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帘生产用的竹片传输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35656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6 12: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竹帘生产用的竹片传输系统,包括竹片掉头装置和竹片废料剔除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开片机与编织机之间的竹片传输过程中,能够及时剔除竹片废料,杜绝废料进入编织机,同时,实现竹片自动掉头,实现竹片自动化传输,从而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稳定。证产品质量稳定。证产品质量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竹帘生产用的竹片传输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竹帘加工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竹帘生产用的竹片传输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竹帘是用一片一片小竹片编织加工而成。在竹帘生产加工过程中,先要将竹子加工成小竹片,然后将小竹片编织成竹帘。
[0003]目前,竹帘生产已经可以实现半机械化,竹帘加工过程中可以使用的设备有开片机和编织机,开片机用于将竹子制成小竹片,编织机用于将小竹片编织成竹帘。竹帘生产时,从开片机出来的小竹片散落在地上,需要人工收集起来送至编织机处、按要求摆放在编织机工作台,进行编织。即目前竹帘生产中开片机与编织机之间的竹片传输是要靠人工来完成的。现有技术使用的开片机通常有8组出口装置,每一组出口装置有2个出料口,可以供16台编织机,至少需要18个工人来完成该项工作(16个编织工人,2个收集运输竹片的工人),劳动强度很大,效率低。
[0004]而在该竹片传输过程中,还有二个问题需要解决:一是竹片废料的剔除,二是竹片的掉头。
[0005]为了保证竹帘的质量,必须在编织时做到每片小竹片的长度一致。但是,在竹片的加工过程中,有些竹片因为竹子原料等原因其长度不能达到设计长度而成为废料,在向编织机传输过程中必须及时将其剔除,否则将导致竹帘产品不合格。目前,竹片废料的剔除是靠人工来完成的,要进行检查、比对、发现和检出工作,工人的劳动强度很大,生产效率很低。另外,由于竹片从开片机出来散落一地,人工检查、比对、发现和检出废料无法及时完成和保证工作质量,不能杜绝废料进入编织机,这样,不能保证竹帘产品质量稳定。
[0006]为了使加工出来的竹帘两侧能够保持均恒,必须在编织时做到竹帘两侧小竹片的宽度一致。但是,由于一片竹片的两头宽度会不一致,头部会宽一些,尾部会窄一些,在编织过程中需要不断将其中一半竹片掉头,使相邻两片竹片首尾交错布置。目前,竹片掉头也是需要人工来完成的。这样,工人的劳动强度很大,生产效率很低,而且还不能保证产品质量稳定。
[0007]如何才能实现及时剔除竹片废料,杜绝废料进入编织机,以及如何才能实现竹片自动掉头,实现竹片自动化传输,从而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稳定,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竹帘生产用的竹片传输系统,以在开片机与编织机之间的竹片传输过程中,及时剔除竹片废料,杜绝废料进入编织机,同时,实现竹片自动掉头,实现竹片自动化传输,从而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稳定。
[0009]为了解决本专利技术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竹帘生产用的竹片传输系统,包括竹片掉头装置和竹片废料剔除装置;
所述竹片掉头装置包括喂入装置、掉头槽和承接输出装置;所述喂入装置包括喂入轮和喂入槽;所述喂入轮置于喂入槽内,喂入轮外周边与喂入槽底的间隙与竹片厚度相适应;所述喂入槽向上倾斜,以使其出口朝向掉头槽底部的入口;所述掉头槽垂直设置,掉头槽的长度与竹片长度相适应;所述承接输出装置包括输出轮和输出槽;所述输出轮置于输出槽内,输出轮外周边与输出槽底的间隙与竹片厚度相适应;所述输出槽向下倾斜,以使其入口朝向掉头槽的入口;所述输出槽有出口以连接编织机;所述竹片废料剔除装置包括竹片传输槽;所述竹片传输槽设有入口以连接开片机;所述竹片传输槽的出口连接竹片掉头装置喂入槽的入口;所述竹片传输槽的长度与竹片的设计长度相适应;所述竹片传输槽倾斜设置,竹片传输槽出口端高于入口端。
[0010]所述竹片废料剔除装置包括二个竹片传输槽,其中一个竹片传输槽连接竹片掉头装置再通过竹片输送装置以连接编织机,另一个竹片传输槽通过竹片输送装置以连接编织机。
[0011]所述竹片输送装置为输送槽或输送带,输送槽或输送带上设有输送轮。
[0012]所述喂入槽出口上方设有弧形导出片,弧形导出片位于掉头槽入口下方,弧形导出片向下垂直投影遮盖喂入槽出口,以便于将竹片导出精准进入掉头槽而防止掉头槽出来的竹片掉入喂入槽。
