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层门锁装置和电梯,包括锁钩、开关导电件、锁座和两个开关端子。开关导电件与锁钩连接,两个端子与锁座连接。所述锁座与所述锁钩能够在第一方向上相对移动,使得两者能够在锁紧位置和解锁位置间切换。所述锁钩与所述锁座的钩体配合锁紧时,两个所述开关端子均能够与所述开关导电件电接触,所述开关导电件上至少一个用于与所述开关端子电接触的面为第一电接触面,所述第一电接触面包括至少两个第一凸弧面,且所述第一凸弧面的轴线与所述第一方向一致。所述第一电接触面与所述开关端子之间可以有多个接触点位,进而提升所述开关端子所属电路通断的安全性。述开关端子所属电路通断的安全性。述开关端子所属电路通断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层门锁装置和电梯
[0001]本技术涉及层门锁
,特别是涉及层门锁装置和电梯。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电梯领域的发展,行业安全性要求越来越高。层门锁是用于相应电梯层门开关过程的器件,层门锁上一般设有电气安全装置,用于感应层门的开关状态,电梯控制能够根据所述电气安全装置所反馈的信号控制电梯运行。
[0003]一般层门锁包括分别与两个层门连接的锁钩和锁座,电气安全装置包括与锁座连接的两个开关端子,以及与锁钩连接的开关导电件。当层门靠近关闭时,锁钩与锁座勾在一起,开关导电件与两个开关端子均电连接,从而电气安全装置反馈层门关闭的信号;当层门分开时,锁钩与锁座分开,开关导电件与开关端子分开,电气安全装置反馈层门分开的信号。一旦所述开关导电件与开关端子无法准确反映锁钩与锁座之间的相互关系时,将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针对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层门锁装置和电梯,通过在开关导电件上设置至少包括两个所述第一凸弧面的第一电接触面,从而使得所述开关导电件与开关端子之间电接触可靠性增加,从而提升安全性。
[0005]一种层门锁装置,包括:
[0006]锁钩;
[0007]开关导电件,所述开关导电件与所述锁钩连接;
[0008]锁座,所述锁座具有与所述锁钩匹配的钩体,且所述锁座与所述锁钩能够在第一方向上相对移动,使得两者能够在锁紧位置和解锁位置间切换;
[0009]两个开关端子,两个所述开关端子与所述锁座直接或间接连接,所述锁钩与所述锁座的钩体配合锁紧时,两个所述开关端子均能够与所述开关导电件电接触,所述开关导电件上至少一个用于与所述开关端子电接触的面为第一电接触面,所述第一电接触面包括至少两个第一凸弧面,且所述第一凸弧面的轴线与所述第一方向一致。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开关导电件上用于与两个所述开关端子电接触的面均为所述第一电接触面。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开关端子上用于与所述第一电接触面电接触的面为第二电接触面,所述第二电接触面为第二凸弧面,所述第二凸弧面的轴线与所述第一凸弧面的轴线相交。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开关端子包括弹片和设于所述弹片上的导电部,所述锁钩与所述锁座的钩体配合锁紧时,所述导电部能够与所述开关导电件电接触。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片与所述导电部一体成型连接。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两个所述开关端子在第二方向上间隔布置,且所述第二方
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的投影面为基准投影面,两个所述导电部在所述基准投影面上的投影间隔布置。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两个所述导电部在所述基准投影面上投影的间隔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一致。
[00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片为长条状,所述弹片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一致,所述导电部设于所述弹片上一个与所述第一方向平行的侧面,且所述导电部位于所述弹片上靠近所述开关导电件的一端;
[0017]所述开关导电件包括主体绝缘部和和导电板,所述主体绝缘部与所述锁钩可拆卸连接,所述导电板位于所述主体绝缘部上靠近所述开关端子的一端,所述导电板为阶梯板,所述阶梯板具有多个与所述第一方向平行的阶梯板面,一个所述第一电接触面形成于一个所述阶梯板面上;
[0018]所述阶梯板面能够沿所述第一方向插入导所述弹片的一侧,并使得所述第一电接触面与所述导电部对应抵接。
[001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层门锁装置还包括端子排,所述端子排与所述锁座连接,所述端子排上具有阶梯面,两个所述弹片分别设于所述阶梯面的不同高度的台面上,且设有所述弹片的所述台面与所述第一方向一致,所述弹片部分悬在所述端子排外,且所述弹片悬出所述端子排外的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一致,所述导电部位于对应弹片上远离所述端子排的一端;
