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39102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9 19: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流体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循环水系统。循环水系统包括冷却塔、循环水泵、给水母管、换热器、回水母管和压力能交换器;压力能交换器包括透平侧入口、透平侧出口、反转透平侧入口和反转透平侧出口;冷却塔与循环水泵的入口连通,循环水泵的出口与给水母管的一端连通,给水母管的一端与换热器的入口连通,换热器的出口与回水母管的一端连通,回水母管的另一端与冷却塔连通;调速器与循环水泵通信连接;透平侧入口与回水母管的靠近换热器处连通,透平侧出口与回水母管的远离换热器处连通,反转透平侧入口与给水母管的靠近循环水泵处连通,反转透平侧出口与给水母管的远离循环水泵处连通。的远离循环水泵处连通。的远离循环水泵处连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循环水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流体控制
,尤其是涉及一种循环水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循环水系统是流程工业最为重要的辅助系统之一,循环水系统可以将工业装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热带走,通过冷却塔排放到大气中。由于循环水系统的重要性突出,为了保证循环水系统正常运行,通常设置循环水泵的扬程裕量偏大,循环水泵的能耗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循环水系统,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循环水系统中的循环水泵的能耗大的技术问题。
[0004]本技术提供一种循环水系统,包括:冷却塔、循环水泵、给水母管、换热器、回水母管和压力能交换器;所述压力能交换器包括透平侧入口、透平侧出口、反转透平侧入口和反转透平侧出口;所述冷却塔与所述循环水泵的入口连通,所述循环水泵的出口与所述给水母管的一端连通,所述给水母管的一端与所述换热器的入口连通,所述换热器的出口与所述回水母管的一端连通,所述回水母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冷却塔连通;所述调速器与所述循环水泵通信连接;所述透平侧入口与所述回水母管的靠近所述换热器处连通,所述透平侧出口与所述回水母管的远离所述换热器处连通,所述反转透平侧入口与所述给水母管的靠近所述循环水泵处连通,所述反转透平侧出口与所述给水母管的远离所述循环水泵处连通。
[0005]本技术提供的循环水系统在工作工程中,冷却塔可以提对循环水进行冷却,从而使循环水达到供水温度的要求,循环水泵将冷却后的给水侧循环水提升至一定的压力,然后升压后的给水侧循环水通过反转透平侧入口进入压力能交换器中;同时,由换热器的出口流出的完成换热的回水侧循环水进入回水母管中,然后通过透平侧入口进入压力能交换器中,回水侧循环水经过压力能交换器的透平部分,其富余压力能可推进透平转动,直接带动反转透平,进入反转透平部分的给水侧循环水压力升高,因此,压力能交换器可以将回水主管中的回水侧循环水的余压力能进行回收,并转换给到经过循环水泵升压后的给水侧循环水,使给水侧循环水进一步升压,从而达到供水压力的要求;完成升压的给水侧循环水通过反转透平侧出口再次进入给水主管中,然后进入换热器,完成余压回收的回水侧循环水经过透平侧出口再次进入回水主管中,然后回到冷却塔进行冷却,如此循环。通过压力能交换器可以将回水侧循环水的余压进行回收并转换到给水侧循环水,从而使给水侧循环水再次升压,进而可以降低循环水泵的将给水侧循环水升压所需的扬程,通过调速器调节循环水泵的转速,从而降低循环水泵的扬程,进而降低循环水泵的能耗。通过调速器,能够使得循环水泵的流量和压力发生改变,满足装置侧对循环水量的需求。
[0006]进一步地,所述循环水系统还包括给水母管阀;所述给水母管阀设置在所述给水母管上,所述反转透平侧入口与所述给水母管的连通处位于所述给水母管阀的进水侧,所
述反转透平侧出口与所述给水母管的连通处位于所述给水母管阀的出水侧。
[0007]进一步地,所述循环水系统还包括回水母管阀;所述回水母管阀设置在所述回水母管上,所述透平侧入口与所述回水母管的连通处位于所述回水母管阀的进水侧,所述透平侧出口与所述回水母管的连通处位于所述回水母管阀的出水侧。
[0008]进一步地,所述循环水系统还包括透平侧入口阀、透平侧出口阀、反转透平侧入口阀和反转透平侧出口阀;所述透平侧入口阀设置在所述透平侧入口与所述回水母管之间的管路上,所述透平侧出口阀设置在所述透平侧出口与所述回水母管的管路上;所述反转透平侧入口阀设置在所述反转透平侧入口与所述给水母管的管路上,所述反转透平侧出口阀设置在所述反转透平侧出口与所述给水母管的管路上。
[0009]进一步地,所述循环水系统还包括多个给水支管和多个回水支管;所述换热器的数量为多个,一个所述给水支管和一个所述回水支管分别与一个所述换热器的进口和出口连通;多个所述给水支管均与所述给水母管连通,多个所述回水支管均与所述回水母管连通。
[0010]进一步地,每个所述给水支管上均设有换热器入口阀,每个所述回水支管上均设有换热器出口阀。
[0011]进一步地,所述循环水系统还包括用水装置界区入口阀和用水装置界区出口阀;所述用水装置界区入口阀设置在所述给水母管上,且所述用水装置界区入口阀位于所述反转透平侧出口与所述给水母管的连通处的远离所述给水母管阀的一侧;所述用水装置界区出口阀设置在所述回水母管上,且用水装置界区出口阀位于所述透平侧入口阀与所述回水母管的连通处的远离所述回水母管阀的一侧。
[0012]进一步地,所述循环水系统还包括吸水池;所述吸水池与所述冷却塔连通,所述吸水池与所述循环水泵的入口连通。
[0013]进一步地,所述循环水系统还包括循环水泵入口阀,所述循环水泵入口阀设置在所述吸水池与所述循环水泵的入口的管路上。
[0014]进一步地,所述循环水系统还包括上塔阀;所述上塔阀设置在所述回水母管上,且位于所述透平侧出口与所述回水母管的连通处的远离所述回水母管阀的一侧。
[0015]应当理解,前述的一般描述和接下来的具体实施方式两者均是为了举例和说明的目的并且未必限制本公开。并入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本公开的主题。同时,说明书和附图用来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图1为本实用第一新型实施例的循环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实用第二新型实施例的循环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实用第三新型实施例的循环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标:10

