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便更换密封圈的止回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39814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9 19: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阀门结构领域,特别是指一种方便更换密封圈的止回阀,该止回阀包括阀体、阀瓣组件和限位组件。所述阀体内部为流体腔,阀体的两端分别为进液口和排液口,流体从进液口流入经流体腔后从排液口流出。当出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出现回流的现象时,可将端盖取下,再将阀瓣组件的定位板向外移出,使整个阀瓣组件均移出所流体腔外,此时即可在阀体外更换密封圈;之后将定位板嵌入至阀体内,再将所述限位组件的限位杆的连接板向上拉起后再对应嵌入至阀瓣一侧的卡槽内;最后将固定螺栓和压环的螺纹孔连接至紧固即可实现密封圈的更换。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以上结构实现所述密封圈的更换,因此可有效的提高止回阀的使用寿命,避免浪费。避免浪费。避免浪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方便更换密封圈的止回阀


[0001]本技术涉及阀门结构领域,特别是指一种方便更换密封圈的止回阀。

技术介绍

[0002]止回阀是指依靠介质本身流动而自动开、闭阀瓣,用来防止介质倒流的阀门,其中阀瓣通常是以铰接的连接结构装配在止回阀的阀体内。现有技术中,为提高阀瓣闭合后的密封性,通常在阀瓣的表面固定密封圈以提高密封效果。
[0003]但是在止回阀长期使用过程中,由于密封圈经常性撞击阀体内壁以及流体的侵蚀,因此容易导致密封圈损坏,从而造成止回阀出现回流的现象。并且由于阀瓣设置在阀体内,无法更换密封圈,因此目前的止回阀在密封圈损坏后,通常是将整个密封圈更换,此方式一定程度上造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方便更换密封圈的止回阀。
[0005]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方便更换密封圈的止回阀,其特征在于,该止回阀包括:
[0007]阀体,所述阀体内部为流体腔,阀体的两端分别为进液口和排液口,阀体在所述进液口和所述排液口之间的一侧为装配口,且阀体在所述装配口处封装端盖;
[0008]阀瓣组件,所述阀瓣组件包括定位板、阀瓣、密封圈、压环和固定螺栓,所述定位板和所述阀瓣相互铰接,所述定位板远离所述阀瓣的一端弯折形成固定部,所述阀瓣设有安装孔,所述压环设有贯穿的螺纹孔,所述固定螺栓和该螺纹孔适配连接,所述密封圈设置在所述阀瓣所述压环之间,所述固定螺栓穿过所述安装孔和所述密封圈之后和所述螺纹孔螺旋连接至紧固;r/>[0009]其中,所述阀体在所述装配口内的两侧设有嵌入槽,所述定位板的两侧分别嵌入至两所述嵌入槽内,所述端盖固定至所述阀体之后,所述端盖将所述固定部压在所述嵌入槽的顶面,并且所述密封圈对应封住所述进液口。
[0010]作为进一步的改进,该止回阀还包括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限位杆和限位弹簧,所述限位杆的一端固定至所述阀瓣,所述限位杆的另一端和所述限位弹簧的一端连接,所述限位弹簧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流体腔的内壁,并且所述限位弹簧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进液口远离所述装配口一侧的位置。
[0011]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流体腔内在所述进液口远离所述装配口一侧的位置固定第一连接件,所述限位杆的另一端固定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均具有贯穿的通孔;所述限位弹簧的两端均为弯钩,且所述弹簧两端的弯钩分别钩入所述第一连接件的通孔和所述第二连接件的通孔内。
[0012]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限位杆远离所述限位弹簧的一端设有连接板,所述阀瓣背向所述密封圈的一侧设有卡槽,所述卡槽远离所述安装孔的一端封闭,所述连接板适配
嵌入至所述卡槽内,且所述固定螺栓和所述螺纹孔连接至紧固后,所述固定螺栓的螺头挡住所述连接板。
