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水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377656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9 18:30
本申请涉及一种饮水设备,该饮水设备包括壳体、储液箱和换热器。其中,储液箱安装于壳体,储液箱用于储存冷却液,换热器安装于壳体,且位于储液箱的上方,换热器包括能够进行热量交换的冷却管道和热水管道,冷却管道的两端均与储液箱连通,储液箱流出的冷却液能够流入冷却管道,并与热水管道内的热水进行换热后流入储液箱。将换热器设置于储液箱的上方,使换热器与储液箱之间具备一定的高度差,冷却管道内的冷却液能够在重力作用下回流至储液箱内,防止了冷却液在冷却管道内长期产生滞留,从而避免了冷却管道的内壁产生水垢、杂渍以及细菌,确保换热器能够正常使用。确保换热器能够正常使用。确保换热器能够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饮水设备


[0001]本申请涉及家用电器
,尤其涉及一种饮水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饮水设备通常设置有换热器和储液箱,当用户需要饮用温水时,储液箱中储存的冷却液能够流入换热器中与热水进行换热,使热水降温,以供用户饮用。现有技术中,当用户停止取水时,会有部分的冷却液滞留在换热器内,使换热器的内壁产生水垢及杂渍,长期下去还会滋生细菌,影响换热器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饮水设备,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换热器的内壁容易产生水垢和杂渍,导致滋生细菌的问题。
[000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饮水设备,所述饮水设备包括:
[0005]壳体;
[0006]储液箱,安装于所述壳体,所述储液箱用于储存冷却液;
[0007]换热器,安装于所述壳体,且位于所述储液箱的上方,所述换热器包括能够进行热量交换的冷却管道和热水管道;
[0008]所述冷却管道的两端均与所述储液箱连通,所述储液箱流出的所述冷却液能够流入所述冷却管道,并与所述热水管道内的热水进行换热后流入所述储液箱。
[0009]上述方案中,冷却管道的两端均与储液箱连通,当用户需要饮用温水时,储液箱内的冷却液能够从冷却管道的一端流入冷却管道内,并在流动过程中与换热器的热水管道内的热水进行换热,使得热水的温度降低,以便用户饮用,完成换热过程后的冷却液能够从冷却管道的另一端流入到储液箱内,实现冷却液的循环利用,提高了冷却液的利用率。由于换热器位于储液箱的上方,当用户停止取水时,即换热器暂停工作时,冷却管道内的冷却液能够在重力的作用下,沿冷却管道向下回流至储液箱内,防止冷却液在冷却管道内产生滞留,降低了冷却管道的内壁产生水垢及杂渍的风险,减少了冷却管道内的细菌滋生,进而确保换热器能够长期、安全地使用,延长了换热器的使用寿命。
[0010]本申请将换热器设置于储液箱的上方,使换热器与储液箱之间具备一定的高度差,冷却管道内的冷却液能够在重力作用下回流至储液箱内,防止了冷却液在冷却管道内长期产生滞留,从而避免了冷却管道的内壁产生水垢、杂渍以及细菌,确保换热器能够正常使用。另外,冷却管道的两端均与储液箱连通,能够实现冷却液的循环使用。并且,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经换热器换热后的冷却液会流入加热装置中加热再供给用户饮用,本申请的冷却管道的两端均与储液箱连通,冷却液在储液箱和冷却管道之间循环流动,能够避免换热后的冷却液被加热成热水再供给用户饮用,用户的饮用水仅由热水管道所提供,提高了饮水设备中饮用水的安全性,保障用户能够健康饮水。
[0011]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换热器的底部与所述储液箱的顶部之间的距离L1满
足:5mm≤L1≤50mm。
[0012]上述方案中,当L1过大(例如大于50mm)时,即换热器与储液箱的高度差过大时,难以将储液箱内的冷却液送入冷却管道,需要选用大功率的水泵才能够保证储液箱内的冷却液持续稳定地流入冷却管道内,导致饮水设备的成本较高,且当L1过大时,饮水设备的整体高度也会随之增加,增大了饮水设备的体积,不利于整体结构的小型化。当L1过小(例如小于5mm)时,即换热器与储液箱的高度差过小时,不利于换热后的冷却液进行降温,与热水换热后的高温冷却液很快就能够从冷却管道流入储液箱内,并与储液箱内的冷却液进行混合,导致储液箱内未经换热的冷却液温度升高,影响换热器后续的换热效果。
[0013]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储液箱设置有最高水位线,所述最高水位线距所述储液箱顶部的距离为所述储液箱高度的5%~10%。
[0014]上述方案中,最高水位线位于储液箱外侧壁上靠近储液箱顶部的一端,用户向储液箱内注水时,应控制液面高度不高于最高水位线,从而保证储液箱内5%~10%的空间能够用于储存空气,且空气集中在储液箱的顶部。当用户停止取水时,冷却泵暂停向冷却管道内输送冷却液,冷却管道内的冷却液失去驱动力,无法沿冷却液出水管流向储液箱,此时,储液箱顶部的空气在压强作用下能够沿冷却液出水管流入冷却管道,驱动冷却管道内的冷却液沿冷却液进水管回流至冷却泵,避免冷却液残留在冷却管道内,提高了冷却液回流的效率。
[0015]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饮水设备还包括冷却泵,所述冷却泵连通所述储液箱和所述冷却管道,所述冷却泵安装于所述储液箱远离所述换热器的一端。