[0013]所述输出槽入口下方设有弧形承接片,弧形承接片上端位于输出槽入口正下方、下端连接输出槽入口,以便于精准承接掉头槽出来的竹片并导入输出槽。
[0014]所述喂入轮的轴与输出轮的轴平行设置,喂入轮与输出轮的切向速度一致;所述喂入轮的轴和输出轮的轴上分别固定有传动轮,二个传动轮分别连接中间传动轮以接受同一动力驱动。
[0015]所述掉头槽顶部封闭。
[0016]所述竹片传输槽的长度与竹片的设计长度一致。
[0017]所述竹片传输槽的上方设有盖板;所述盖板间隔设置二个以上。
[0018]所述竹片传输槽的倾斜度为5

30
°

[0019]采用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由于设置了竹片掉头装置和竹片废料剔除装置,将开片机和编织机连接起来了,从开片机出来的竹片经竹片废料剔除装置、竹片掉头装置后自动传输至编织机进行编织,不需要人工检查比对竹片废料,也不需要人工掉头,能够及时剔除竹片废料,杜绝废料进入编织机,同时,实现竹片自动掉头,实现竹片自动化传输,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陷,从而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稳定。每一组开片机出口装置有二个出料口,配备一套竹片掉头装置和竹片废料剔除装置,竹片废料剔除装置设有二个竹片传输槽,其中一个竹片传输槽连接竹片掉头装置再通过竹片输送装置连接编织机,另一个竹片传输槽通过竹片输送装置连接编织机,通过竹片掉头装置的竹片实现了自动掉头并与不通过竹片掉头装置的竹片有一个时间差,刚好保证二片竹片一先一后顺序进入编织机进行编织。
[0020]采用本专利技术的传输系统,对应一台开片机,只需要5个工人即可轻松完成竹片传输工作(4个编织工人,1个废料收集的工人),效率有极大提高,生产成本也降低了。
[0021]本专利技术的竹片掉头装置,由于设置了喂入装置、掉头槽和承接输出装置,从前段的开片机出来的竹片,进入喂入装置的喂入槽,在喂入轮的助力下进入掉头槽,进入掉头槽后
在重力的作用下垂直自由下落,由于先进入掉头槽的一端在掉头槽的上端,后进入掉头槽的一端在掉头槽的下端,竹片自由下落时后进入掉头槽的一端先从掉头槽出来,落入承接输出装置输出槽的入口,最后在输出轮的助力下输出通往下一段工序的编织机。这样,就能够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不需要人工掉头,实现了竹片自动掉头,从而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稳定。
[0022]竹帘生产过程中,竹片从前段的开片机一组出口装置经二个出料口同时出来,一次同时输出二片,其中一片直接通往下一段工序的编织机,另一片则经由本竹片掉头装置才通往下一段工序的编织机,这样,就有一个时间差,不仅解决了竹片自动掉头的问题,同时又保证了二片竹片一先一后顺序进入编织机进行编织。如此循环,可以实现竹帘生产自动化。
[0023]喂入槽出口上方设有弧形导出片,弧形导出片位于掉头槽入口下方,弧形导出片向下垂直投影遮盖喂入槽出口,以便于将竹片导出精准进入掉头槽而防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竹帘生产用的竹片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竹片掉头装置和竹片废料剔除装置;所述竹片掉头装置包括喂入装置、掉头槽(1)和承接输出装置;所述喂入装置包括喂入轮(6)和喂入槽(7);所述喂入轮置于喂入槽内,喂入轮外周边与喂入槽底的间隙与竹片厚度相适应;所述喂入槽向上倾斜,以使其出口朝向掉头槽底部的入口;所述掉头槽垂直设置,掉头槽的长度与竹片长度相适应;所述承接输出装置包括输出轮(4)和输出槽(5);所述输出轮置于输出槽内,输出轮外周边与输出槽底的间隙与竹片厚度相适应;所述输出槽向下倾斜,以使其入口朝向掉头槽的入口;所述输出槽有出口以连接编织机;所述竹片废料剔除装置包括竹片传输槽(8);所述竹片传输槽设有入口以连接开片机;所述竹片传输槽的出口连接竹片掉头装置喂入槽的入口;所述竹片传输槽的长度与竹片的设计长度相适应;所述竹片传输槽倾斜设置,竹片传输槽出口端高于入口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竹片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竹片废料剔除装置包括二个竹片传输槽,其中一个竹片传输槽连接竹片掉头装置再通过竹片输送装置以连接编织机,另一个竹片传输槽通过竹片输送装置以连接编织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竹片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竹片输送装置为输送槽或输送带,输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育龙
申请(专利权)人:资兴洣水竹业厂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