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生产散热片的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39141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9 19: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于生产散热片的模具,包括有压紧部件、嵌于所述压紧部件内的成型部件、支撑于所述压紧部件下端的支撑部件、与所述成型部件相通连接且嵌于所述压紧部件中的上料部件;所述成型部件包括有上成型模块、设于所述上成型模块下端的下成型模块;所述上成型模块底部设有第一成型槽,所述下成型模块顶部设有进料槽;所述第一成型槽内阵列设有第一凸条。通过散热片模具的设置,解决了常规散热片模具结构分布不紧凑导致占用空间大的问题,实现了有效提高模具结构分布紧凑,提高各部位的放置的紧凑性,提高空间利用率,模具整体结构规整,且同时满足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作业条件,保证成型散热片的质量。保证成型散热片的质量。保证成型散热片的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生产散热片的模具


[0001]本技术属于模具
,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生产散热片的模具。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常见生产散热片的模具结构复杂,操作作业较为复杂,生产模具整体结构分布不紧凑,占用空间大,且若把生产模具简化,其生产成型的散热片质量较差,难以满足产品生产过程中所需的作业条件。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应用于生产散热片的模具,通过散热片模具的设置,解决了常规散热片模具结构分布不紧凑导致占用空间大的问题,实现了有效提高模具结构分布紧凑,提高各部位的放置的紧凑性,提高空间利用率,模具整体结构规整,且同时满足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作业条件,保证成型散热片的质量。
[000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0005]一种应用于生产散热片的模具,包括有压紧部件、嵌于所述压紧部件内的成型部件、支撑于所述压紧部件下端的支撑部件、与所述成型部件相通连接且嵌于所述压紧部件中的上料部件;所述成型部件包括有上成型模块、设于所述上成型模块下端的下成型模块;所述上成型模块底部设有第一成型槽,所述下成型模块顶部设有进料槽,所述进料槽与所述第一成型槽相通,所述进料槽对称设于所述第一成型槽的两侧;所述第一成型槽内阵列设有第一凸条;所述第一成型槽和所述下成型模块顶部表面构成成型腔。
[0006]本技术中,将原料从上料部件送至成型腔中,通过压紧部件包裹着成型部件,使得原料在上成型模块和下成型模块中注满成型,其中第一凸条使得原料在成型过程中形成散热片的鳍片,保证散热片的鳍片分布设置均匀,保证散热片的散热性能。且通过下成型模块设有进料槽,将上料部件的部分位置嵌于进料槽中,有效提高空间利用率,结构分布紧凑规整,且保证成型作业的稳定进行。通过设置压紧部件包裹着成型部件,满足产品成型过程中的作业条件,保证产品成型质量。其中,各部件之间通过定位销进行连接固定。
[000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凸条的高小于所述第一成型槽的深。通过该设置,可根据生产散热片实际所需的散热凹槽的深度灵活设置第一凸条的高,且由于第一凸条与第一成型槽内,故成型的散热片一侧含有实底,有效提高散热片的刚性,有效提高散热片的耐用性。
[0008]进一步的,所述上料部件包括有设于所述成型部件一侧的进料筒、设于所述进料筒两侧的第一固定块、设于所述进料筒下端且与所述成型腔相通的第一引料板。通过该设置,原料进入进料筒,并通过第一引料板将原料均匀地进入第一成型槽内,保证稳定均匀的上料,通过第一引料板对第一成型槽内的打大范围同时上料,有效提高上料效率。通过第一固定块的设置,在产品成型过程中可有效保证上料部件的稳定性。
[0009]进一步的,所述上料部件还包括有设于所述成型部件另一侧的第二固定块、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固定块一侧的第二引料板、连通于所述第二引料板和所述进料筒下端的传
输管;所述第一引料板和所述第二引料板分别嵌于所述进料槽中。通过第二引料板的设置,可对第一成型槽的两侧同时进行上料,有效提高上料效率,大大缩短产品成型时间,且通过第二固定块可有效保证第二引料板的上料稳定性。通过将引料板嵌入进料槽中,使得结构分布合理紧凑,保证模具整体结构规整。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引料板包括有与所述进料筒连通的第一传送块、阵列设于所述第一传送块一侧且与其连通的第二传送块。其中,第二传送块设有6个。通过传送块的设置,有效保证上料的均匀性,可进行大范围的同时上料,保证上料的高效性。
[0011]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引料板包括有与所述传输管连通的第三传送块、阵列设于所述第三传送块一侧且与其连通的第四传送块。其中,第四传送块设有5个。通过该设置,可对第一成型槽的两侧进行同时上料,有效缩短上料时间,保证产品生产的高效性。
