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柱模板加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39724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9 19: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柱模板加固装置,包括柱模板、横板、两个夹板和抵杆,柱模板的顶部设置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向机构,转向机构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螺杆,夹板的后侧贯穿至横板的内部并套设与第一螺杆的表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第一电机,第一电机通过转向机构对第一螺杆转动,而第一螺杆带动着两个夹板同时移动夹住柱模板的两侧,而在启动时使用者实现把横板与柱模板的后侧贴合,这样的话两个夹板和横板与柱模板的两侧和后侧紧密接触,然后通过第二电机带动着抵杆向后侧移动,使抵杆与柱模板的前侧接触,达到了便于安装和拆卸,节约人力,且使用更为方便和提高工程质量的优点。和提高工程质量的优点。和提高工程质量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柱模板加固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柱模板
,尤其涉及一种柱模板加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柱模板俗称圆柱模板是用来使新浇筑的混凝土形成圆柱圆柱形状的模具,这样形成的混凝土圆柱形的建筑,比如一些大厅中圆柱形的立柱,都是使用圆柱模板定型,混凝土浇筑形成的,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现有的柱模板在加固时不便于组装和拆卸,柱模板加固装置通过若干个螺栓固定不仅增加了人力而且在组装和拆卸时较为麻烦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柱模板加固装置,具备方便组装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柱模板在加固时不便于组装和拆卸,柱模板加固装置通过若干个螺栓固定不仅增加了人力而且在组装和拆卸时较为麻烦的问题。
[0004]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柱模板加固装置,包括柱模板、横板、两个夹板和抵杆,所述柱模板的顶部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向机构,所述转向机构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螺杆,所述夹板的后侧贯穿至横板的内部并套设与第一螺杆的表面,两个夹板相反的一侧均活动连接有连接块,所述抵杆的两侧均贯穿至夹板的外侧与连接块配合使用,所述夹板的顶部活动连接有第二螺杆,所述第二螺杆的后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且第二电机的输出端与第二螺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电机的底部与夹板的底部固定连接。
[0005]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转向机构包括转杆、第一齿轮和两个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的顶部与转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转杆的顶部与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齿轮的两侧与两个第二齿轮相对的一侧啮合连接,两个第二齿轮相反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两个连接杆相反的一侧均与第一螺杆固定连接。
[0006]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夹板的内部和连接块的内部分别开设有与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配合使用的螺纹槽。
[0007]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夹板的内部开设有与抵杆配合使用的通孔,所述抵杆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抵杆的两侧贯穿至通孔和连接块的外侧与限位块固定连接。
[0008]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第二螺杆远离第二电机的一端活动连接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底部与夹板的顶部固定连接。
[0009]作为本技术优选的,两个第二螺杆相反的一侧均活动连接有转轴,所述第二螺杆远离连接杆的一端通过转轴与横板的内壁活动连接。
[0010]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夹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块,所述横板的内部开设有与支撑块配合使用的滑行槽,所述支撑块位于滑行槽的内部滑动。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2]1、本技术通过设置第一电机,第一电机通过转向机构对第一螺杆转动,而第一螺杆带动着两个夹板同时移动夹住柱模板的两侧,而在启动时使用者实现把横板与柱模板的后侧贴合,这样的话两个夹板和横板与柱模板的两侧和后侧紧密接触,然后通过第二电机带动着抵杆向后侧移动,使抵杆与柱模板的前侧接触,达到了便于安装和拆卸,节约人力,且使用更为方便和提高工程质量的优点。
[0013]2、本技术通过设置转向机构,转向机构能够转变第一电机转动方向,能够因为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带动着两个第一螺杆一起转动。
