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风机风冷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37084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9 18: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鼓风机风冷系统,属于鼓风机技术领域,包括第一风道、第二风道和缓冲腔;第一风道包括前轴承座冷却通道和第一轴隙冷却通道;前轴承座冷却通道借助第一贯穿孔连通蜗壳的内腔;第二风道包括分别后侧冷却通道和壳体冷却通道,壳体冷却通道借助贯穿扩压器的第二贯穿孔连通蜗壳的内腔;壳体冷却通道连通后侧冷却通道;缓冲腔连通第一轴隙冷却通道和后侧冷却通道,缓冲腔连通有出风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鼓风机风冷系统,蜗壳内的高压空气进入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内,第一风道用于冷却前侧径向轴承,第二风道用于冷却后侧径向轴承和内外止推轴承;通过内部引气分别降温的方式达到了风冷降温的效果,降低了能量的损耗。耗。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鼓风机风冷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鼓风机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鼓风机风冷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空气悬浮离心式永磁电机直驱风机的空气冷却系统通常以散热轮做功作为空气冷却系统的气体来源,散热轮随转子一同旋转引起空气流动,对永磁电机和空气轴承进行散热。此种通过散热轮旋转将空气引入冷却系统的方式,由于需要增加一个散热轮及配套结构件导致转子整体长度增加对主机提高转速和稳定性影响较大并且风冷叶轮单独做功对于主机的整体功率影响较大同时这种方案结构复杂将增加主机的生产和维修成本。
[0003]另外,此种结构由于结构复杂容易产生失效,一旦失效未及时检出将导致空气冷却系统没有足够的空气流入,其循环性能变差,散热能力下降;严重时风机烧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鼓风机风冷系统,旨在降低鼓风机风冷降温所产生的能耗。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鼓风机风冷系统,包括:
[0006]第一风道,包括位于前侧径向轴承座和扩压器之间的前轴承座冷却通道和位于前侧径向轴承和转轴之间的第一轴隙冷却通道;所述前轴承座冷却通道的进风口借助贯穿所述扩压器的第一贯穿孔连通蜗壳的内腔,所述前轴承座冷却通道的出风口连通所述第一轴隙冷却通道;
[0007]第二风道,包括位于后侧径向轴承座和外止推轴承座之间的后侧冷却通道和开设于壳体上的壳体冷却通道,所述壳体冷却通道的进风口借助贯穿所述扩压器的第二贯穿孔连通所述蜗壳的内腔,所述壳体冷却通道的出风口连通所述后侧冷却通道;
[0008]缓冲腔,所述缓冲腔位于定子组件和所述后侧径向轴承座之间,并连通所述第一轴隙冷却通道的出风口和所述后侧冷却通道的出风口,所述缓冲腔连通有出风管。
[0009]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前轴承座冷却通道包括第一风冷通道、位于所述第一风冷通道内侧的第二风冷通道以及连通所述第一风冷通道和所述第二风冷通道的分支通道,所述第一风冷通道连通所述第一贯穿孔;所述第二风冷通道连通所述第一轴隙冷却通道。
[0010]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分支通道为多个,多个所述分支通道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二风冷通道的周向。
[0011]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第二风道还包括:
[0012]第一环形过渡腔,位于所述后侧径向轴承座和所述外止推轴承座之间,所述第一环形过渡腔与所述壳体冷却通道连通,且所述第一环形过渡腔借助开设在所述后侧径向轴承座上的连通孔连通所述后侧冷却通道。
[0013]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连通孔与所述后侧径向轴承座的径向呈夹角设置。
[0014]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后侧冷却通道包括:
[0015]内止推轴承冷却通道,位于内止推轴承和所述后侧径向轴承座之间,用于冷却所述内止推轴承;所述内止推轴承冷却通道沿所述后侧径向轴承座的径向设置,所述内止推轴承冷却通道借助第二轴隙冷却通道连通所述缓冲腔;所述第二轴隙冷却通道位于所述后侧径向轴承和转轴之间;
[0016]外止推轴承冷却通道,位于外止推轴承和所述外止推轴承座之间,所述外止推轴承冷却通道包括沿所述外止推轴承座的径向设置的第一分支通道、开设于所述外止推轴承座内侧的第二分支通道以及连通所述第二分支通道和所述缓冲腔的第三分支通道。
[0017]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第三分支通道沿所述转轴的轴向分布。
[0018]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后侧冷却通道还包括:
[0019]第二环形过渡腔,所述第二环形过渡腔位于止推盘的周向,且所述第二环形过渡腔借助通风孔连通所述第一环形过渡腔;所述第二环形过渡腔同时连通所述内止推轴承冷却通道和所述外止推轴承冷却通道。
[0020]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壳体冷却通道沿所述壳体的轴向设置。
[0021]本技术提供的鼓风机风冷系统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鼓风机风冷系统,蜗壳内叶片处的高压空气在压力作用下直接进入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内,第一风道用于冷却前侧径向轴承,第二风道用于冷却后侧径向轴承和内外止推轴承;风冷系统采用内部引气分别降温的方式达到了风冷降温的效果,不需借助其他动力能源,降低了能量的损耗。
附图说明
[00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3]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鼓风机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图1中沿A