[0012]进一步的,所述压紧部件包括有包裹上成型模块的第一压紧模块、设于所述第一压紧模块且包裹下成型模块的第二压紧模块。所述第一压紧模块对应所述上成型模块设有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二压紧模块对应所述下成型模块设有第二限位槽;所述上成型模块嵌于所述第一限位槽,所述下成型模块嵌于所述第二限位槽。通过该设置,第一压紧模块中的第一限位槽将上成型模块限位固定,第二压紧模块中的第二限位槽将下成型模块限位固定。在生产产品过程中,可有效满足产品生产成型所需的作业条件,提高产品的生产良率。
[0013]进一步的,所述支撑部件包括有支撑于所述第二压紧部件下端的第一支撑模块、对称于所述第一支撑模块中部位置设置的第二支撑块、设于所述第二支撑块之间的第三支撑块、对称于所述第三支撑块中部位置设置的第四支撑块。所述第三支撑块的高小于所述第二支撑块的高。通过支撑块的设置,有效保证生产产品过程中的作业稳定性,可有效保证产品成型质量,且通过设置第二支撑模块的架空第一支撑模块,有利于下端的空气流动性,提高成型速率。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5]通过散热片模具的设置,解决了常规散热片模具结构分布不紧凑导致占用空间大的问题,实现了有效提高模具结构分布紧凑,提高各部位的放置的紧凑性,提高空间利用率,模具整体结构规整,且同时满足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作业条件,保证成型散热片的质量。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除压紧部件);
[0018]图3为本技术中上成型模块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中下成型模块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技术中上料部件结构示意图;
[0021]图6为本技术中第一压紧模块结构示意图;
[0022]图7为本技术中第二压紧模块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标记:压紧部件1,第一压紧模块11,第一限位槽111,第二压紧模块12,第二限位槽121;成型部件2,上成型模块21,第一成型槽211,第一凸条2111,下成型模块22,进料槽221;支撑部件3,第一支撑模块31,第二支撑块32,第三支撑块33,第四支撑块34;上料部件4,进料筒41,第一固定块42,第一引料板43,第一传送块431,第二传送块432,第二固定块
44,第二引料板45,第三传送块451,第四传送块452。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实施例1
[0026]为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技术,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7]图1

7中所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生产散热片的模具,包括有压紧部件1、嵌于所述压紧部件1内的成型部件2、支撑于所述压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生产散热片的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压紧部件、嵌于所述压紧部件内的成型部件、支撑于所述压紧部件下端的支撑部件、与所述成型部件相通连接且嵌于所述压紧部件中的上料部件;所述成型部件包括有上成型模块、设于所述上成型模块下端的下成型模块;所述上成型模块底部设有第一成型槽,所述下成型模块顶部设有进料槽,所述进料槽与所述第一成型槽相通,所述进料槽对称设于所述第一成型槽的两侧;所述第一成型槽内阵列设有第一凸条;所述第一成型槽和所述下成型模块顶部表面构成成型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生产散热片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条的高小于所述第一成型槽的深。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生产散热片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部件包括有设于所述成型部件一侧的进料筒、设于所述进料筒两侧的第一固定块、设于所述进料筒下端且与所述成型腔相通的第一引料板。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应用于生产散热片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部件还包括有设于所述成型部件另一侧的第二固定块、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固定块一侧的第二引料板、连通于所述第二引料板和所述进料筒下端的传输管;所述第一引料板和所述第二引料板分别嵌于所述进料槽中。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应用于生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旭才
申请(专利权)人:赣州商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