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泡沫混凝土声屏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35806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6 12: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泡沫混凝土声屏障,由若干个声屏障单元板上下叠合而成;所述声屏障单元板包括前面板、前空腔、泡沫混凝土板、后空腔、后背板、周围框架和限位装置,所述周围框架与前面板、后背板围成空腔结构,空腔结构内填充有泡沫混凝土板;所述前面板和泡沫混凝土板之间形成前空腔,泡沫混凝土板和后背板之间形成后空腔;所述限位装置穿过泡沫混凝土板并与前面板和后背板相抵。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精巧,制造成本低,自身重量轻,具有良好的吸声效果和使用耐久性,且不会对环境产生污染。且不会对环境产生污染。且不会对环境产生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泡沫混凝土声屏障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声屏障
,具体涉及一种泡沫混凝土声屏障。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城市交通的发展和道路基础设施的完善,我国的交通运输业飞速发展,给人们的出行提供了方便,但随之而来的噪声污染问题也不容忽视。
[0003]交通线路上轮轨等线上噪声对沿线居民的生活产生严重影响,常采用的措施主要为在线路两侧安装声屏障。在城市道路声屏障中,扩散反射型和吸声共振型是两种基本声学元件,其中吸声共振型是未来城市道路声屏障的发展方向。
[0004]目前国内用于交通声屏障的吸声材料主要是超细玻璃棉、矿棉等无机纤维类材料。超细玻璃棉类吸声材料通常强度较低,性脆易断,吸尘易污损,粉尘化后易飞扬造成二次污染,特别是吸水受潮后吸声性能大大减弱。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轻质,不会对环境产生污染,吸声性能好的一种泡沫混凝土声屏障。该声屏障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采用吸声材料和结构共同作用,实现了非常好的吸隔声效果。
[0006]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泡沫混凝土声屏障,由若干个声屏障单元板上下叠合而成;所述声屏障单元板包括前面板、前空腔、泡沫混凝土板、后空腔、后背板、周围框架和限位装置,所述周围框架与前面板、后背板围成空腔结构,空腔结构内填充有泡沫混凝土板;所述前面板和泡沫混凝土板之间形成前空腔,泡沫混凝土板和后背板之间形成后空腔;所述限位装置穿过泡沫混凝土板并与前面板和后背板相抵。
[0008]进一步地,所述周围框架由上侧板、下侧板、左侧板、右侧板组成,上侧板、左侧板、下侧板和右侧板依次连接形成框型结构,所述前面板、后背板同时与上侧板、左侧板、下侧板和右侧板相连接。
[0009]进一步地,所述上侧板或下侧板上均固接有前、后两块限位板,限位板与前面板、后背板平行,分别设置于泡沫混凝土板的前、后两侧,限位板的间距根据泡沫混凝土板的厚度确定,通过限位板的配合,实现对泡沫混凝土板水平方向的限位。
[0010]进一步地,所述限位装置包括垫板、钢管和弹簧,钢管穿过设置于泡沫混凝土板中部的预留孔洞,钢管两端均连接有垫板,垫板与泡沫混凝土板平行,弹簧一端连接垫板,另一端与前面板或后背板相抵。
[0011]进一步地,所述前面板采用微穿孔结构板。
[0012]进一步的,所述声屏障单元板之间通过卡口或螺栓连接。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1、通过将声屏障单元板的前面板采用微穿孔结构进行共振吸声,具有良好的吸声
效果和耐久性;
[0015]2、通过在声屏障单元板的前后面板与泡沫混凝土板之间留有空腔,能够最大程度发挥吸声材料的吸声特性,提升降噪能力;
[0016]3、采用泡沫混凝土作为吸声材料,制造成本低且自身重量轻,吸声吸能好,不会对环境产生污染。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泡沫混凝土声屏障的正立面图;
[0018]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声屏障单元板的横断面图;
[0019]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声屏障单元板的右后视图;
[0020]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声屏障单元板的左前视图;
[0021]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限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

声屏障单元板,2

前面板,3

前空腔,4

泡沫混凝土板,5

后空腔,6

后背板, 7

周围框架,7a

上侧板,7b

左侧板,7c

下侧板,7d

右侧板,8

限位板,9

限位装置,9a

垫板,9b

钢管,9c

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4]如图1

图5所示,本专利技术一种泡沫混凝土声屏障,由若干声屏障单元板1组合而成;声屏障单元板1包括前面板2、前空腔3、泡沫混凝土板4、后空腔5、后背板6、周围框架7、限位板8和限位装置9,周围框架7和前面板2、后背板6围成空腔结构,且该空腔结构内填充有泡沫混凝土板4;前面板2和泡沫混凝土板4之间形成前空腔3,泡沫混凝土板4和后背板6之间形成后空腔5。
[0025]限位装置9中的钢管9b穿过设置泡沫混凝土板4中部的预留孔洞,钢管两端连接的垫板 9a与弹簧9c相连,并通过弹簧9c与前面板2和后背板6相抵,以使得泡沫混凝土板4对前面板2和后背板6保持一定的间距。
[0026]周围框架7由上侧板7a、下侧板7c、左侧板7b、右侧板7d组成,上侧板7a、左侧板7b、下侧板7c和右侧板7d依次连接形成框型结构,前面板2、后背板6同时与上侧板7a、左侧板7b、下侧板7c和右侧板7d相连。
[0027]限位板8固接在上侧板7a或下侧板7c上。前、后限位板8之间的间距根据泡沫混凝土板4的厚度确定,通过限位板8配合,实现对泡沫混凝土板4水平方向的限位。
[0028]本实施例中,前面板2优选1mm厚铝板,开孔率1%左右;泡沫混凝土板4由干密度 600kg/m3左右泡沫混凝土制成,厚度为5cm;后背板6为2mm厚铝板;前空腔3为17mm 厚;后空腔5为30mm厚。
[0029]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专利技术。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专利技术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0030]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图中附图标记所示的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专利技术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专利技术精神相违背的。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泡沫混凝土声屏障,由若干个声屏障单元板上下叠合而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声屏障单元板包括前面板、前空腔、泡沫混凝土板、后空腔、后背板、周围框架和限位装置,所述周围框架与前面板、后背板围成空腔结构,空腔结构内填充有泡沫混凝土板;所述前面板和泡沫混凝土板之间形成前空腔,泡沫混凝土板和后背板之间形成后空腔;所述限位装置穿过泡沫混凝土板并与前面板和后背板相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泡沫混凝土声屏障,其特征在于:所述周围框架由上侧板、下侧板、左侧板、右侧板组成,上侧板、左侧板、下侧板和右侧板依次连接形成框型结构,所述前面板、后背板同时与上侧板、左侧板、下侧板和右侧板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泡沫混凝土声屏障,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侧板上固接有前、后两块限位板,限位板与所述前面板、后背板平行,分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先荣吴强强邵真宝刘漳杜引光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交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