A线的剖视结构图;
[0025]图3为图1中沿B

B线的剖视结构图;
[0026]图4为图1中沿C

C线的剖视结构图;
[0027]图5为图1中沿D

D线的剖视结构图;
[0028]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鼓风机的局部剖视图;
[0029]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前侧径向轴承座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后侧径向轴承座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外止推轴承座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中:100、壳体;101、出风管;102、蜗壳;103、壳体冷却通道;110、扩压器;111、第一贯穿孔;112、第二贯穿孔;120、前侧径向轴承座;121、第一风冷通道;122、第二风冷通道;123、分支风冷通道;124、延伸孔;130、第一轴隙冷却通道;131、缓冲腔;132、外止推轴承座腔;133、第二轴隙冷却通道;134、第三轴隙冷却通道;140、外止推轴承座;141、第一环形过
渡腔;142、第一分支通道;143、连通孔;144、第二环形过渡腔;145、外止推轴承;146、第二分支通道;147、第三分支通道;150、后侧径向轴承座;151、内止推轴承冷却通道;152、辅助通道;153、通风孔;154、内止推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34]请参阅图1至图9,现对本技术提供的鼓风机风冷系统进行说明。所述鼓风机风冷系统,包括第一风道、第二风道和缓冲腔131;第一风道包括位于前侧径向轴承座120和扩压器110之间的前轴承座冷却通道和位于前侧径向轴承和转轴之间的第一轴隙冷却通道130;前轴承座冷却通道的进风口借助贯穿扩压器110的第一贯穿孔111连通蜗壳102的内腔,前轴承座冷却通道的出风口连通第一轴隙冷却通道130;第二风道包括分别位于后侧径向轴承座15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鼓风机风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风道,包括位于前侧径向轴承座和扩压器之间的前轴承座冷却通道和位于前侧径向轴承和转轴之间的第一轴隙冷却通道;所述前轴承座冷却通道的进风口借助贯穿所述扩压器的第一贯穿孔连通蜗壳的内腔,所述前轴承座冷却通道的出风口连通所述第一轴隙冷却通道;第二风道,包括位于后侧径向轴承座和外止推轴承座之间的后侧冷却通道和开设于壳体上的壳体冷却通道,所述壳体冷却通道的进风口借助贯穿所述扩压器的第二贯穿孔连通所述蜗壳的内腔,所述壳体冷却通道的出风口连通所述后侧冷却通道;缓冲腔,所述缓冲腔位于定子组件和所述后侧径向轴承座之间,并连通所述第一轴隙冷却通道的出风口和所述后侧冷却通道的出风口,所述缓冲腔连通有出风管。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鼓风机风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轴承座冷却通道包括第一风冷通道、位于所述第一风冷通道内侧的第二风冷通道以及连通所述第一风冷通道和所述第二风冷通道的分支通道,所述第一风冷通道连通所述第一贯穿孔;所述第二风冷通道连通所述第一轴隙冷却通道。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鼓风机风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支通道为多个,多个所述分支通道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二风冷通道的周向。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鼓风机风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风道还包括:第一环形过渡腔,位于所述后侧径向轴承座和所述外止推轴承座之间,所述第一环形过渡腔与所述壳体冷却通道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帅韩玉兰王葆宗靳国梁李国星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金士顿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