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雾防眩光手机导电薄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37596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9 18: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雾防眩光手机导电薄膜,包括基层,所述基层的上表面依次设置有导电层和耐磨层,所述基层的下表面依次设置有防眩光层、折射层、防雾层、透明硅胶层和离型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新颖、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有助于手机导电薄膜的防雾、防眩光以及耐磨和防划伤,能够在低温下防止手机屏幕起雾,在强光下也能够保持手机的清晰,而且能够对蓝光进行吸收与转化,阻隔紫外光射线和短波蓝光射线以及柔和炫目光源的刺激,以降低对眼睛的伤害,从而保护使用者的眼睛。从而保护使用者的眼睛。从而保护使用者的眼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雾防眩光手机导电薄膜


[0001]本技术涉及手机导电薄膜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雾防眩光手机导电薄膜。

技术介绍

[0002]ITO导电膜由于具有高可见光透过率,高的红外反射和紫外吸收率,导电性能好,硬度高,耐磨耐化学腐蚀,便于蚀刻等众多优点,广泛用于触控屏导电薄膜上。尤其是近年来触控式手机盛行,而触控式手机大至可分为电阻式触控面板和电容式触控面板,而其两种皆须设有透明导电薄膜,以透过其导电并控制手机。目前,现有市面上的手机导电膜普遍没有防雾和防眩光功能,因而在气温较低时容易出现雾气,而强光容易导致屏幕的清晰度降低,从而影响手机的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问题,提供一种防雾防眩光手机导电薄膜,本技术具有防雾和防眩光的优点。
[0004]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5]一种防雾防眩光手机导电薄膜,包括基层,所述基层的上表面依次设置有导电层和耐磨层,所述基层的下表面依次设置有防眩光层、折射层、防雾层、透明硅胶层和离型层。
[0006]实现上述技术方案,有助于手机导电薄膜的防雾、防眩光以及耐磨和防划伤,能够在低温下防止手机屏幕起雾,在强光下也能够保持手机的清晰。
[0007]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基层的下表面设置有黑色石墨层,所述黑色石墨层位于所述基层的四周、并与所述透明硅胶层连接;所述黑色石墨层的宽度设置在0.2

0.5mm。
[0008]实现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时,一方面用于屏幕的散热,另一方面用于遮挡薄膜与屏幕四周的灰尘。
[0009]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基层采用厚度设置在0.12

0.08mm的钢化玻璃或塑料薄膜。
[0010]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导电层采用氧化铟锡ITO层,且导电层的厚度设置在0.01

0.05μm。
[0011]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耐磨层为设置在所述导电层上的磨砂层,所述磨砂层的厚度设置在20

25 nm。
[0012]实现上述技术方案,用于保护导电层,减少导电层表面划伤。
[0013]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防眩光层采用纳米硅和氧化硅交叠复合层,且防眩光层的厚度设置在0.05

0.2μm。
[0014]实现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纳米硅和氧化硅对照射光的折射和漫反射的干扰,可以有效增强强光照射下手机屏幕的清晰度。
[0015]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折射层采用折射率2.4的氧化铌层,且折射层的
厚度设置在15

25nm。
[0016]实现上述技术方案,折射层用于对照射光折射率的干涉,能够减少照射光的反射,增强照射光的穿透率,从而增强屏幕的清晰度。
[0017]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防雾层采用季铵盐共聚物层,且防雾层的厚度设置在2

6μm。
[0018]实现上述技术方案,防雾层能够减少水气的吸附力,使得水气与手机屏幕接触后自动凝结成水珠,防止手机屏幕起雾。
[0019]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基层的上表面还设置有防蓝光层,所述防蓝光层的厚度设置在8

10μm。
[0020]实现上述技术方案,防蓝光层采用蓝光阻断技术来对蓝光进行吸收与转化,实现对蓝光的有效阻断,能够有效阻隔紫外光射线、短波蓝光射线、柔和炫目光源刺激。
[002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2]1.本技术设计新颖、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有助于手机导电薄膜的防雾、防眩光以及耐磨和防划伤,能够在低温下防止手机屏幕起雾,在强光下也能够保持手机的清晰,而且能够对蓝光进行吸收与转化,阻隔紫外光射线和短波蓝光射线以及柔和炫目光源的刺激,以降低对眼睛的伤害,从而保护使用者的眼睛。
[0023]2.本申请的黑色石墨层不仅便于薄膜的贴合以及屏幕的散热,而且可用于遮挡薄膜与屏幕四周的灰尘。
[0024]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附图说明
[0025]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6]图1为本技术涉及的示意图;
[0027]图2为本技术涉及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中标号说明:基层1,导电层2和耐磨层3,防眩光层4,折射层5,防雾层6,透明硅胶层7,离型层8,黑色石墨层9。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
[0030]实施例:
[0031]一种防雾防眩光手机导电薄膜,参照图1和图2,包括基层1,基层1的上表面依次设置有导电层2和耐磨层3,基层1的下表面依次设置有防眩光层4、折射层5、防雾层6、透明硅胶层7和离型层8。在本实施例中,导电层2采用氧化铟锡ITO层,且导电层2的厚度设置在0.02μm,而耐磨层3为设置在导电层2上的磨砂层,磨砂层的厚度设置在20nm,以用于保护导电层2,减少导电层2表面划伤,防眩光层4采用纳米硅和氧化硅交叠复合层,且防眩光层4的
厚度设置在0.05μm,用于对照射光的折射和漫反射的干扰,从而可以有效增强强光照射下手机屏幕的清晰度,折射层5采用折射率2.4的氧化铌层,且折射层5的厚度设置在15nm,用于对照射光折射率的干涉,能够减少照射光的反射,增强照射光的穿透率,从而增强屏幕的清晰度,防雾层6采用季铵盐共聚物层,且防雾层6的厚度设置在2μm,以用于减少水气的吸附力,使得水气与手机屏幕接触后自动凝结成水珠,防止手机屏幕起雾。在其它实施例中,导电层2的厚度可设置在0.01

0.05μm,而耐磨层3可采用涂布于导电层2上的纳米层,而纳米层由UV胶和纳米氧化物混合而成,其中,纳米氧化物采用二氧化硅,纳米层的厚度设置在20

25 nm,以用于保护导电层2,减少导电层2表面划伤,防眩光层4的厚度可设置在0.05

0.2μm,折射层5的厚度可设置在15

25nm,防雾层6的厚度可设置在2

6μm。
[0032]回到图1和图2,基层1的下表面设置有黑色石墨层9,黑色石墨层9位于基层1的四周、并与透明硅胶层7连接,而黑色石墨层9的宽度设置在0.2

0.5mm。在本实施例中,黑色石墨层9一方面用于屏幕的散热,另一方面用于遮挡薄膜与屏幕四周的灰尘。在本实施例中,基层1采用厚度设置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雾防眩光手机导电薄膜,包括基层(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层(1)的上表面依次设置有导电层(2)和耐磨层(3),所述基层(1)的下表面依次设置有防眩光层(4)、折射层(5)、防雾层(6)、透明硅胶层(7)和离型层(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雾防眩光手机导电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层(1)的下表面设置有黑色石墨层(9),所述黑色石墨层(9)位于所述基层(1)的四周、并与所述透明硅胶层(7)连接;所述黑色石墨层(9)的宽度设置在0.2

0.5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雾防眩光手机导电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层(1)采用厚度设置在0.12

0.08mm的钢化玻璃或塑料薄膜。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雾防眩光手机导电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层(2)采用氧化铟锡(ITO)层,且导电层(2)的厚度设置在0.01

0.05μ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朋飞王永虎薛振杜宏举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玮俊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