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双循环的新风净化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36166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9 17: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双循环的新风净化机,属于新风净化机技术领域。该可双循环的新风净化机包括支撑组件、内循环组件和外循环组件,所述内循环组件包括第一抽风机、蓄水箱、活性炭过滤板和第二抽风机,使用时,通过第一抽风机将外接空气导入第一净化仓中,通过第一净化仓中的蓄水箱和活性炭过滤板板进行过滤,再通过第二抽风机导入室内,可有效减少外界空气中带来的危害,通过蓄水箱过滤空气中灰尘及杂质的设计,只需通过进水管和排水管将蓄水箱中的过滤水进行更换便可实现更换过滤装置,无需对外壳进行拆卸,提高了新风净化机使用便捷性,第三抽风机通过第二进气管将室内的空气排出室外,便于更好的改善室内空气环境。便于更好的改善室内空气环境。便于更好的改善室内空气环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双循环的新风净化机


[0001]本技术涉及新风净化机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可双循环的新风净化机。

技术介绍

[0002]新风机是一种有效的空气净化设备,能够使室内和室外空气产生循环,一方面把室内污浊的空气排至室外,另一方面把室外的新鲜的空气输送至室内。由于室外的空气含有固体颗粒等杂质,由此,需要由新风机对室外空气进行净化,使得经过杀菌、消毒和过滤等措施的空气输送至室内,使得室内空气保持长久的洁净。
[0003]新风净化机在进行使用时,常需要对内部的滤芯进行更换,滤芯主要用于对空气中的灰尘及杂质进行过滤,部分新风净化机在进行更换滤芯时需要将新风净化机外壳进行拆卸,费时费力,造成新风净化机使用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双循环的新风净化机,旨在改善新风净化机在进行使用时,常需要对内部的滤芯进行更换,滤芯主要用于对空气中的灰尘及杂质进行过滤,部分新风净化机在进行更换滤芯时需要将新风净化机外壳进行拆卸,费时费力,造成新风净化机使用不便的问题。
[0005]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0006]本技术提供一种可双循环的新风净化机,包括支撑组件、内循环组件和外循环组件。
[0007]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外箱和隔板,所述隔板固定连接于所述外箱内部,所述隔板将外箱内分为第一净化仓和第二净化仓,所述内循环组件包括第一进气管、第一抽风机、蓄水箱、活性炭过滤板和第二抽风机,所述第一进气管一端固定连通于所述第一净化仓一端,所述第一抽风机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净化仓内一端,所述第一抽风机进口固定连通于所述第一进气管,所述蓄水箱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净化仓底部,所述蓄水箱顶部固定连通于所述第一净化仓底部,所述蓄水箱一侧固定连通有进水管,所述蓄水箱底部固定连通有排水管,所述第一抽风机出口插入所述蓄水箱内,所述活性炭过滤板插接于所述第一净化仓内,所述活性炭过滤板位于所述蓄水箱远离所述第一抽风机一侧,所述第二抽风机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净化仓内远离所述第一抽风机一端,所述第二抽风机进口位于所述第一净化仓内,所述第二抽风机出口固定连通于所述第一净化仓远离所述第一进气管一端,所述外循环组件包括第二进气管、第三抽风机和电磁阀,所述第二进气管固定连通于所述第二净化仓一端,所述第二进气管位于所述第二抽风机出口一侧,所述第三抽风机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净化仓内,所述第三抽风机进口固定连通于所述第二进气管,所述第三抽风机出口固定连通于所述第二净化仓远离所述第二进气管一端,所述电磁阀设置于所述第三抽风机进口和所述第二进气管之间。
[0008]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外箱包括箱体和箱盖,所述箱盖底部贴合于所述箱体顶部,所述箱体侧面和所述箱盖侧面均设有耳座,所述耳座内设置有固定螺栓。
[0009]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箱体顶部固定设置有密封条,所述箱盖底部开设有凹槽,所述密封条和凹槽相对应。
[0010]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进气管内设置有滤网。
[0011]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进水管和所述排水管内均设有阀门。
[0012]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净化仓内固定连接有插槽,所述活性炭过滤板插接于所述插槽内。
[0013]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净化仓内设置有电热板和半导体制冷片,所述电热板和所述半导体制冷片位于所述活性炭过滤板和所述第二抽风机之间,所述第一净化仓底部固定设置有温控器,所述温控器电性连接于所述电热板和所述半导体制冷片。
[0014]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净化仓远离所述第一进气管一端固定连通有第一排气管,所述第二抽风机出口固定连通于所述第一排气管。
[0015]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净化仓远离所述第二进气管一端固定连通有第二排气管,所述第三抽风机出口固定连通于所述第二排气管。
[0016]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抽风机出口设置有导管,所述导管远离所述第一抽风机一端插入所述蓄水箱内,且所述导管远离所述第一抽风机一端靠近所述蓄水箱底部。
[001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上述设计得到的一种可双循环的新风净化机,使用时,通过第一抽风机将外接空气导入第一净化仓中,通过第一净化仓中的蓄水箱和活性炭过滤板板进行过滤,再通过第二抽风机导入室内,通过双重过滤,可有效减少外界空气中带来的危害,通过蓄水箱过滤空气中灰尘及杂质的设计,只需通过进水管和排水管将蓄水箱中的过滤水进行更换便可实现更换过滤装置,无需对外壳进行拆卸,提高了新风净化机使用便捷性,第三抽风机通过第二进气管将室内的空气排出室外,便于更好的改善室内空气环境。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19]图1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可双循环的新风净化机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可双循环的新风净化机立体结构剖视图;
[0021]图3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可双循环的新风净化机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可双循环的新风净化机侧视结构剖视图。
[0023]图中:100

