起,外管和外管焊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置入海底。
[0003]为了进一步提高双层海底管线铺设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一般采用在陆地接长预制的方式,提前完成将海上50%的工作量转移到陆地预制作业。陆地作业流程,是将2个单根长度约12.19m的海底管道接在一起,接长成为24.38m的长度备用。前期填充焊接采用半自动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FCAW

G)焊接工艺,该方法不需要管转动,只要管道保持水平固定位置即可施焊作业。如果填充焊接创新采用埋弧自动焊(SAW)焊接工艺,存在外管转而内管不转的问题不能满足埋弧自动焊焊接需求。成品管内管一端伸出600毫米左右,另一端内管比外管短600毫米左右,如果将双层管达成同步转动是一个很大的难题。
[0004]经过工艺创新,采用埋弧自动焊(SAW)焊接工艺,替代了半自动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FCAW

G)焊接工艺。创新后的焊接工艺为气体保护焊第一遍打底焊接完成后,焊接第二遍埋弧自动需要通过转胎匀速转动方可施焊,但是焊接过程中由于内、外管不是一个整体,中间是由聚氨酯泡沫隔开,因此焊接过程中存在外管转而内管不转的问题,不能满足埋弧自动焊工艺转胎转而焊接设备不动的条件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一种双层海底管线焊接的固定装置,能够将双层管固定为一体。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双层海底管线焊接的固定装置,包括上翼板、下翼板导向杆、加力杆、紧固螺母及定位销,所述上翼板和下翼板都为圆弧板,两者叠放设置,且所述下翼板设于所述上翼板的外围,所述导向杆一端固定于所述下翼板的内壁,另一端伸出所述上翼板内壁之外,所述紧固螺母固定于所述上翼板的内壁,所述加力杆与所述紧固螺母螺纹连接,所述加力杆一端穿过所述上翼板,抵靠于所述下翼板的内壁,转动所述加力杆能改变所述上翼板和所述下翼板之间的间隙,所述定位销的一端固定于所述下翼板边缘,另一端勾挂于所述上翼板的侧边。
[0006]进一步的,所述上翼板和所述下翼板宽度相等,两者左右两侧边对齐。
[0007]进一步的,所述加力杆的另一端设有手柄。
[0008]进一步的,所述导向杆设有两个,所述上翼板上设有两导向孔,两所述导向杆分别穿过导向孔。
[0009]进一步的,所述上翼板中心位置设有通孔,所述紧固螺母的螺孔与所述通孔对齐,
所述加力杆的一端穿过通孔抵靠于所述下翼板的内壁。
[0010]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在于:本技术包括上翼板、下翼板导向杆、加力杆、紧固螺母及定位销,上翼板与内管贴合下翼板与外管贴合,加力杆和紧固螺母配合在上翼板和下翼板之间加力,使内管和外管结合为一个整体,实现同步转动,其中导向杆用于保持上翼板上升的正确方向,定位销用于控制上翼板上升到合适的高度。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双层海底管线焊接的固定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0012]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双层海底管线焊接的固定装置在使用时的立体示意图。
[0013]附图标记说明:1

导向杆;2

下翼板;3

上翼板;4

手柄;5

加力杆;6

紧固螺母;7

定位销;8

外管;9

内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技术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
[0015]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层海底管线焊接的固定装置,每一步的具体实施如下:
[0016]一种双层海底管线焊接的固定装置,包括上翼板3、下翼板2、导向杆1、加力杆5、紧固螺母6及定位销7,使用时,上翼板3与内管贴合下翼板2与外管贴合,加力杆5和紧固螺母6配合在上翼板3和下翼板2之间加力,使内管和外管结合为一个整体,其中导向杆1用于保持上翼板3上升的正确方向,定位销7用于控制上翼板3上升到合适的高度。
[0017]上翼板3和下翼板2都为圆弧板,两者叠放设置,左右两侧边对齐,且下翼板2设于上翼板3的外围。按照海底管道的内、外钢管规格,选取相同规格的钢管,分别在内管上切割出管宽80mm、弧长100mm规格的上翼板3,和在外管上切割出宽80mm、弧长120mm规格的下翼板2各1块。
[0018]导向杆1设有两个,导向杆1一端固定于下翼板2的内壁,上翼板3上设有两导向孔,另一端分别穿过导向孔,伸出上翼板3内壁之外,导向杆1外壁和导向孔设有间隙,导向杆1能够在导向孔中移动,导向杆1能够对上翼板3的移动起导向作用。
[0019]紧固螺母6固定于上翼板3的内壁,上翼板3中心位置设有通孔,紧固螺母6的螺孔与通孔对齐,加力杆5的一端穿过通孔抵靠于下翼板2的内壁,加力杆5与紧固螺母6螺纹连接,加力杆5一端穿过上翼板3,伸出上翼板3之外,且在端部设有手柄4。
[0020]转动加力杆5能改变上翼板3和下翼板2之间的间隙,进而使的上翼板3贴合内管,下翼板2贴合外管。
[0021]定位销7的一端固定于下翼板2边缘,另一端为勾状,勾挂于上翼板3的侧边。定位销7的作用有:(1)保证拆卸后的固定装置的上翼板3不从导向杆1中脱落,使其保持一个整体;(2)能够保证加力杆5在加力的过程中,对上翼板3施加力,使上翼板3保持平衡;(3)能够限制上翼板3上升到合适的高度。
[0022]本技术使用时,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0023]1、双层海底管道接长装配,内管一端伸出600毫米左右,另一端内管比外管短600毫米左右;
[0024]2、将两根双层海底管道内管一端伸出600毫米,并使双层海底管道的端部放在转胎上装配,使用GMAW焊接方法,将两根内管焊接在一起;
[0025]3、双层海底管道内管另一端内管比外管端部长度差距600mm左右,将双层海底管线固定装置插进内、外管的间隙中;
[0026]4、此时加力杆5上的手柄4位于外管内且内管端部的位置,采用均匀加力法拧紧手柄4,在定位销7的限位作用下,使上翼板3和下翼板2分别与内、外钢管贴合紧密牢固;
[0027]5、通过加力杆5反向力的作用,使双层管道形成一个牢固的整体,此时转胎转动即可实现内管和外管的同步转动,完成外管焊接即可。
[0028]本技术应用于海洋石油海上采油的油(气)集输双层海底管线铺设时,在陆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层海底管线焊接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翼板、下翼板导向杆、加力杆、紧固螺母及定位销,所述上翼板和下翼板都为圆弧板,两者叠放设置,且所述下翼板设于所述上翼板的外围,所述导向杆一端固定于所述下翼板的内壁,另一端伸出所述上翼板内壁之外,所述紧固螺母固定于所述上翼板的内壁,所述加力杆与所述紧固螺母螺纹连接,所述加力杆一端穿过所述上翼板,抵靠于所述下翼板的内壁,转动所述加力杆能改变所述上翼板和所述下翼板之间的间隙,所述定位销的一端固定于所述下翼板边缘,另一端勾挂于所述上翼板的侧边。2.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海林周怀杰张广彬梁杰张超李雄王超何凤山于本水苏衍福汤孟正刘海兵魏鹏徐福贵窦国柱
申请(专利权)人: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