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承压顶板的取水泵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369989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9 18: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承压顶板的取水泵房,属于地表水取水工程领域,解决了常规取水泵房内轴流泵的泵轴长度长、建筑高度高、检修不便以及工程造价高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多个进水渠以及吸水池,多个进水渠分别与吸水池相连,吸水池内设有轴流泵,轴流泵上设有电机,轴流泵的输出端连接有出水管,在吸水池后端顶部设有承压顶板,承压顶板的高度位于吸水池的常水位和最高水位之间,轴流泵和电机吊装在承压顶板上。本发明专利技术将轴流泵和电机吊装在承压顶板上,以此来减少轴流泵的长度,同时也能减少轴流泵及电机的吊装高度,从而减少泵房地面建筑的高度,降低了工程造价,方便检修。方便检修。方便检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承压顶板的取水泵房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地表水取水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承压顶板的取水泵房。

技术介绍

[0002]地表水取水工程常用的水泵形式有离心泵、立式轴流泵、潜水泵等,立式轴流泵因其适用于低扬程、大流量,在大型地表水取水工程中应用广泛。然而,当水源的水位季节性波动较大的时候,为保障枯水位时的取水量,立式轴流泵的叶轮需在枯水位时也要有一定的淹没水深,因此泵轴会较长、泵房的深度也会较深。立式轴流泵的常用安装方式分为机泵直联和机泵分层两种安装形式,但无论那种方式,常规做法的基础层一般都设置在最高洪水位以上、甚至设置在泵房的室内地面标高上,这种做法虽然安全、但对于水位季节性波动较大的取水工程、其泵轴的长度会较长、取水泵房的深度会较深、甚至取水泵房地面建筑高度也会较高,会给检修带来不便、工程造价也会相对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一种带承压顶板的取水泵房,以解决常规取水泵房内轴流泵的泵轴长度长、建筑高度高、检修不便以及工程造价高的问题。
[0004]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承压顶板的取水泵房,包括多个进水渠以及吸水池,多个进水渠分别与吸水池相连,吸水池内设有轴流泵,轴流泵上设有电机,轴流泵的输出端连接有出水管,在吸水池后端顶部设有承压顶板,承压顶板的高度位于吸水池的常水位和最高水位之间,轴流泵和电机吊装在承压顶板上。
[000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承压顶板内设有预埋底板,在预埋底板与承压顶板之间设有橡胶圈并浇筑有水泥砂浆,轴流泵的底座与预埋底板相连。采用橡胶圈柔性密封与水泥砂浆刚性密封双重保障的方式,确保在高水位时,吸水池内的水不渗入承压顶板。
[000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进水渠与吸水池的连接处设有叠梁闸,既可以作为检修时的闸门使用,又可以在高水位时根据需要放置部分叠梁闸的闸板作为拦沙坎,起到底部拦沙的作用,过流水质较好的表层水,为取水工程取到优质的原水起到良好的作用。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叠梁闸后方设有格栅,为轴流泵的运行起到安全保障的作用。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吸水池的前端上方设有第一地面建筑,第一地面建筑内设有用于起吊叠梁闸和格栅的第一起重装置。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轴流泵的吸水口下方设有矮墙,可起到防漩涡的作用,降低水泵叶轮发生汽蚀的风险,矮墙顶部与吸水口的距离为80~120mm。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吸水池旁设有冷却水池,冷却水池上连接有补水管,冷却水池内设有冷却水泵,冷却水泵的输出端连接冷却水管,冷却水管的输出端与轴流泵的密封装置相连。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冷却水池顶部设有冷却水池顶板,冷却水池顶板与承
压顶板齐平并相连,出水管架设在冷却水池顶板上;在冷却水池顶板和承压顶板上方设有第二地面建筑,第二地面建筑内设有第二起重装置,用于水泵、阀门等的安装及检修时的吊装。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吸水池的前端顶部设有检修人孔,吸水池底部设有集水坑。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冷却水池顶板顶部设有排水沟,用于排出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跑、冒、滴、漏及事故时泵房内的积水。
[001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在吸水池后端顶部设置承压顶板,承压顶板的高度位于吸水池的常水位和最高水位之间,将轴流泵和电机吊装在承压顶板上,以此来减少轴流泵的长度,同时也能减少轴流泵及电机的吊装高度,从而减少泵房地面建筑的高度,降低了工程造价,方便检修。
附图说明
[0015]图1 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A