支撑组件;110

外箱;111

箱体;1111

密封条;112

箱盖;1121

凹槽;113

耳座;114

固定螺栓;120

隔板;130

第一净化仓;131

插槽;132

电热板;133

半导体制冷片;134

温控器;140

第二净化仓;200

内循环组件;210

第一进气管;211

滤网;220

第一抽风机;221

导管;230

蓄水箱;231

进水管;2311

阀门;232

排水管;240

活性炭过滤板;250

第二抽风机;251

第一排气管;300

外循环组件;310

第二进气管;320

第三抽风机;321

第二排气管;330

电磁阀。
具体实施方式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双循环的新风净化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组件(100),所述支撑组件(100)包括外箱(110)和隔板(120),所述隔板(120)固定连接于所述外箱(110)内部,所述隔板(120)将外箱(110)内分为第一净化仓(130)和第二净化仓(140);内循环组件(200),所述内循环组件(200)包括第一进气管(210)、第一抽风机(220)、蓄水箱(230)、活性炭过滤板(240)和第二抽风机(250),所述第一进气管(210)一端固定连通于所述第一净化仓(130)一端,所述第一抽风机(220)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净化仓(130)内一端,所述第一抽风机(220)进口固定连通于所述第一进气管(210),所述蓄水箱(230)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净化仓(130)底部,所述蓄水箱(230)顶部固定连通于所述第一净化仓(130)底部,所述蓄水箱(230)一侧固定连通有进水管(231),所述蓄水箱(230)底部固定连通有排水管(232),所述第一抽风机(220)出口插入所述蓄水箱(230)内,所述活性炭过滤板(240)插接于所述第一净化仓(130)内,所述活性炭过滤板(240)位于所述蓄水箱(230)远离所述第一抽风机(220)一侧,所述第二抽风机(250)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净化仓(130)内远离所述第一抽风机(220)一端,所述第二抽风机(250)进口位于所述第一净化仓(130)内,所述第二抽风机(250)出口固定连通于所述第一净化仓(130)远离所述第一进气管(210)一端;外循环组件(300),所述外循环组件(300)包括第二进气管(310)、第三抽风机(320)和电磁阀(330),所述第二进气管(310)固定连通于所述第二净化仓(140)一端,所述第二进气管(310)位于所述第二抽风机(250)出口一侧,所述第三抽风机(320)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净化仓(140)内,所述第三抽风机(320)进口固定连通于所述第二进气管(310),所述第三抽风机(320)出口固定连通于所述第二净化仓(140)远离所述第二进气管(310)一端,所述电磁阀(330)设置于所述第三抽风机(320)进口和所述第二进气管(310)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双循环的新风净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箱(110)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俊杰
申请(专利权)人:西屋天津净化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