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堤防护岸工程模袋混凝土水下施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38548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9 18: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堤防护岸工程模袋混凝土水下施工装置,包括灌注软管本体,所述灌注软管本体的底部管口位置同轴套设有用以撑开管口位置并保持的撑口组件;所述撑口组件的周围设置有多个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均沿所述灌注软管本体的径向设置,且所述撑口组件通过所述连接组件与所述灌注软管本体可拆卸连接。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灌注软管本体的管口位置同轴可拆卸连接有用以稳定撑开灌注软管本体的撑口组件,以此通过撑口组件的设置来将灌注软管本体的管口位置稳定撑开并保持,确保了在插入模袋袋口时灌注软管本体的管口位置不会变形,继而方便灌注软管本体的管口位置与模袋袋口顺利完成插接,同时有利于确保灌浆过程稳定进行。保灌浆过程稳定进行。保灌浆过程稳定进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堤防护岸工程模袋混凝土水下施工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模袋混凝土水下施工辅助组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堤防护岸工程模袋混凝土水下施工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模袋混凝土以双层高强度机织化学纤维织物制成连续(或单独)的袋状体作为柔性模板并由高压泵将混凝土充灌于袋中形成的防护结构。可用作土石坝,堤防护坡,河流、湖泊、海岸的护岸和护底等结构,目前在模袋混凝土水下施工时,通常让潜水员人水后摸准模袋灌注口,指挥水上吊放泵车软输送管口吊放至模袋灌注口后由潜水员将软管口插人模袋袋口,扎牢后,即开机输送灌注砼,同时在灌注时潜水员在水中站立于模袋袋口位置经常检查模袋袋口位置是否出现石子堆积,检查灌注范围是否灌实,且当灌注好一个缝制隔层单位后,由潜水员指挥泵车停车,松开模袋灌注模袋袋口扎绳,抽出灌注管后迅速扎牢灌注模袋袋口,同时将输送管口移插至下一模袋袋口,上述施工过程中,由于灌注管采用软管的设置方式,造成其管口位置撑开的形状难以稳定的进行保持,从而导致其在插入模袋袋口时容易由于自身变形而难以顺利完成,同时由于采用潜水员直接拿住管口的方式进行模袋袋口的插接及移插,难以稳定拿握,造成操作起来很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堤防护岸工程模袋混凝土水下施工装置,在灌注软管本体的管口位置同轴可拆卸连接有用以稳定撑开灌注软管本体的撑口组件,以此通过撑口组件的设置来将灌注软管本体的管口位置稳定撑开并保持,确保了在插入模袋袋口时灌注软管本体的管口位置不会变形,继而方便灌注软管本体的管口位置与模袋袋口顺利完成插接,详见下文阐述。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堤防护岸工程模袋混凝土水下施工装置,包括灌注软管本体,所述灌注软管本体的底部管口位置同轴套设有用以撑开管口位置并保持的撑口组件;
[0006]所述撑口组件的周围设置有多个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均沿所述灌注软管本体的径向设置,且所述撑口组件通过所述连接组件与所述灌注软管本体可拆卸连接。
[0007]作为优选,所述撑口组件包括内套筒和弧形压板,所述内套筒与所述灌注软管本体的内壁同轴滑动配合,用以通过所述内套筒撑开所述灌注软管本体的管口位置并保持,所述弧形压板的数量为多个且均贴附在所述灌注软管本体的外围,每个所述弧形压板均设置有所述连接组件,且所述弧形压板均通过所述连接组件压紧在所述灌注软管本体外围并与所述内套筒可拆卸连接。
[0008]作为优选,所述内套筒在每个所述弧形压板的位置均沿所述灌注软管本体的径向开设有安装孔,所述灌注软管本体沿自身径向开设有多个配合孔,且所述配合孔与所述安装孔一一同轴对照,所述弧形压板均沿所述灌注软管本体的径向开设有连接孔,且所述连
接孔与所述安装孔一一同轴对照,每组同轴对照的所述连接孔、所述配合孔和所述安装孔均同轴穿插有所述连接组件。
[0009]作为优选,所述内套筒为刚性圆套筒。
[0010]作为优选,所述弧形压板的弧长均介于六分之一圆到四分之一圆,且所述弧形压板的轴向尺寸不小于所述内套筒轴向尺寸的三分之一。
[0011]作为优选,所述弧形压板的数量为四个且周向均布。
[0012]作为优选,所述弧形压板的外围上部均安装有用以方便手握的把手。
[0013]作为优选,所述连接组件均包括螺柱和压紧螺母,所述螺柱均以同轴滑动配合的方式穿过对应的所述连接孔、所述配合孔和所述安装孔,所述螺柱伸出所述安装孔的内端同轴固定有端头,所述螺柱伸出所述连接孔的外端同轴啮合有所述压紧螺母。