A视图;图3是图1中的B

B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中轴流泵的底座与承压顶板的连接示意图。
[0016]图中:1

进水渠;2

吸水池;3

冷却水池;4

第一地面建筑;5

承压顶板;6

冷却水池顶板;7

检修平台;8

叠梁闸;9

格栅;10

轴流泵;11

电机;12

异径管;13

止回阀;14

双法兰短管;15

传力伸缩接头;16

出水阀门;17

出水管;18

吸水口;19

矮墙;20

底座;21

预埋底板;22

螺栓;23

地脚螺栓;24

橡胶圈;25

水泥砂浆;26

冷却水泵;27

冷却水管;28

补水管;29

检修人孔;30

集水坑;31

排水沟;33

第一起重装置;34

第二起重装置;35

最高水位;36

常水位;37

枯水位;38

第二地面建筑。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0018]如图1

图4所示,一种带承压顶板的取水泵房,包括多个进水渠1以及吸水池2,多个进水渠1分别与吸水池2相连,吸水池2内设有轴流泵10,轴流泵10上设有电机11,轴流泵10的输出端连接有出水管17,在吸水池2后端顶部设有承压顶板5,承压顶板5的高度位于吸水池2的常水位36和最高水位35之间,轴流泵10和电机11吊装在承压顶板5上。
[0019]承压顶板5内设有预埋底板21,预埋底板21通过地脚螺栓23与承压顶板5相连,在预埋底板21与承压顶板5之间设有橡胶圈24并浇筑有水泥砂浆25,轴流泵10的底座20通过螺栓22与预埋底板21相连。
[0020]在进水渠1与吸水池2的连接处设有叠梁闸8。叠梁闸8后方(以水流方向为参考)设有格栅9,栅隙可采用30~50mm。
[0021]在吸水池2的前端上方设有第一地面建筑4,第一地面建筑4内设有用于起吊叠梁闸8和格栅9的第一起重装置33。第一起重装置33采用电动葫芦。
[0022]在轴流泵10的吸水口18下方设有矮墙19,矮墙19顶部与吸水口18的距离为80~120mm。
[0023]在吸水池2旁设有冷却水池3,吸水池2和冷却水池3共壁,冷却水池3上连接有补水管28,冷却水池3内设有冷却水泵26,冷却水泵26的输出端连接冷却水管27,冷却水管27的输出端与轴流泵10的密封装置相连。
[0024]冷却水池3顶部设有冷却水池顶板6,冷却水池顶板6与承压顶板5齐平并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承压顶板的取水泵房,包括多个进水渠以及吸水池,多个进水渠分别与吸水池相连,吸水池内设有轴流泵,轴流泵上设有电机,轴流泵的输出端连接有出水管,其特征在于:在吸水池(2)后端顶部设有承压顶板(5),承压顶板(5)的高度位于吸水池(2)的常水位(36)和最高水位(35)之间,所述轴流泵(10)和电机(11)吊装在承压顶板(5)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承压顶板的取水泵房,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压顶板(5)内设有预埋底板(21),在预埋底板(21)与承压顶板(5)之间设有橡胶圈(24)并浇筑有水泥砂浆(25),轴流泵(10)的底座(20)与预埋底板(21)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带承压顶板的取水泵房,其特征在于:在进水渠(1)与吸水池(2)的连接处设有叠梁闸(8)。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带承压顶板的取水泵房,其特征在于:所述叠梁闸(8)后方设有格栅(9)。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带承压顶板的取水泵房,其特征在于:在吸水池(2)的前端上方设有第一地面建筑(4),第一地面建筑(4)内设有用于起吊叠梁闸(8)和格栅(9)的第一起重装置(33)。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坤王晓东张建银巨志剑苏君博李龙伟师永健卢如缪静张润喜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