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高久恒专利>正文

一种永磁叠加电动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39996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9 19:30
一种永磁叠加电动机,包括由内至外依次设置的转子、定子及机壳;定子的外侧壁上设有永磁叠加组件,永磁叠加组件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气隙垫条组件、导磁板及永磁体;气隙垫条组件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L”型垫条,“L”型垫条的水平端固定于定子的外侧壁上,并使“L”型垫条的直角开口端彼此相对,导磁板的两端夹设并固定于“L”型垫条的直角开口端,以使导磁板与定子的外侧壁之间形成副气隙;永磁体固定于导磁板的上表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在保持电动机的结构紧凑的同时,使具有强磁特性的永磁体的磁场能在一个较小距离上与电动机的电枢绕组保持互不干扰。从而实现永磁体叠加效应在电动机上的有效利用,增加了电动机输出的动力。力。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永磁叠加电动机


[0001]本技术涉及电动机
,尤其是一种永磁叠加电动机。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节能减排技术对于实现碳中和目标是能起到一定促进作用的,同时对推动电动汽车的全面推广和普及也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电动机作为电动汽车上的重要部件,电动机的节能技术对于电动汽车普及就显得尤为重要。现有技术中利用叠加永磁体对电动机进行改进时,通常结构较为复杂,而且,由于永磁体的磁感应强度比较高,磁场作用的范围较大,磁力线作用距离较远,从而极易影响电动机正常的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有效增加电动机输出的动力、同时保证永磁体磁场能在较小距离上于电枢绕组互不干扰的永磁叠加电动机。
[0004]本技术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永磁叠加电动机,包括由内至外依次设置的转子、定子及机壳;所述定子为两端开放的中空筒体,定子的内侧沿定子的周向均匀设有电枢绕组;转子沿定子轴线方向设置于定子的中心,转子与定子之间设有主气隙;所述定子的外侧壁上设有永磁叠加组件,所述永磁叠加组件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气隙垫条组件、导磁板及永磁体;所述气隙垫条组件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L”型垫条,该“L”型垫条的底部水平端固定于所述定子的外侧壁上,并使所述“L”型垫条的直角开口端彼此相对;导磁板的两端夹设并固定于“L”型垫条的直角开口端,以使导磁板与定子的外侧壁之间形成副气隙;所述永磁体固定于导磁板的上表面。
[0005]所述永磁叠加组件设置于所述电枢绕组处定子的外侧壁上。
[0006]所述永磁叠加组件绕定子的周向均匀设置。
[0007]所述永磁体均以相同的磁极朝向转子。
[0008]相邻永磁叠加组件的永磁体以N极、S极交替排列的方式朝向转子。
[0009]所述导磁板的两端边缘设有垂直于导磁板的挡板。
[0010]在定子的内侧壁上设有定子凹槽,所述定子凹槽设置于相邻两电枢绕组之间且贯通定子的两开放端;所述定子凹槽中设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为非磁材料或抗磁材料制成的筋条。
[0011]所述永磁体为钕铁硼强磁永磁体。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结构简单,在保持电动机的结构紧凑的同时,通过在定子的外侧壁上设置永磁叠加组件,其中永磁叠加组件中以两个对称设置的“L”型垫条作为气隙垫条组件,通过在该气隙垫条组件上依次设置导磁板及永磁体,使定子的外侧壁与导磁板之间在“L”型垫条的作用下形成副气隙,利用副气隙的气隙阻磁作用与导磁板的高导磁作用下,将永磁体的一侧磁极与该永磁叠加组件下方所对应的电枢绕组之
间的磁通量降低,以达到不影响电动机运行的程度,使具有强磁特性的永磁体的磁场能在一个较小距离上与电动机的电枢绕组保持互不干扰。从而实现永磁体叠加效应在电动机上的有效利用,增加了电动机输出的动力。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是本技术中机壳内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3是本技术中“L”型垫条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4是本技术的导磁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5是本技术中机壳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 1