[0014]作为优选,所述端头和所述压紧螺母均为外六角结构。
[0015]采用上述一种堤防护岸工程模袋混凝土水下施工装置,具体到堤防护岸工程的模袋混凝土水下施工时,在施工前将所述内套筒同轴的套在所述灌注软管本体的管口位置内壁,后通过转动所述内套筒和轴向移动所述内套筒的方式将所述内套筒的所述安装孔分别与所述灌注软管本体管口位置处的所述配合孔分别同轴对照,之后将其中一个所述弧形压板压在所述灌注软管本体的外围并使所述连接孔与其中一个所述配合孔同轴对照,后将所述连接组件的所述螺柱自所述灌注软管本体内向外依次穿过所述安装孔,所述配合孔和所述连接孔,后在所述螺柱的外端拧上所述压紧螺母并将所述压紧螺母拧紧至所述弧形压板压紧在所述灌注软管本体的外围,按照上述操作方式依次的在其它几组对应的所述安装孔和所述配合孔处装上所述弧形压板并通过所述连接组件使所述弧形压板与所述内套筒可拆卸连接在一起,以此通过所述连接组件的设置来保持所述弧形压板和所述内套筒在所述灌注软管本体的管口位置无法活动,如此由于在所述灌注软管本体的管口位置同轴可拆卸连接有用以稳定撑开所述灌注软管本体的所述撑口组件,以此通过所述撑口组件的设置来将所述灌注软管本体的管口位置稳定撑开并保持,确保了在插入模袋袋口时所述灌注软管本体的管口位置不会变形,继而方便所述灌注软管本体的管口位置与模袋袋口顺利完成插接,同时有利于确保灌浆过程稳定进行,同时由于所述撑口组件的外围设置有多个用以方便手握的所述把手,继而便于潜水员通过握紧所述把手的方式来稳定的拿住所述灌注软管本体的管口位置向模袋袋口进行插接及移插,进一步的方便所述灌注软管本体的管口位置与模袋袋口顺利完成插接,且由于所述连接组件采用所述螺柱与所述压紧螺母啮合的设计,继而便于通过将所述压紧螺母拧紧在所述弧形压板的方式来使所述内套筒和所述弧形压板无法活动,同时便于通过将所述压紧螺母拧下抽出所述螺柱后便可将所述弧形压板和所述内套筒拆下,拆装方式简单易操作,便于所述撑口组件快速、装上使用及使用完毕后与所述灌注软管本体拆分。
[0016]有益效果在于:1、本技术在灌注软管本体的管口位置同轴可拆卸连接有用以稳定撑开灌注软管本体的撑口组件,以此通过撑口组件的设置来将灌注软管本体的管口位置稳定撑开并保持,确保了在插入模袋袋口时灌注软管本体的管口位置不会变形,继而方便灌注软管本体的管口位置与模袋袋口顺利完成插接,同时有利于确保灌浆过程稳定进行;
[0017]2、撑口组件的外围设置有多个用以方便手握的把手,继而便于潜水员通过握紧把
手的方式来稳定的拿住灌注软管本体的管口位置向模袋袋口进行插接及移插,进一步的方便灌注软管本体的管口位置与模袋袋口顺利完成插接;
[0018]3、连接组件采用螺柱与压紧螺母啮合的设计,继而便于通过将压紧螺母拧紧在弧形压板的方式来使内套筒和弧形压板无法活动,同时便于通过将压紧螺母拧下抽出螺柱后便可将弧形压板和内套筒拆下,拆装方式简单易操作,便于撑口组件快速、装上使用及使用完毕后与灌注软管本体拆分。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堤防护岸工程模袋混凝土水下施工装置,包括灌注软管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注软管本体(1)的底部管口位置同轴套设有用以撑开管口位置并保持的撑口组件(3);所述撑口组件(3)的周围设置有多个连接组件(2),所述连接组件(2)均沿所述灌注软管本体(1)的径向设置,且所述撑口组件(3)通过所述连接组件(2)与所述灌注软管本体(1)可拆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堤防护岸工程模袋混凝土水下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撑口组件(3)包括内套筒(306)和弧形压板(301),所述内套筒(306)与所述灌注软管本体(1)的内壁同轴滑动配合,用以通过所述内套筒(306)撑开所述灌注软管本体(1)的管口位置并保持,所述弧形压板(301)的数量为多个且均贴附在所述灌注软管本体(1)的外围,每个所述弧形压板(301)均设置有所述连接组件(2),且所述弧形压板(301)均通过所述连接组件(2)压紧在所述灌注软管本体(1)外围并与所述内套筒(306)可拆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堤防护岸工程模袋混凝土水下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套筒(306)在每个所述弧形压板(301)的位置均沿所述灌注软管本体(1)的径向开设有安装孔(305),所述灌注软管本体(1)沿自身径向开设有多个配合孔(304),且所述配合孔(304)与所述安装孔(305)一一同轴对照,所述弧形压板(301)均沿所述灌注软管本体(1)的径向开设有连接孔(303),且所述连接孔(303)与所述安装孔(305)一一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子文谢延强苏同柏华东王志华包金山李海峰郭艳霞于江海张德明谢小忠王栋王红梅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利水电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