冷却塔;20

循环水泵;30

给水母管;40

换热器;50
‑ꢀ
回水母管;60

压力
能交换器;70

给水母管阀;80

回水母管阀;90
‑ꢀ
透平侧入口阀;100

透平侧出口阀;110

反转透平侧入口阀;120

反转透平侧出口阀;130

给水支管;140

回水支管;150

换热器入口阀; 160

换热器出口阀;170

水装置界区入口阀;180

用水装置界区出口阀;190

吸水池;200

循环水泵入口阀;210

上塔阀;220

调速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循环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却塔、循环水泵、调速器、给水母管、换热器、回水母管和压力能交换器;所述压力能交换器包括透平侧入口、透平侧出口、反转透平侧入口和反转透平侧出口;所述冷却塔与所述循环水泵的入口连通,所述循环水泵的出口与所述给水母管的一端连通,所述给水母管的一端与所述换热器的入口连通,所述换热器的出口与所述回水母管的一端连通,所述回水母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冷却塔连通;所述调速器与所述循环水泵通信连接;所述透平侧入口与所述回水母管的靠近所述换热器处连通,所述透平侧出口与所述回水母管的远离所述换热器处连通,所述反转透平侧入口与所述给水母管的靠近所述循环水泵处连通,所述反转透平侧出口与所述给水母管的远离所述循环水泵处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水系统还包括给水母管阀;所述给水母管阀设置在所述给水母管上,所述反转透平侧入口与所述给水母管的连通处位于所述给水母管阀的进水侧,所述反转透平侧出口与所述给水母管的连通处位于所述给水母管阀的出水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循环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水系统还包括回水母管阀;所述回水母管阀设置在所述回水母管上,所述透平侧入口与所述回水母管的连通处位于所述回水母管阀的进水侧,所述透平侧出口与所述回水母管的连通处位于所述回水母管阀的出水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循环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水系统还包括透平侧入口阀、透平侧出口阀、反转透平侧入口阀和反转透平侧出口阀;所述透平侧入口阀设置在所述透平侧入口与所述回水母管之间的管路上,所述透平侧出口阀设置在所述透平侧出口与所述回水母管的管路上;所述反转透平侧入口阀设置在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剑云徐祖伟蔡玉田孙喜
申请(专利权)人:中石化节能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