永磁叠加组件、1a

永磁体、1b

导磁板、1c
‑“
L”型垫条、1d

挡板、2

副气隙、3

定子、4

电枢绕组、5

转子、6

机壳、7

定子凹槽、8

加强筋、9

主气隙。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说明:
[0020]图1是本技术一种永磁叠加电动机的结构示意图。一种永磁叠加电动机,包括由内至外依次设置的转子5、定子3及机壳6;定子3为两端开放的中空筒体,定子3的两开放端分别设有端盖,转子5的中心转轴的两端与端盖转动连接。定子3的内侧沿定子3的周向均匀设有电枢绕组4;转子5沿定子3的轴线方向设置于定子3的中心,转子5与定子3之间形成主气隙9;定子3的外侧壁上绕定子3的周向均匀设置设有永磁叠加组件1。
[0021]如图2所示:优选地,永磁叠加组件1设置于电枢绕组4处定子3的外侧壁上,即在每个电枢绕组4所在处的定子3外侧壁上均设有一个永磁叠加组件1。永磁叠加组件1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气隙垫条组件、由高导磁类材料制成的导磁板1b、永磁体1a。
[0022]气隙垫条组件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L”型垫条1c(如图3所示),”L”型垫条1c的底部水平端固定于定子3的外侧壁上,并使
ꢀ“
L”型垫条1c的“L”直角开口端彼此相对,导磁板1b的两端夹设并固定于”L”型垫条1c的直角开口端,永磁体1a紧密连接并固定于导磁板1b的上表面,导磁板1b与定子3的外侧壁之间在”L”型垫条1c的作用下形成一个非导磁材料的空间,即副气隙2。其中,”L”型垫条1c的底部水平端的高度(厚度)决定了副气隙2的大小,副气隙2的大小会随着永磁体1a以及电动机整体体积的大小而设定;当永磁体1a的一侧磁极与电枢绕组4之间的磁通量降低到不影响电动机运行的程度时,副气隙2的大小达到最佳。副气隙2的位置也可填充非导磁材料层。
[0023]同时,利用导磁板1b的高导磁性和永磁体1a形成的磁通路,与副气隙2的磁阻作用,共同将永磁体1a的N极或S极的大部分磁场约束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产生能在电动机的电枢绕组4上实现永磁叠加效应又不影响电动机正常运行的条件,当永磁体1a与电枢绕组4的磁极相吸时则会产生永磁叠加效应用;当永磁体1a与电枢绕组4的磁极相斥时,则会因为永磁体1a的大部分磁场被导磁板1b与副气隙2的共同作用约束在较小的范围内而不会影响电枢绕组4的正常运行,也不会使电枢绕组4的电磁场受到相斥作用而衰减。
[0024]优选如图4所示,导磁板1b的两端边缘设有垂直于导磁板1b的挡板1d以会更有效的调整磁路的方向和磁场的范围。
[0025]其中,永磁体1a可以以相同的磁极朝向转子5:可以如图2所示将永磁体1a均以N极朝向转子5;或均以S极朝向转子5;也可以将相邻永磁叠加组件1中的永磁体1a以N极、S极交替排列的方式朝向转子5。
[0026]如图1

2所示:在定子3的内侧壁上设有定子凹槽7,该定子凹槽7设置于相邻两电枢绕组4之间并贯通定子3的两开放端;其主要作用是减少电枢绕组4之间连接的横截面积,来减少作为电枢绕组4磁回路的硅钢片的连接面积,从而减少通过硅钢片的闭合磁路的磁通量,使电枢绕组4的电磁场呈现开放状态,并且使电枢绕组4的电磁场能够覆盖到永磁体1a,以实现永磁叠加效应。
[0027]定子凹槽7中设有加强筋8,以增加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永磁叠加电动机,包括由内至外依次设置的转子、定子及机壳;所述定子为两端开放的中空筒体,定子的内侧沿定子的周向均匀设有电枢绕组;转子沿定子轴线方向设置于定子的中心,转子与定子之间设有主气隙;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的外侧壁上设有永磁叠加组件,所述永磁叠加组件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气隙垫条组件、导磁板及永磁体;所述气隙垫条组件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L”型垫条,该“L”型垫条的底部水平端固定于所述定子的外侧壁上,并使所述“L”型垫条的直角开口端彼此相对;导磁板的两端夹设并固定于“L”型垫条的直角开口端,以使导磁板与定子的外侧壁之间形成副气隙;所述永磁体固定于导磁板的上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永磁叠加电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永磁叠加组件设置于所述电枢绕组处定子的外侧壁上。3.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久恒
申请(专利权)人:高久恒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