[0014]3、本技术通过设置螺纹槽,夹板通过螺纹槽与第一螺杆啮合连接能够使第一电机带动着夹板移动与柱模板的两侧接触,连接块通过螺纹槽与第二螺杆啮合连接能够使第二电机带动着夹板移动与柱模板的前侧接触。
[0015]4、本技术通过设置通孔,因柱模板每次大小不一通孔可以实现夹板之间的距离调节时不会影响抵杆的使用,通过设置限位块,限制了两个夹板之间的距离,防止夹板移动距离过长。
[0016]5、本技术通过设置支撑座,增加了第二螺杆转动时的稳定性,防止第二螺杆远离第二电机的一端未连接发生颤抖。
[0017]6、本技术通过设置转轴,增加了第一螺杆转动时的稳定性,防止第一螺杆远离转向机构的一端未连接发生颤抖。
[0018]7、本技术通过设置支撑块和滑行槽的配合使用,限制了两个夹板之间的距离,防止夹板移动距离过长。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加固装置的安装示意图;
[0021]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横板的局部剖视图。
[0022]图中:1、柱模板;2、横板;3、第一电机;4、转向机构;401、转杆;402、第一齿轮;403、第二齿轮;404、连接杆;5、第一螺杆;6、夹板;7、抵杆;8、连接块;9、第二螺杆;10、第二电机;11、螺纹槽;12、转轴;13、支撑块;14、滑行槽;15、通孔;16、限位块;17、支撑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002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结构作详细的描述。
[0025]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柱模板加固装置,包括柱模板1、横板2、两个夹板6和抵杆7,柱模板1的顶部设置有第一电机3,第一电机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向机构4,转向机构4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螺杆5,夹板6的后侧贯穿至横板2的内部并套设与第一螺杆5的表面,两个夹板6相反的一侧均活动连接有连接块8,抵杆7的两侧均贯穿至夹板6的外侧与连接块8配合使用,夹板6的顶部活动连接有第二螺杆9,第二螺杆9的后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10,且第二电机10的输出端与第二螺杆9固定连接,第二电机10的
底部与夹板6的底部固定连接。
[0026]参考图3,转向机构4包括转杆401、第一齿轮402和两个第二齿轮403,第一齿轮402的顶部与转杆401的底部固定连接,转杆401的顶部与第一电机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第一齿轮402的两侧与两个第二齿轮403相对的一侧啮合连接,两个第二齿轮403相反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404,两个连接杆404相反的一侧均与第一螺杆5固定连接。
[0027]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转向机构4,转向机构4能够转变第一电机3转动方向,能够因为第一电机3的输出端带动着两个第一螺杆5一起转动。
[0028]参考图3,夹板6的内部和连接块8的内部分别开设有与第一螺杆5和第二螺杆9配合使用的螺纹槽11。
[0029]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螺纹槽11,夹板6通过螺纹槽11与第一螺杆5啮合连接能够使第一电机3带动着夹板6移动与柱模板1的两侧接触,连接块8通过螺纹槽11与第二螺杆9啮合连接能够使第二电机10带动着夹板6移动与柱模板1的前侧接触。
[0030]参考图2,夹板6的内部开设有与抵杆7配合使用的通孔15,抵杆7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16,抵杆7的两侧贯穿至通孔15和连接块8的外侧与限位块16固定连接。
[0031]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通孔15,因柱模板1每次大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柱模板加固装置,包括柱模板(1)、横板(2)、两个夹板(6)和抵杆(7),其特征在于:所述柱模板(1)的顶部设置有第一电机(3),所述第一电机(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向机构(4),所述转向机构(4)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螺杆(5),所述夹板(6)的后侧贯穿至横板(2)的内部并套设与第一螺杆(5)的表面,两个夹板(6)相反的一侧均活动连接有连接块(8),所述抵杆(7)的两侧均贯穿至夹板(6)的外侧与连接块(8)配合使用,所述夹板(6)的顶部活动连接有第二螺杆(9),所述第二螺杆(9)的后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10),且第二电机(10)的输出端与第二螺杆(9)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电机(10)的底部与夹板(6)的底部固定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柱模板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机构(4)包括转杆(401)、第一齿轮(402)和两个第二齿轮(403),所述第一齿轮(402)的顶部与转杆(401)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转杆(401)的顶部与第一电机(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齿轮(402)的两侧与两个第二齿轮(403)相对的一侧啮合连接,两个第二齿轮(403)相反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404),两个连接杆(404)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建平杨石杰刘智吕艳霞陈晓东郭晓光陈晔饶小春杨春林金盛玉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