[0020]和/或,所述层门锁装置还包括开关盒,所述开关盒与所述锁座连接,两个所述开关端子均位于所述开关盒中,所述开关盒具有进出口,所述开关导电件能够跟随所述锁钩相对于所述开关盒运动,而从所述进出口插入所述开关盒中与所述开关端子电接触。
[0021]一种电梯,包括一对层门和上述的层门锁装置,所述锁钩和所述锁座两者中一者与一个所述层门连接,另一者与另一个所述层门连接,两个所述层门开合的方向为所述第一方向。
[0022]上述方案提供了一种层门锁装置和电梯,锁钩和锁座能够随着层门开关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移动。当层门关闭时,所述锁座与所述锁钩的钩体配合锁紧,所述开关导电件与两个所述开关端子电接触。当所述开关导电件与两个所述开关端子均电接触时,所述开关端子所属电路导通,进而传递出锁座与锁钩配合锁紧,层门关闭的信号。当层门开启时,锁座与锁钩的钩体脱离,所述开关导电件与所述开关端子脱离。所述开关导电件与所述开关端子脱离后,从而所述开关端子所属电路断开,进而传递出锁座与锁钩脱离层门开启的信号。在此过程中基于所述第一电接触面包括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凸弧面,且所述第一凸弧面的轴线与所述第一方向一致,所以所述第一电接触面与所述开关端子之间可以有多个接触点位,进而提升所述开关端子所属电路通断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23]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
[00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
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5]图1为本实施例所述层门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本实施例所述开关导电件和导电部接触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3为本实施例所述开关导电件的主视图;
[0028]图4为图3所示开关导电件的左视图;
[0029]图5为本实施例所述开关导电件的主视图;
[0030]图6为图5所示开关导电件的俯视图。
[0031]附图标记说明:
[0032]10、层门锁装置;11、锁钩;12、开关导电件;121、第一电接触面;1211、第一凸弧面;122、主体绝缘部;123、导电板;13、锁座;14、开关端子;141、第二电接触面;1411、第二凸弧面;142、弹片;143、导电部;15、端子排;16、开关盒;161、进出口;17、限位片;18、安装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层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锁钩;开关导电件,所述开关导电件与所述锁钩连接;锁座,所述锁座具有与所述锁钩匹配的钩体,且所述锁座与所述锁钩能够在第一方向上相对移动,使得两者能够在锁紧位置和解锁位置间切换;两个开关端子,两个所述开关端子与所述锁座直接或间接连接,所述锁钩与所述锁座的钩体配合锁紧时,两个所述开关端子均能够与所述开关导电件电接触,所述开关导电件上至少一个用于与所述开关端子电接触的面为第一电接触面,所述第一电接触面包括至少两个第一凸弧面,且所述第一凸弧面的轴线与所述第一方向一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导电件上用于与两个所述开关端子电接触的面均为所述第一电接触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端子上用于与所述第一电接触面电接触的面为第二电接触面,所述第二电接触面为第二凸弧面,所述第二凸弧面的轴线与所述第一凸弧面的轴线相交。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层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端子包括弹片和设于所述弹片上的导电部,所述锁钩与所述锁座的钩体配合锁紧时,所述导电部能够与所述开关导电件电接触。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层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片与所述导电部一体成型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层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开关端子在第二方向上间隔布置,且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的投影面为基准投影面,两个所述导电部在所述基准投影面上的投影间隔布置。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层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两个所述导电部在所述基准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廷新,李昆,肖永恒,
申请(专利权)人:日立电梯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