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通道荧光内窥成像的光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38826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9 18: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通道荧光内窥成像的光路结构,包括:第一导光光路和第二导光光路位于同一套管内且相互隔离,并同时通过套管的出光口向被测内部组织发射光束;第三导光光路,位于所述套管且与所述第一导光光路和所述第二导光光路相隔离,用于提供由所述被测内部组织产生的包括第一色激发光和第二色激发光的出光通道;二向色镜,设置于套管与出光口相反端,用于分离两色激发光,两出光面分别连接第一成像结构、第二成像结构。通过采用双层环状内窥成像结构成像同步率高、粘合度强、成像结果更清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同步成像不易且成像效率低的技术问题。且成像效率低的技术问题。且成像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通道荧光内窥成像的光路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内窥成像
,具体涉及一种双通道荧光内窥成像的光路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白光内窥镜是一种常见的检查工具,具有侵入性低、创口小等优势。白光内窥镜通常能够提供清晰高质量的彩色图像,方便检查病变部位而且不需要开腹,但由于一些病变部位或者重要的结构和正常部位具有相似的形状、颜色等,仅仅通过彩色图像区分病变部位和正常部位存在一定困难。
[0003]近年来,光学分子影像技术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其能够在分子水平上观测细胞结构变异,其中荧光分子成像技术作为光学分子影像学的一个重要的分支,凭借高特异性、高空间分辨率、高时间分辨率、快速简便等优势,取得了良好的发展,近年来荧光分子成像技术应用于病变组织识别上也取得了较好的进展。现有的双通道内窥镜多为分离式的结构,容易导致成像画面同步率、粘合度不高,且对单独通道成像的控制方式较为繁琐,成像结果辨别能力相对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因此,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技术中的双通道内窥镜多为分离式的结构,不易于同步成像且成像效率低,从而提供一种双通道荧光内窥成像的光路结构。
[0005]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通道荧光内窥成像的光路结构,包括:第一导光光路,用于提供第一色光的出光通道;第二导光光路,用于提供第二色光的出光通道;其中,所述第一导光光路和所述第二导光光路位于同一套管内且相互隔离,并同时通过所述套管的出光口向被测内部组织发射光束;第三导光光路,位于所述套管且与所述第一导光光路和所述第二导光光路相隔离,用于提供由所述被测内部组织产生的激发光的出光通道,所述激发光包括由所述第一色光激发的第一激发光和由所述第二色光激发的第二激发光;二向色镜,设置在所述套管的远离出光口的一端,用于从所述激发光中分离所述第一激发光和所述第二激发光,所述二向色镜包括进光面和第一出光面和第二出光面,所述进光面对准所述第三导光光路;第一成像结构,对准所述二向色镜的第一出光面;第二成像结构,对准所述二向色镜的第二出光面。
[0006]进一步地,所述的一种双通道荧光内窥成像的光路结构,所述第一导光光路包括第一光纤,所述第一光纤的第一端通过第一光纤接头连接第一光源,所述第一光纤的第二端设置于所述套管的出光口,所述第一光源发射第一色光光束。
[0007]进一步地,所述的一种双通道荧光内窥成像的光路结构,所述第二导光光路包括第二光纤,所述第二光纤的第一端通过第二光纤接头连接第二光源,所述第二光纤的第二端设置于所述套管的出光口,所述第二光源发射第二色光光束。
[0008]进一步地,所述的一种双通道荧光内窥成像的光路结构,所述套管由外向内依次
包括外套管、中间套管、内套管,所述第一导光光路设置于所述外套管和中间套管之间,所述第二导管设置于所述中间套管和内套管之间,所述第三导光光路位于所述内套管中。
[0009]进一步地,所述的一种双通道荧光内窥成像的光路结构,所述内套管中的第三导光光路上设置有物镜。
[0010]进一步地,所述的一种双通道荧光内窥成像的光路结构,所述第一色光光束和第二色光光束分别为白光光束、荧光光束;或者所述第一色光光束和第二色光光束分别为荧光光束、白光光束。
[0011]进一步地,所述的一种双通道荧光内窥成像的光路结构,所述第三导光光路包括中间光路,所述中间光路的第一端对准所述二向色镜的进光面,所述中间光路的第二端对准物镜,所述物镜设置于所述套管的出光口的内管壁。
[0012]进一步地,所述的一种双通道荧光内窥成像的光路结构,所述第一成像结构包括第一滤光片和第一相机,第一滤光片的进光面对准所述二向色镜的第一出光面,第一滤光片的出光面对准第一相机的第一接目镜的进光面,所述第一激发光依次经过所述二向色镜的第一出光面、第一滤光片、第一接目镜,所述第一激发光聚焦于所述第一相机的靶面。
[0013]进一步地,所述的一种双通道荧光内窥成像的光路结构,所述第二成像结构包括第二滤光片和第二相机,第二滤光片的进光面对准所述二向色镜的第二出光面,第二滤光片的出光面对准反射镜的进光口,所述反射镜的出光口对准第二相机的第二接目镜的进光面,所述第二激发光依次经过所述二向色镜的第二出光面、第二滤光片、反射镜、第二接目镜,所述第二激发光聚焦于所述第二相机的靶面。