[0016]上述方案中,当用户需要饮用温水时,冷却泵开启,将储液箱内的冷却液抽吸至冷却泵内,再输送到冷却管道中,以便对热水管道内的热水进行换热降温;当用户停止取水时,冷却泵停止抽吸储液箱内的冷却液,此时,位于冷却管道内的冷却液失去驱动力,能够在重力的作用下回流至冷却泵,进而回流至储液箱内。其中,冷却泵安装于储液箱的外侧壁,且位于储液箱远离换热器的一端,使得储液箱的顶部与冷却泵顶部之间具备一定的高度差,储液箱内的冷却液液面始终高于冷却泵,避免冷却泵工作时抽吸到储液箱内的空气,从而保证了换热器的换热效果。
[0017]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储液箱的顶部与所述冷却泵的顶部之间的距离L2满足:20mm≤L2≤60mm。
[0018]上述方案中,当L2过大时(例如大于60mm),即储液箱与冷却泵的高度差过大时,饮水设备的整体高度也会随之增加,增大了饮水设备的体积,不利于整体结构的小型化。当L2过小时(例如小于20mm),冷却泵的安装位置过于靠近储液箱的顶部,此时,冷却泵高于储液箱内的冷却液的液面,冷却泵工作时会抽吸到储液箱内的空气,导致输送至冷却管道内的冷却液流量过小,难以达到预期的换热效果。
[0019]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饮水设备还包括冷却液出水管,所述冷却管道远离所述冷却泵的一端通过所述冷却液出水管与所述储液箱的顶部连通。
[0020]上述方案中,冷却管道内的冷却液经过换热后能够沿冷却液出水管流入储液箱,冷却液出水管与储液箱的顶部连通,即冷却液出水管与储液箱远离冷却泵的一端连接,使得换热后的高温冷却液进入储液箱后能够与未经换热的低温冷却液充分混合,以降低温度,避免高温冷却液进入储液箱后立即被冷却泵抽吸,从而保证了换热器的换热效果。
[0021]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热水管道包括内管,所述内管位于所述冷却管道内,多根所述内管串联设置,所述热水管道内的所述热水能够沿所述内管流动,以使所述冷却管道内的所述冷却液通过所述内管的管壁与所述热水进行换热。
[0022]上述方案中,多根内管均沿换热器的高度方向设置,且相邻的两个内管通过弯管进行串联,这种结构大大延长了热水管道的长度,使得热水管道内的热水能够与冷却管道内的冷却液充分换热,达到更好的降温效果。内管位于冷却管道内,即冷却管道能够将热水管道的外壁包裹,使得热水管道内的冷却液能够与内管的外壁接触,从而对内管内的热水进行充分降温。
[0023]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储液箱内还设置有制冷组件,所述制冷组件包括半导体制冷片或冷却风扇。
[0024]上述方案中,经冷却管道内换热后的高温冷却液流回至储液箱内与储液箱中的低温冷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饮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饮水设备包括:壳体(1);储液箱(2),安装于所述壳体(1),所述储液箱(2)用于储存冷却液;换热器(4),安装于所述壳体(1),且位于所述储液箱(2)的上方,所述换热器(4)包括能够进行热量交换的冷却管道(41)和热水管道(42);所述冷却管道(41)的两端均与所述储液箱(2)连通,所述储液箱(2)流出的所述冷却液能够流入所述冷却管道(41),并与所述热水管道(42)内的热水进行换热后流入所述储液箱(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饮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4)的底部与所述储液箱(2)的顶部之间的距离L1满足:5mm≤L1≤50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饮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箱(2)设置有最高水位线(21),所述最高水位线(21)距所述储液箱(2)顶部的距离为所述储液箱(2)高度的5%~1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饮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饮水设备还包括冷却泵(5),所述冷却泵(5)连通所述储液箱(2)和所述冷却管道(41),所述冷却泵(5)安装于所述储液箱(2)远离所述换热器(4)的一端。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饮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箱(2)的顶部与所述冷却泵(5)的顶部之间的距离L2满足:20mm≤L2≤60mm。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饮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饮水设备还包括冷却液出水管(11),所述冷却管道(41)远离所述冷却泵(5)的一端通过所述冷却液出水管(11)与所述储液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小承李建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