[0013]由上述对本技术结构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当出现本技术的止回阀出现回流的现象时,可将所述端盖取下,再将所述定位板向外移出,使整个所述阀瓣组件均移出所流体腔外,此时即可在所述阀体外更换所述密封圈;之后将所述定位板嵌入至所述阀体内,再将所述限位杆的所述连接板向上拉起后再对应嵌入至所述卡槽内;最后将所述固定螺栓和所述螺纹孔连接至紧固即可实现所述密封圈的更换。由此可见,本技术通过以上结构实现所述密封圈的更换,因此可有效的提高止回阀的使用寿命,避免浪费。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0017]图4为阀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5为阀瓣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6为阀瓣、密封圈、压环和固定螺栓分解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7为阀瓣组件连接限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8为图7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0022]图9为阀瓣组件连接限位组件在相对图7另一侧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10为限位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0025]如附图1和2所示,一种方便更换密封圈的止回阀包括阀体1、阀瓣组件和限位组件。所述阀体1内部为流体腔104,所述阀体1的两端分别为进液口101和排液口102,流体从所述进液口101流入经所述流体腔104后从所述排液口102流出。所述阀体1在所述进液口101和所述排液口102之间的一侧为装配口103,所述阀瓣组件和所述限位组件可从该装配口103装配至位于所述流体腔104内。阀体1在所述装配口103处封装端盖11,该端盖可通过穿装螺栓后连接螺纹的方式固定,实现所述装配口103的密封,进一步的,所述端盖11和所述阀体1之间的间隙可设置橡胶材质的垫圈,以提高密封效果。
[0026]如附图5至7所示,所述阀瓣组件包括定位板25、阀瓣21、密封圈22、压环23和固定螺栓24。其中,所述阀瓣21的中心设有贯穿的安装孔211,所述压环23的中心设有贯穿的螺纹孔231,所述固定螺栓24和该螺纹孔231适配连接,所述密封圈22设置在所述阀瓣21所述压环23之间,所述固定螺栓24穿过所述安装孔211和所述密封圈22之后和所述螺纹孔231螺旋连接至紧固,使所述固定螺栓24的螺头和所述压环23将所述密封圈22压紧,以此使所述密封圈22固定在所述阀瓣21。
[0027]继续参照附图5至7,所述定位板25和所述阀瓣21相互铰接,其铰接方式可以是,所述阀瓣21的一侧固定铰接杆212,该铰接杆212可以是和所述阀瓣21经铸造一体成型,所述
铰接杆212远离所述阀瓣21的一端和所述定位板25通过穿装插销的结构实现铰接,以此实现所述阀瓣21相对所述定位板25转动。所述定位板25远离连接所述阀瓣21的一端弯折形成固定部251。再参照附图4,所述阀体1在所述装配口103内的两侧设有嵌入槽105,所述嵌入槽105的结构可以是,所述装配口103的内壁两侧均设置凸起(附图未标识),所述凸起和所述装配口103的内壁之间的间隙即形成所述嵌入槽105。装配所述阀瓣21时,将所述定位板25的两侧分别嵌入至两所述嵌入槽105内,之后将所述端盖11固定至所述阀体1,使所端盖11将所述固定部251压在所述嵌入槽105的顶面,从而使所述固定部251固定在所述阀体1内,此时所述阀瓣21可转动至所述密封圈22对应封住所述进液口101。
[0028]进一步地,所述固定部251远离所述阀瓣21的一端的表面固定有一层橡胶垫252,所述端盖11固定至所述阀体1之后,端盖11压向橡胶垫252。此结构避免所述端盖11和所述固定部251之间存在装配间隙而无法使所述固定部251紧密的固定在所述阀体1内,因此可有效的提高阀瓣组件连接在所述流体腔104内的结构稳定性。
[0029]如附图3和9所示,所述限位组件包括限位杆31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方便更换密封圈的止回阀,其特征在于,该止回阀包括:阀体,所述阀体内部为流体腔,阀体的两端分别为进液口和排液口,阀体在所述进液口和所述排液口之间的一侧为装配口,且阀体在所述装配口处封装端盖;阀瓣组件,所述阀瓣组件包括定位板、阀瓣、密封圈、压环和固定螺栓,所述定位板和所述阀瓣相互铰接,所述定位板远离所述阀瓣的一端弯折形成固定部,所述阀瓣设有安装孔,所述压环设有贯穿的螺纹孔,所述固定螺栓和该螺纹孔适配连接,所述密封圈设置在所述阀瓣所述压环之间,所述固定螺栓穿过所述安装孔和所述密封圈之后和所述螺纹孔螺旋连接至紧固;其中,所述阀体在所述装配口内的两侧设有嵌入槽,所述定位板的两侧分别嵌入至两所述嵌入槽内,所述端盖固定至所述阀体之后,所述端盖将所述固定部压在所述嵌入槽的顶面,并且所述密封圈对应封住所述进液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更换密封圈的止回阀,其特征在于:该止回阀还包括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育玺
申请(专利权)人:高特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