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误伤的智能陪伴教育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39083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9 19: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防误伤的智能陪伴教育机器人,其中,防误伤的智能陪伴教育机器人包括机身、驱动结构、防护罩和摄像头;机身设有交互面板和安装架,安装架设于机身,交互面板设于安装架;驱动结构包括壳体、驱动电机、多个驱动轮和多个第一转轴,驱动电机设于壳体内,壳体连接于机身,多个第一转轴穿过壳体驱动连接于驱动电机,一驱动轮套设于一第一转轴位于壳体外的部分,任意两相邻的第一转轴间隔设置,多个第一转轴平均分配于驱动电机的相对两侧;防护罩连接于壳体外部,防护罩设有避让孔显露驱动轮;摄像头采集环境信息以避让障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能降低儿童在使用智能陪伴教育机器人在移动过程中受伤的可能性。伴教育机器人在移动过程中受伤的可能性。伴教育机器人在移动过程中受伤的可能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误伤的智能陪伴教育机器人


[0001]本技术涉及智能机器人
,特别涉及一种防误伤的智能陪伴教育机器人。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工智能技术、计算机技术等相关技术的发展,市面上已成功推出智能陪伴教育机器人,这些机器人的智能陪护系统服务于儿童的成长,为儿童们提供在线教育资源和智能的特色服务等,儿童能够通过只能陪伴教育机器人获得一些科学知识,给儿童们进行启蒙教育,开发大脑,机器人能够一直陪伴在幼儿身边,孩子可以直接和机器人进行对话进行学习,从而避免了因家长没有时间进行教育而忽略了启蒙教育的情况。常见的智能陪伴教育机器人的驱动结构为驱动轮形式,儿童天性活泼爱玩,在驱动轮转动的过程中,儿童的手脚可能会误伸入驱动结构内而导致儿童受伤。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防误伤的智能陪伴教育机器人,旨在降低儿童在使用智能陪伴教育机器人在移动过程中受伤的可能性。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防误伤的智能陪伴教育机器人,包括:
[0005]机身,设有交互面板和安装架,所述安装架固定于所述机身,所述交互面板安装于所述安装架,所述交互面板用于与所述防误伤的智能陪伴教育机器人实现交互;
[0006]驱动结构,包括壳体、驱动电机、多个驱动轮和多个第一转轴,所述驱动电机安装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壳体连接于所述机身,多个所述第一转轴穿过所述壳体驱动连接于所述驱动电机,一所述驱动轮套设于一所述第一转轴位于所述壳体外的部分,任意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一转轴间隔设置,多个所述第一转轴平均分配于所述驱动电机的相对两侧;
[0007]防护罩,罩设于所述驱动结构的外部,所述防护罩连接于所述壳体,所述防护罩设有避让孔,用于显露多个所述驱动轮,以防止儿童被所述驱动轮误伤;以及
[0008]摄像头,安装于机身,用于采集所述防误伤的智能陪伴教育机器人周围的环境信息,以避让障碍。
[0009]可选地,所述防护罩的数量为两个,两所述防护罩上均设有磁吸定位件,所述壳体设有所述第一转轴的两侧分别设有一定位槽,一所述磁吸定位件插设于一所述定位槽,所述磁吸定位件磁吸固定于所述壳体以连接所述防护罩。
[0010]可选地,所述防护罩的材质为聚四氟乙烯。
[0011]可选地,所述安装架上设有摆动件,所述摆动件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安装架,另一端连接于所述交互面板,所述摆动件可相对所述安装架进行上下摆动。
[0012]可选地,还设有红外感应器,所述红外感应器安装于所述壳体的外壁面,用于检测所述防误伤的智能陪伴教育机器人周围的障碍物。
[0013]可选地,所述机身的相对两侧还分别设有一个功能底座,所述功能底座用于外接
拓展元件,以使所述防误伤的智能陪伴教育机器人执行相应的动作。
[0014]可选地,所述功能底座设有相互间隔设置的安装孔和电连接件,所述电连接件具有正极片和负极片,所述拓展元件设有第一安装柱,所述第一安装柱插设于所述安装孔内,所述电连接件的正极片和负极片与所述拓展元件电连接。
[0015]可选地,还包括充电线,所述充电线的一端与所述功能底座电连接,另一端连接于外接电源,能够通过所述功能底座给所述防误伤的智能陪伴教育机器人充电。
[0016]可选地,还包括转动头和第二转轴,所述转动头套设于所述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机身,且位于所述驱动结构上方,所述摄像头安装于所述转动头的一侧。