[0014]进一步地,所述的一种双通道荧光内窥成像的光路结构,所述反射镜与第二滤光片之间呈四十五度角设置。
[0015]本技术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001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双通道荧光内窥成像的光路结构,包括:第一导光光路,用于提供第一色光的出光通道;第二导光光路,用于提供第二色光的出光通道;其中,所述第一导光光路和所述第二导光光路位于同一套管内且相互隔离,并同时通过所述套管的出光口向被测内部组织发射光束;第三导光光路,位于所述套管且与所述第一导光光路和所述第二导光光路相隔离,用于提供由所述被测内部组织产生的激发光的出光通道,所述激发光包括由所述第一色光激发的第一激发光和由所述第二色光激发的第二激发光;二向色镜,设置在所述套管的远离出光口的一端,用于从所述激发光中分离所述第一激发光和所述第二激发光,所述二向色镜包括进光面和第一出光面和第二出光面,所述进光面对准所述第三导光光路;第一成像结构,对准所述二向色镜的第一出光面;第二成像结构,对准所述二向色镜的第二出光面。通过将第一导光光路和第二导光光路相互隔离且同步设置于同一套管内部,使得第一色光和第二色光可以同步到达被测内部组织的表面,第一色光和第二色光可以同步控制,控制方便,避免了分离式双通道内窥镜的发射的光束控制不同步,控制繁琐的情况发生,实现双通道荧光内窥图像同步采集,从而对样品进行双色同步荧光内窥成像。通过二向色镜的两个出光面分别对准第一成像结构和第二成像结构,能够保证两个成像结构成像的画面同步率高,粘合度强,提高了成像结果的辨别能力,且通过将两个导光光路同步设置于同一个套管内部,使用操作方便,简化操作步骤,提高了使用效率,更易于同步成像,提高了成像效率,采用双层环状照明结构可以使整个视野照明更均匀,从而使
得双通道荧光图像更清晰。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通道荧光内窥成像的光路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通道荧光内窥成像的套管内的导光光路的排布图。
[0020]附图标记说明:100、第一导光光路;110、第一光纤;111、第一光纤接头;120、第一光源;200、第二导光光路;210、第二光纤;211、第二光纤接头;220、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通道荧光内窥成像的光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导光光路(100),用于提供第一色光的出光通道;第二导光光路(200),用于提供第二色光的出光通道;其中,所述第一导光光路(100)和所述第二导光光路(200)位于同一套管(400)内且相互隔离,并同时通过所述套管(400)的出光口(440)向被测内部组织发射光束;第三导光光路(300),位于所述套管(400)且与所述第一导光光路(100)和所述第二导光光路(200)相隔离,用于提供由所述被测内部组织产生的激发光的出光通道,所述激发光包括由所述第一色光激发的第一激发光和由所述第二色光激发的第二激发光;二向色镜(500),设置在所述套管(400)的远离出光口(440)的一端,用于从所述激发光中分离所述第一激发光和所述第二激发光,所述二向色镜(500)包括进光面(510)和第一出光面(520)和第二出光面(530),所述二向色镜的进光面(510)对准所述第三导光光路(300);第一成像结构(600),对准所述二向色镜的第一出光面(520);第二成像结构(700),对准所述二向色镜的第二出光面(53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通道荧光内窥成像的光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光光路(100)包括第一光纤(110),所述第一光纤(110)的第一端通过第一光纤接头(111)连接第一光源(120),所述第一光纤(110) 的第二端设置于所述套管(400)的出光口(440),所述第一光源(120)发射第一色光光束。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通道荧光内窥成像的光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光光路(200)包括第二光纤(210),所述第二光纤(210)的第一端通过第二光纤接头(211)连接第二光源(220),所述第二光纤(210)的第二端设置于所述套管(400)的出光口(440),所述第二光源(220)发射第二色光光束。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通道荧光内窥成像的光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400)由外向内依次包括外套管(410)、中间套管(420)、内套管(430),所述第一导光光路(100)设置于所述外套管(410)和中间套管(420)之间,所述第二导光光路(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岩吴航
申请(专利权)人:齐之明光电智能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