[0017]可选地,还包括扬声器,所述扬声器安装于所述转动头,且位于所述摄像头的相对一侧,用于播放声音,所述摄像头上还设有麦克风,用于收入声音。
[0018]本技术技术方案通过在驱动结构的外部设置有一防护罩,防护罩将多个驱动轮防护在内,防护罩上开设有避让孔,避让孔显露出部分驱动轮,能够减少驱动轮显露在防护罩外的面积,从而保证在驱动轮转动的过程当中,儿童不会将手臂和腿脚伸入驱动结构;这样设置,能够防止儿童在防误伤的智能陪伴教育机器人移动的过程当中直接接触第一转轴和驱动轮,从而达到防止智能陪伴教育机器人误伤儿童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图1为本技术防误伤的智能陪伴教育机器人一实施例的爆炸图;
[0021]图2为图1中功能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图1中防护罩的结构示意图。
[0023]附图标号说明:
[0024]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机身11交互面板12安装架13摄像头14功能底座141安装孔142正极片143负极片15转动头16第二转轴17扬声器18麦克风20壳体201定位槽202驱动轮30防护罩301避让孔302磁吸定位件40红外感应器
ꢀꢀ
[0025]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7]需要说明,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28]另外,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29]本技术提出一种防误伤的智能陪伴教育机器人。
[0030]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该防误伤的智能陪伴教育机器人包括:机身10、驱动结构、防护罩30和摄像头13;机身10设有交互面板11和安装架12,安装架12固定于机身10,交互面板11安装于安装架 12,交互面板11用于与防误伤的智能陪伴教育机器人实现交互;驱动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误伤的智能陪伴教育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身,设有交互面板和安装架,所述安装架固定于所述机身,所述交互面板安装于所述安装架,所述交互面板用于与所述防误伤的智能陪伴教育机器人实现交互;驱动结构,包括壳体、驱动电机、多个驱动轮和多个第一转轴,所述驱动电机安装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壳体连接于所述机身,多个所述第一转轴穿过所述壳体驱动连接于所述驱动电机,一所述驱动轮套设于一所述第一转轴位于所述壳体外的部分,任意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一转轴间隔设置,多个所述第一转轴平均分配于所述驱动电机的相对两侧;防护罩,罩设于所述驱动结构的外部,所述防护罩连接于所述壳体,所述防护罩设有避让孔,所述避让孔位于所述防护罩下方,且所述避让孔用于显露多个所述驱动轮,以使所述驱动轮与地面接触,以防止儿童被所述驱动轮误伤;以及摄像头,安装于机身,用于采集所述防误伤的智能陪伴教育机器人周围的环境信息,以避让障碍。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误伤的智能陪伴教育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罩的数量为两个,两所述防护罩上均设有磁吸定位件,所述壳体设有所述第一转轴的两侧分别设有一定位槽,一所述磁吸定位件插设于一所述定位槽,所述磁吸定位件磁吸固定于所述壳体以连接所述防护罩。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误伤的智能陪伴教育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罩的材质为聚四氟乙烯。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误伤的智能陪伴教育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上设有摆动件,所述摆动件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安装架,另一端连接于所述交互面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静华刘鹏飞孙立发李坤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声希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